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末代皇弟

第61章 殿前军

    十一月二十日。时值初冬,气温还不算太低。

    殿前军过冬的物资,现在准备地很充足。李亿已经把之前欠发的饷钱全部补发,士兵们将分到的绢布裁为冬衣。

    现在殿后军的状态,已经从穷得必须开垦屯田,转变成为富得军费都花不出去。

    这还得“感谢”韩建横征暴敛、大肆搜刮,给朝廷留下了一笔巨款——折算成钱至少有两百万缗。其中一百万给了沙陀军,剩下一半圣上李晔下旨,优先给禁军使用。

    镇国军的遗产,包括器械、辎重、武器、盔甲,都足够殿前军上下武装起来了。李亿也不用再想尽办法从哪里抠一部分军费下来。现在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他都会为士兵们做至最好。

    试问从古至今,哪支军队能穿着丝织品去打仗的?

    有了钱,士兵们作战动力一下子就提升了起来。以前李亿怎么鼓舞士卒,最终的结果总不能说满意,现在军队这份战意,士兵们一个个都争相卖命,就等着立下军功,换取赏钱。

    如此配置之下,在李亿和张承业眼前的军队,看起来真有了些许初唐盛唐的玄甲军、御林军的感觉。

    李亿登上高台,拔剑指挥:

    “列阵!”

    殿前军大部分都有参与,约一万人迅速分为了左右两部,各五千人。

    既然是要试练战阵,自然要分成两边试为比拼攻伐,方能看出行伍行进之间的优缺点。

    “今日试阵,优胜一方赏钱一缗,作为出征前的彩头。既然是试阵,不要出现伤亡,兵器不用利器。请诸位审时度势,点到为止即可。”李亿宣布道。

    殿前军的将领都在李亿身旁。

    “李鐬、王彦章,就由你二人分别指挥吧。”

    李鐬(音同“会”)是李茂贞进犯长安时的神策大将军。兵败后,便随朝廷一同到达华州,后来在殿后军中李亿手下任职。

    现在殿前军改制,合并了一些神策军的士兵,他便成为李亿手下职位最高的大将。他率领的士兵,就是他自己的旧部,还有殿前军归化来的一些士兵。

    王彦章的手下,则是原来殿后军安圣、捧宸、保宁、宣化四军的根底。

    “李鐬不必多说,张将军早年在朝,一定认识。这位王彦章,有勇有谋,是我在军中一手提拔的将领。”李亿向张承业介绍道。

    “二位将军就带领各自军队,依先前操练之时的布阵,试验较量一番。”

    李鐬是朝廷多年位高权重的大将,对自己的对手有些轻视,只是听说对方力大勇猛。

    “呵,匹夫罢了。论上阵杀敌,还能逞一些勇武;比拼战阵,如何能与我为敌?朝廷依仗的,还得是我辈。”李鐬心想。

    “王都将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华州城楼之上斩杀韩建的实战,表现都堪称完美,李鐬将军切莫轻敌。”李亿提醒了一下。

    李鐬没有理会来自主帅的提醒。他和王彦章互行军礼,之后就各自下去排兵。

    两部各五千人,按编制分为了十部,以五百人为一营。

    主将在指挥的时候,就是以营为单位为指挥。

    营再往下细分,就是佰什伍的编制。一般来说,主将只要没有微操大师这个属性,是不会直接向军队基层单位下达指令的。

    喜欢命令什么“某某什伍向左移动五丈”,这种一看就是物流学大师,肯定是不懂指挥才能做出这种指令。

    张承业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

    王彦章已经看出了李鐬对自己的轻视。但事实上,王彦章对李鐬是更加看不起的。

    当年殿后军、神策军的诸将,禁军士兵都是十分了解他们的无能和贪婪。王彦章在那时还是个小兵,便已经觉得朝廷禁军无药可救,萌生了想要回到家乡、或者顺路到宣武军手下投军的想法。

    比较起来,李鐬对王彦章的轻视,可以说是盲目而无知的。王彦章看不上李鐬,则是对其人知根知底,实在太过了解,而后得出结论。

    两军士兵素质接近。但是王彦章军事能力明显更强,再加上知己知彼。似乎还没开始,这场演习的结果就已经注定。

    王彦章稍作观察,就已经发现了对手阵型上的漏洞。其手下一共十营,分布过于紧密,全都凑在中军前。

    这样对于保护中军当然有好处。但是也意味着,只要己方两翼拉长战线,迅速向前推进,马上就能把对方包成饺子。

    李鐬也不是傻子,发现自己手下启动慢了,对面扑了过来,就想找到几个支点稳定住突进,意在撕开对方的第一道锋线,发起反攻。

    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如果指挥军队的时候,发现敌军将要对自己形成合围之势,就要利用好精锐力量形成几个突破点,进行反击。

    《孙子兵法》云:“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兵力有明显优势时候才会进行包围,如果没有优势就会反首其类。

    包围后,战线各处的士兵密度会变低,因为包围方的战线会长一点,受力面也会大一些。用增加战宽的方式来加速推进包围,只能说是一个有舍有得的举措。

    但是王彦章何许人也,有了优势就要立即扩大。他根据对方的反馈进行下一步行动,下令将拉长的战线进行收缩。看似松散的战线立即变得紧密,让想要撕破锋线的对手无法站稳,只能后撤。

    在战场上,一点点的差距会被迅速扩大,所以说兵败如山倒。

    时间还不到两炷香,胜负已分。

    李鐬当然败了,败得干净利落。王彦章点到为止,没有过于玩弄对手。同是禁军,还是留点颜面为好。

    王彦章部的士兵欢呼雀跃,庆祝又拿到了一笔赏钱。李鐬部则黯然失色。

    “这个王彦章可真有能耐,来日必能成为天下第一流的大将。殿下是从哪里发掘出这等人才?”张承业问道。

    “他本来是殿后军宣化军中一小兵,原来已经要被裁撤赶走,是我留用提拔。其实人才就在身边,当年李卫公不过是一死刑犯,而后启用的嘛。”李亿说道。

    “……殿下说的是哪个李卫公?”

    “当然是跟着圣朝太宗皇帝平定天下的卫国公李靖。”李亿解释道。

    唐初的历史到现在已经太远了,三百年前的李靖形象似乎远不可及。对于晚唐的人们来说,另一位李卫公的事迹倒更是为大家熟知…

    张承业笑而认同。不过他在乎的不是这个,也关心哪一边能赢,他看的是双方排军过程中的细节。

    “禀主帅,士兵们似乎更注重配合,先到位之后不是自行作战,而是等待行伍一齐拼杀。在王彦章部,这点已经能看出端倪,在李鐬部,这一点则是十分明显。

    “而且做出砍杀动作的时候,又很注重固定动作格式。这样看起来是挺整齐的,但是却耽搁了不少瞬息生死之间的时刻。是在军演中恐怕伤害到自己人吗?”

    张承业观察力很敏锐。而且他以往看到了都是沙陀军的作战风格,有不同之处很容易发现,占着个“旁观者清”的位置。

    李亿点头认同:“我觉得是士兵们还欠缺一些战必胜的信念。以往对藩镇军队的失败,让他们不敢冒险。至于第二点,是我让士兵们练习了一套拳法,所以他们可能按此行动,没有放得开。出兵前,再让各自部将训导一下吧。

    “除此以外,张将军觉得殿前军比拼天下藩镇之军,可有胜算?”李亿问道。

    “其面貌,与原先的禁军已大有改进。虽不及河东、宣武此等强藩,但匹敌普通藩镇如陇西军,已绰绰有余。”

    仅以军力论,韩建的镇国军算是中等藩镇,但韩建手上有钱,还占着关中门户的地理之便。

    李茂贞的实力,当然比普通的中等藩镇强得多。张承业这番话,大概也有鼓励李亿的意思在里面。

    话语间,两位领军的将领都已经登台,来到李亿身后。

    李鐬面容阴沉地看着战场上的结果,心中充满了不甘和失落。

    李亿看到之后,本着团结己方力量、维护内部稳定的角度,还是抚慰了几句:

    “将军原为神策统领,虽都是禁军,毕竟和殿前军还是有所不同。军无常胜常败,胜败皆是常事,不慎落后,也不能说明什么。”

    “殿下,是我轻敌了。若有再试,必不可能落败…”李鐬很不服气。

    “闭嘴。你在其中是不知晓,但在我高台上看得十分清楚。王都将起初便布置阵型,占据主动,甚至还留有余力。你从头到尾都在被动挨打,还有什么好狡辩的?”

    张承业是宦官,曾经是李鐬这个神策将军非同系统的领导,于是训起话来是毫不留情面。

    “一将无能,累及三军。如今我军即将进发长安,李鐬岂能为一军大将?”张承业转向李亿道:“殿下是主帅,是三军之首,请立即另择能人为将!”

    李亿本来也不愿意让神策大将军在自己手下任将。李鐬身份颇高,难免有些不服自己调度;而且李亿觉得原来神策军的将领都是一帮废物。用他们带兵,也未免太…

    李鐬在一旁不敢说话了。神策大将军,原来就是宦官中尉的下属。现在张承业是朝中受器重的唯一宦官,哪敢顶撞。

    “这话若非出自张老将军之口,我是万万说不得的。请问可有良选?”李亿问道。

    张承业表示李亿才是殿前军主帅,在军中久矣,请求李亿自己选拔一位。

    “其实我早有人选,就是张老将军你正合适。将军在河东历练之久,适才我已见识到了军事才能。只有一点,张老将军是圣上钦点去的神策军,不知可愿意屈尊在我之下为将?”

    张承业这么好的将才,在一将难求的时刻放在后方留守,也太浪费人才了。

    李亿早就想直接和李晔说,此行西征让张承业和自己一同前去,辅佐征程。就是不知道张承业是什么心思。

    “将帅的区别不能逾越,主次不能颠倒,这一点老奴岂能不知。为朝廷抛血疆场,是老奴毕生的心愿。就是当个马前卒,也愿意光荣赴国难,怎么可能介意什么位份!”

    李亿大喜:“好,正好就请张将军接任李鐬之位。至于李鐬将军还回神策军中。并非是我阻挡你军前立功,而是保护圣上和朝廷,其重要性不遑多让…”

    李鐬虽然被训了一顿心中失落,但对这个调动欣然接受。去和陇西军拼真刀真枪,指不定小命就交代在那边了,有什么好的呢?

    王彦章在旁,按照参见上级的礼数向张承业行礼。

    “都是一般袍泽,王都将请起。军演奖赏,立即下发。”

    王彦章对李亿拜谢道:“主帅以往赏赐士兵,皆十分吝啬。今日何其如此慷慨耶?”

    在军中时间长了,这对上下级已经摸清了互相的脾气。李亿对于部下打趣自己这回事还挺开心,笑道:

    “前日军中粮饷紧张,岂是我为人吝啬?曾经许诺过的拖欠钱粮,如今已经足额下发。我对将军的许诺,也如数完成。此番可见我是言而有信之人否?”

    看到对方的唯唯称是的回应后,李亿接下来就宣布了一个重要的部署:

    “我对王都将还有额外奖赏,并且会为都将拔擢加官。此次用兵,还要都将为先锋开路先行。”

    最快的马匹、最坚固的盔甲、最锋利的马刀,都配给了王彦章。他的部曲,也是在殿后军时期军中唯一练习骑战的部队。前锋的人选,非他莫属。

    李亿让手下从自己的账上拨五百缗钱赏赐给王彦章。

    不是要替国库节省点钱,主要是向他加私恩,让王彦章更加愿意为自己效劳。

    至此,李亿完成了出兵前对殿前军所有的部署。

    王彦章领五千人,其中半数为骑兵皆,提前一日先行,搭建营寨。遇到敌军后,先行挑战。

    张承业和自己各领五千人,骑兵各有一千,紧随其后。三日后,就是汉家大将西出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