晚唐:末代皇弟

第5章 执掌殿后四军

    当听到韩建的话后,李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他知道自己的目的达成了。

    “这…本王未尝从军,不熟悉军务,如何担待此任?”李亿假装面露迟疑。

    韩建需要的是在李姓诸王中,找一个好掌控的人,这个人对军事了解越少越好。

    所以这番推辞更是笃定了韩建的推请。

    “翼王英雄出少年,不必推辞了。防城使张行思,熟悉军务,我派他做你的副手,没什么可以担心的。”韩建道。

    李晔要求李唐亲王继续典兵,那么皇弟翼王就是最好的选择。

    韩建希望李亿最终成为他的傀儡,这样自己的手下张行思就能成为殿后四军的实际操控者,后面想要解除朝廷的武装就轻而易举了。

    “这…”李亿继续假装为难,沉吟不语。

    “我知翼王淡于俗务,但是今天下用人之际。前统军诸王皆是无能之辈,军中急须整编。兼之有张行思使军副职,本帅统镇国军三万人亦可协助事务…”

    “此事但听圣人定夺。”李亿晓得韩建的下令现在比皇帝的还要管用,但圣上的旨令还是必须要的程序。

    “请翼王放心,此事我一定报与圣上。”韩建抱拳道。

    ……

    欲就还迎得推脱了几次后,李亿终于同意了这项差事,而后回到自己的府上。

    说来也是好笑,韦庄不过是想入职翰林,这种清要的闲职韩建都推托,说无法安排。

    而典掌万兵的殿后军正副统领,他倒是说安排就安排了。

    虽说韩建还给自己塞了个掣肘,但现在名下至少有了军队,能搅一搅这乱世的浑水了。

    哼哼,自己抢班夺权,还是不如让对手自己把兵权奉上…

    ……

    在翼王府内,三个不速之客正在等着李亿。

    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彭王李惕低声细语地沟通着。

    在朝会后,听说李亿去了韩建的宅邸里大献殷勤,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李亿将会替代他们,执掌殿后四军。

    “十一郎(李亿排行第十一)是怎么了?难道一点血性都没有了吗?怎么能去结交韩建呢?”李惕满脸忧心忡忡。

    “孺子安可典兵?十一郎于治军之事一概不通,贸然行事,这不是成了韩建的傀儡吗?”

    “唉…列祖列宗在上,后辈如此不肖,国事以至于斯啊。”

    李亿刚到府上,听下人报了三位叔辈亲王在等着自己,不敢怠慢,立刻前往。

    李亿一进门,三人便一齐死死地盯着李亿。

    李亿尴尬地笑了笑:

    “《周易》上六爻辞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三位叔父上门,必有指教。晚辈理当垂耳恭奉…”

    三人中,李惕是李亿的亲叔父,其余二人是他的堂叔辈。

    显然李惕身份更为亲近,他率先开口道:“十一郎,这次不是来和你咬文解字的。你自己说说,这几日是怎么回事?”

    李亿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自己的计划。

    更何况,殿后四军的兵权是从三位叔父手中而来的,这也不好解释。

    “晚辈愚钝,不知言为何事,还请点明。”

    “别跟我们装糊涂。你说,什么什么献诗,还有私下拜见,你想要做什么?”

    “哈哈,这个啊…韦学士人到中年,为图进谒,作诗托我转赠给韩公。文人天性嘛,就是当年李青莲、杜少陵也不能免俗…”李亿毫不犹豫地让韦庄背了黑锅。

    “谁问你这个了?听说韩建想让你在军中取代我们仨,你可千万不能答应啊!”

    李亿顿时惊讶,三人的消息怎么这么快。

    韩建在自己府上刚刚告诉自己,而后自己没怎么耽搁直接回来,可三人的消息竟然还快了一步?

    是他们看出了什么在揣测,还是韩建府上也有人在向王室暗通消息?

    “韩公什么想法,我实为不知…”李亿道。

    覃王李嗣周更加老成一些,语重心长地说:“不是我辈倚长贪恋权力。幸有圣人坚持李氏诸王掌殿后四军,韩建才不得染指。

    若是十一郎为帅,将来事皆由于韩建。稍有不顺遂,恐怕十一郎是要死于非命了…”

    李亿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大实话,只是自己不能明说。

    而且隔墙有耳,再这么说下去,可不好收拾了。

    “一军之帅,还由圣上选定。若是圣上选定了我,自当为国分忧,岂敢推脱。”李亿道。

    见李亿还是执迷不悟,三人无可奈何,以一副让李亿好自为之的态度,离开了翼王府。

    告别时,彭王李惕失落地自语着:

    “看来这大唐国祚,是要亡于我等之手了…”

    ……

    李亿听到了这句话。

    他知道三位亲王是一片好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韩建需要把控一个李氏亲王,让他去接管皇室的殿后四军。

    可自己岂是韩建这种蠢材能把控的?

    大唐,不会终结在这里。

    ……

    翼王宅。

    “殿下吩咐的文书已经润笔,都在这里了。”韦庄呈上了一些书启。

    “噢,都放在书案上吧。”李亿正在伏案翻阅典籍。

    想要典军,自己需要多看军中的集册,多翻军队平日的录事,多了解一些东西。

    “殿下,刚刚三位王爷出去的时候,神情不是很好。路过的时候,他们使劲瞪着我,是否在下哪里有所冒犯?”韦庄问道。

    李亿放下了手里的册子。

    对于让韦庄背锅这件事,他露出了不可名状的笑容:

    “可能是禁锢在这一方小天地,拳交不得施展吧。不必理会他们。”

    看着年近五十的韦庄,除了先前心里有一些亏欠以外,李亿突然有了一些新的感触。

    以《秦妇吟》闻名的年轻秀才韦庄,如今已步入中晚年,官仅居九品。

    是啊,就连黄巢起义,都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韦学士如此大才,不为世所用,真是蹉跎了半生…

    本王招你为王府参谋的使职。我欲向圣人上书,为你加检校工部郎中,充翼王府参谋,算是为你加个虚衔,不知你意下如何?”

    朝廷手上还是没多少实权,否则就是让韦庄火箭升迁,凭韦庄的才能也足以胜任。

    要知道,韦庄在前蜀,几年时间就做到了前蜀宰相的高位,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礼仪事务,可以说是前蜀政权的重要奠基人。

    但是他在这没落的唐廷,只能当个低品的小官…

    朝廷还是太需要选用一批人才了。靠自己记忆中史书里读到的几个名字,就算都找出来,怎么应付得了整个国家大局呢?

    就在这时,韦庄整了整衣摆,恭恭敬敬地拜向了李亿。

    这倒是让李亿有点吃不住。

    “韦学士何必行此大礼?工部郎中仅从五品,更兼只是虚职…待到圣人重新入主大明宫,我必保你入诏翰林。”李亿开始画饼。

    “微臣年将半百,还谈什么荣华富贵,还在乎什么官品俸禄。当年杜子美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今韦庄亦得以检校工部。王爷识人之明,察人之深,无以为报,必将殚精竭力,不负所托…”

    李亿只是想尽一点举手之劳,为韦庄谋一点好处,没想到能换得了如此大的反馈。

    生来就是皇室的亲王,和寒门羁旅几十年的士子。或许对于亲王来说就是一点小恩惠,在士子眼中已经是一生谋而不得的追求。

    给好处和恩惠,就是拉拢他们的最好方式。李亿干脆好人做彻底。

    “快请起,快请起。这请求加封你自己的奏表,还得你自己来写呢。”李亿笑着把韦庄扶了起来,“快去吧,写好了我给你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