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末代皇弟

第62章 与新任宰相的交谈

    殿前军操练结束之后就在城外驻扎。

    张承业回宫中处理一些事务,内侍省他也需要再去一趟,并且将面圣陈述。李亿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圣上,信中说明了张承业对军队的重要性。

    李晔不是不讲理的皇帝,不出意外会同意此事。韩建死后,周边暂时没藩镇有实力和野心敢来。有十六宅和神策军保卫朝廷,应付普通的匪盗足够了。

    时间到了下午,韩偓赶到了军中。先于韩偓到达的,居然是多日前自己派往迎接沙陀军传递情报的郭振。

    “郭振?!怎么是你小子先来了?”李亿看到自己王府的下人,在大战之后全身都还完好,上去拍了拍他示意。

    郭振有些武艺在身,再加上见过世面擅长处事,他的自保能力不用李亿担心。但多日阔别这位得力下属,再见面让李亿心情很好。

    “当日尊奉府主的意思留在沙陀军中。因为只有韩翰林一人是个文人,延王就让我保护随军的韩翰林。本来是想早点回府的,但翼王府空置,军中也不得随意进入。这时前来,能随军出行,保卫府主安危,未为晚也。”

    “这些日子你都在韩偓身旁?你看其为人如何?”

    “翰林人品贵重,不用多疑。数年之前在十六宅王府夜宴上,小人有幸与他即席联句赋诗,早就和他相识了。记得当年翼王也应该在场,是忘了此事吗?”郭振回答道。

    “…当年年齿还幼,印象不深了。其诗文我倒是读过不少。”李亿确实记不起当年的事情了。

    “对了,韩偓已要拜相,此事你可知晓?可不要在人前失了礼数。”

    “自然知晓,不然小人此行恐怕还不能顺利进入军中。说起韩相的诗,确实是当世一绝。依小人斗胆评述,只有韦庄韦学士、江南的罗隐罗才子能与韩相有的一拼。有传世之作一首,也符合眼下时节: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李亿看着郭振吟诵。帐外,韩偓已经听出吟诗之人的音色,走了进来。

    “是哪个奴婢敢在殿下面前吟诵这等艳词?”韩偓摇头笑道。郭振知道是韩偓已至,就赶忙垂首站在旁边。

    上位者可以和下人和蔼,但下位者一定要注意好分寸。郭振这一点永远都做得很好。

    李亿抬头一看,一个紫衣官服走进了帐中。韩偓一下子从翰林学士,一步登为宰相,身份变化之快让人适应不及。

    唐朝从翰林学士出身提拔的宰相是非常多的,这也就是李白待诏翰林之后如此志高意满的原因。

    但是这个拜相过程一般都会分成几步进行。比如现在六部任职尚书侍郎,或者到地方做个大员。

    韩偓这样提拔,也是现在人才难得、无人可用的直接体现。

    李亿这回是真不敢受新任宰相的大礼了,赶紧上前,和韩偓寒暄了起来:

    “我颇好诗书,知道这是绝妙好辞,韩相不用谦虚。只可惜我非西家宋玉、东墙王昌,也无陈王子建之才,只能对才子佳人望而兴叹了。”李亿感叹道。

    “殿下如此英才,将来定有佳人投送怀抱。甄宓美貌,却能用尽陈王八斗之才。诗才不过调笑耳。军中这般肃穆,看来是要出兵。殿下叫我前来,应该不会就为了讨论这点闺中诗作吧?”

    “对对对,确实是有要事。”李亿拍了拍脑门:“实不相瞒,还有两日殿前军就要西行收复长安。我离朝之后,朝中有一些事情,我是要和宰相先协商好的。”

    “我知道殿下的疑虑,请不必担心。前方军需所用之物,我在华州一定会着力承办,倾尽府库供应。此事是朝廷眼下第一要务,圣上已经下过诏书,我必不可能怠慢。

    “若粮饷是迟到半日,或是少缺半石,就请依军法斩我首级!”韩偓发誓。

    李亿对这种精神饱含赞赏,不过就算有故稍晚,李亿也不能责备韩偓的——只要对方有这个心思就好。

    “第二件事,就是我走后朝廷内部稳定。自从宪宗朝以后,朝廷难有齐心共力之时,先是党争不平,后有南衙北司之争。朝政朝令夕改,已经不是一日,而是为祸百年。我想先听听韩相对此的看法。”

    李亿的这一番话,信息量很大,也带着他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内斗才是消耗实力的最大因素。不见南明都被打得没剩几块地,一样内部互相争得头破血流?

    韩偓原以为李亿才能更多是领军治军,没想到对于朝中事务也颇有见地。他沉思良久,回答道:

    “宦官中奸邪之辈甚多,好在如今北司内侍省宦官势力已经除尽。除了忠于圣朝的宦官张承业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宦官还能对朝廷产生丝毫影响。至于党争,我当为政以宽,不会触怒士人以及豪强,缓和臣子间的矛盾。先渡过眼下的局面,等朝廷回到正规以后再说。”

    李亿听罢扶额。韩偓对朝廷上层的认知还是有点浅薄了。

    “现在虽然北司已除,没有权宦为祸,但是朝廷中的纷争岂能消停。我随口一言:比如十六宅在当下朝中弥足轻重,亲王们还各有羽翼。试问如果十六宅与宰相中书门下有了异议,又当如何?”

    “覃王、延王都是忠义之王。同是为国谋划,志同道合。小事不必计较。只要没有奸邪作乱,大事岂能有分歧?”韩偓道。

    “似是而非。韩相是觉得只要任用了正确、正义的一方,就能带领朝廷复兴了吗?圣朝皇祖皇宗,其中不乏能人,任用宦官并无问题。又比如牛李党争中,会昌朝用李党而有会昌中兴,大中朝用牛党而有大中之治。试问牛党李党,哪一方就站在所谓正确的一边?”

    朝政的得失,不是判断题,要么是要么非。更多时候对时局的判断进行的回应。

    韩偓听罢,虽是冬日却汗流浃背,默默无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会分派系,就会产生争斗。圣人云:君子不党不群。可又有人觉得君子有党,小人无党。

    如果自己在前面指挥作战,后面在无事当中反而内部争斗起来,那么军心必乱。

    “覃王虽然一心为国,但是性格火爆,喜怒常于言表。之前彭王能调和诸王,但……”李亿叹了一口气,“若是我在朝,我性格宽仁,也能调解诸王矛盾。我离开后,如果发生问题,那就全靠韩相妥善处理了。”

    韩偓答应下来,连连称是。

    “韩相之前说会施以仁政。圣上龙体还没有康复,加上圣上本就宽厚,不施毒辣阴险手段。你是宰相,御下一定要做到刚柔并济。”李亿最后嘱咐道。

    至此,韩偓才真正觉得眼前的翼王有如天人。

    这种对朝政深刻的认知,对大局的把控,如果没有翼王提点,恐怕自己施政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他说的那些问题。

    李亿看到韩偓的模样,知道自己这些长篇大论有点镇住他了。

    “哈哈,韩相这是初次拜相,不用过于紧张。我也就是随便说说,这番话要是崔胤在此,一定是笑听我“纸上谈政。”

    韩偓知道李亿是在安慰自己,深吸了几口气,表示为政一定会吸取前世的经验。对话结束后,韩偓最终向李亿拜别。

    “无暇再与学士论诗论道了。等来日长安克复,我延请学士到我府上,届时再“重与细论文”。今日即将分别,请韩相试作诗以赠。”李亿向韩偓临别求诗。

    韩偓稍加思索,看到营帐中后面案上架着的宝剑。如果天下真有真龙化世的传说,那么李亿就一定是真龙之子…

    “斗间紫气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龙。”

    ……

    送走了韩偓,李亿算是解决了一部分后顾之忧。之后他也只能强行劝自己不要太担心朝廷,毕竟人不能分身。

    长安前线,更需要自己亲征。长安不拿下,朝廷在华州再稳定有什么用?

    第一批一千石粮食已经签发运送。李亿尽量让士兵们不要随身携带太多东西。

    如果几日奔袭消耗太多力量,被敌军打了个以逸待劳,得不偿失。所以粮食就要更早开动。

    接下来的时间,李亿也不可能闲着。他继续监督士兵们的操练,并且根据上午演兵的结果来修正战阵的问题。

    时间很快就接近了日落时分。军队按例是到这个时候就停止训练,李亿也让士兵们早点歇息,养足精神。

    只是张承业竟然还没有返回军中。要知道,城门关闭是随着日落同时的。难道李晔真的把张承业留在身边,不想放走吗?

    哨兵适时地前来报告:

    “报,张承业将军在城门关闭之前,已经从城中返回军营。”

    “他是孤身前来的吧?”李亿问道。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李亿知道张承业是到自己手下为将,不会再回朝了。他赶忙去取出殿前军切成两半的兵符。

    从今夜起,殿前军除自己手下的五千人,剩下两部的交流,就全靠着兵符传令调动部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