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炼成记

山神炼成记第十四章 徒工朋友圈

    在太平圩学徒一年多,天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技艺上很快进入实战阶段。由于他急公好义,足智多谋,又热心帮助小伙伴们,于是,一帮半大的孩子很快聚拢到他身边,并慢慢建起了一个学徒小工的朋友圈。

    天赐建这个学徒小工群,也事出偶然。一天晚上,天赐和几个学徒的小伙伴们在河边榕树下乘凉,王记山货店的学徒睡不醒闲聊中说,他老板现在碰到一个大麻烦,他们帮兴宁余老板收购了上千斤老鼠爪(一种食用菌),余老板半路上患病回家了,捎来口信说不要了。这老鼠爪新鲜的鲜甜爽口,堡鲜期只有几天,晒干则味道差远了。如果不马上处理掉,就要亏损一大笔钱,为此老板急得团团转。老友记客栈的学徒牛栏堡说,他们客栈来了一个梅县的老板,正在找老鼠爪呢。牛栏堡连忙带着睡不醒去对接,这一下,不但解了两家的燃眉之急,两个小学徒还拿到了一点赏钱,真可谓一举两得。

    天赐从这次事情中得到启发,他觉得,如果把太平圩的学徒工串联起来,一家有难大家帮忙,这样,我们这些学徒工的地位也会得到提高,于是,他发动大家带自己熟悉的学徒工,没事就到河边榕树下聊天,互通信息。终于,一个涵盖各行各业的学徒工朋友圈便组建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徒工们交流的深入,谁家老板的发家史、奇闻异事、花边新闻,那家老板的生意和谁有交集,谁能制约谁,谁可以化解谁,天赐都掌握了一个大概。

    天赐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三个他忽视了的人物。

    在太平圩的三街六巷中,有一个铁匠铺老板魏强贵,人虽然不高调,但身家丰厚。那时,做手艺的什么最赚钱?还是那句俗话,头打铁,二挖割(阉鸡劁猪),三放塘(养鱼),四养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由于工业生产力落后,农业生产用的如犁、耙、锄头、砍刀等,生活用品如菜刀、火铲、门搭都没有成品,都要通过这个铁匠铺打制,端坐每个圩镇手工业第一把高椅的,非铁匠铺莫属。

    天赐了解到,太平圩大老板魏强贵,他的铁匠铺规模最大,生意最好,光打铁的师傅就有三个,伙计学徒也有十多人,每天五个风箱拉得“呼呼”山响,“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干人不忙到二更天不歇息,可见其生意的红火程度。

    铁匠铺只是魏强贵的生意之一,他还有一家南杂店,食盐批发店,还和人合伙开有酒楼医馆。这样的一个人,在太平圩跺跺脚也会山摇地动的。好在这个人穷苦出生,心地还算善良,也许是老婆阿云管教得好,嫖赌逍遥的事情他很少沾边,不然,做起恶来不得了。

    关于魏强贵的发迹史,虽然他自己也讳莫如深,但他的发迹靠老婆那是大家公认的。魏强贵年少家贫,为求一条生路跟随做小买卖的姨夫去了赣州,不久,姨夫生意失败,养不起他这个半大的闲人,于是,安排他去了朋友的铁匠铺做了学徒。

    几年以后,魏强贵长大了,成长为一个精壮的小伙子,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活力,深得老板姨太太阿云的喜爱。由于老板年事已高,对这方面也几乎没什么兴趣了,加上还有其他投资要打理,更是精力有限。望着这个比自己小两岁,胸前八块腹肌热力四射的小伙子,阿云常常在铁匠铺呆呆地看着他们打铁,时不时用热辣辣的眼光看一下魏强贵。

    魏强贵起初不敢和阿云对视,他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打工仔,不敢有非分之想,更怕事情败露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每次阿云看他,他都连忙低头干活。一次,老板出去办事,另外一个伙计也回家去了,认为机会到了的阿云,便明目张胆地勾引魏强贵。魏强贵虽然内心十分害怕,但经不住貌美风骚的阿云勾引,几下功夫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阿云是个有心机的人,背着老公和魏强贵相好了一年,竟然没人察觉。为了和魏强贵远走高飞,她慢慢地从老公身上掏到了一大笔钱,眼看老公一病不起,她便和魏强贵悄悄地溜之大吉。

    这阿云倒是见过一点世面的人,对两人出走的路线也早已深思熟虑。他们先到信丰县的铁石口,然后到安塞圩逍遥了几个月,见没有动静,请人一打听,老公死了,自己和他并无所出,加上自己拿到的钱是老公陆陆续续赏赐的,别人并不知情,现在,老公的全部家产归了儿子,自己已经离开,自然也没有人会想起她的存在了。于是,魏强贵便带着阿云以夫妻的名义回到了太平圩。

    几天后,魏强贵买下了一处宅子,又买下了一间铺子,收了两个远房亲戚的半大孩子做学徒,自己当师傅开了一家铁匠铺,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几年以后,魏强贵生意越做越大,便当起了老板,打铁则请人操作了。

    在太平圩还有两个人不能不说,一个是开医馆的高程运,一个是闲人魏丹阳。

    先说高程运,他家虽说是祖传的中医世家,但是医术平平,在太平圩的三家医馆中算是最差的一家,在魏强贵入股之前也属于维持温饱而已。几年前,魏强贵老婆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太平圩收购中草药,从他口里了解到药材生意的门道,觉得这是一个利润很好又长远的生意,于是,他主动找到高程运商量,要投资扩大他的医馆规模,高程运一听那可是天大的好事,有这种强有力的人介入,还有强大的经济后盾,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合作事宜很快达成。

    魏强贵也真是高人,他首先通过亲戚引荐,不定期聘请外地有名的郎中坐堂,这一招真灵,十里八乡的一些疑难杂症患者,真治好了不少人。几年下来,太平圩上的另外两家医馆就被他远远抛在了脑后。从此,高程运对魏强贵那可是言听计从,唯他马首是瞻。高程运也是聪明人,每次按照约定分完利润都会额外送一份礼给魏强贵,这让魏强贵很受用,也十分相信他,只要是他有什么困难总会鼎力相助。

    再说闲人魏丹阳,二十多岁,瘦高个儿,少年时跟魏强贵学过几天打铁,嫌苦不干,后来就一直游手好闲骗吃骗喝过日子,慢慢成了太平圩消息最灵通的人,人称顺风耳,也是成日搬弄是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人惹不起的主。

    魏丹阳虽然做实事不行,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倒腾一些买卖还是能养家糊口的。魏丹阳在太平圩尽管信誉不好,但是碰到对缝的生意,他空手道还是玩得转的。在这个南乡重镇,每个圩日他还是多少能赚点钱的,身边自然也有一帮闲人跟着混吃混喝,也人五人六的算是一号人物。

    魏强贵虽然内心看不起这个侄子,可很多时候也需要他去传递一些信息,或者去吓唬一下人之类自己不便出面的事情,因此,在他惹是生非之后也常常替他摆平事情,甚至还时不时会接济他一二。魏丹阳觉得有这个叔叔做靠山,更是有恃无恐。

    天赐觉得,对这三个人惹不起的人,最好的相处方式是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