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炼成记

山神炼成记第45章私盐江湖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在今天看来司空见惯的生活必需品,而食盐在古代,普通老百姓想要唾手可得,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古代的盐都是官办的,一般的老百姓贩卖私盐是重罪,抓住了甚至可以杀头,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愿意铤而走险,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巨大的利润,商人们穷人们,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搏一下,用现代人的话叫“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说到食盐专卖,始作俑者是河南洛阳的桑弘羊,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是汉武帝的期“盐铁专营制度”的发起人,执行者。从此以后,盐铁之税,成为天下苍生逃不过的负担。

    汉武帝之前,国家的财政收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田地里生长的庄稼和山林池泽里的物产,第二部分的收入最主要的就是盐、铁、鱼等一些商税。随着盐业的兴旺,从战国后期开始这一部分的收入渐渐的开始超过农业的税收。

    盐业的官家专营,虽然保障了战略安全,增加了国家收入,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多年的官盐体制,让盐业垄断严重,而垄断则产生贪污腐败,掌管盐业的官员在历代都是肥缺。明代就禁止四品以上官员的家属、随从参与贩盐。官府官员中饱私囊,全然不顾民间的疾苦,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全都实行严格的控制,而这也导致了官盐价格的飙升。

    但风险也意味着巨额利润,历朝历代的铤而走险者屡见不鲜,最为著名的就是“冲天香阵透长安”的黄巢,还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方国珍都是私盐贩子出身。这些人无一不是靠着私盐买卖而变得家财万贯。这些人虽然家境殷实但社会地位低下,看尽了人间的疾苦,做着刀尖上跳舞的营生,恰逢乱世,他们便凭借多年积攒下的家底,行走江湖的人脉,揭竿而起,为受尽朝廷压迫的穷苦人寻找一条出路。

    虔州(赣州)与广南,也就是今天的潮州、惠州等临海地区,不过一山之隔,广南盐质量既好,价格又非常便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赣南人不让吃广东盐呢?李焘在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江、淮间的“衣冠士人”,也参与了食盐的走私。可以想见,他们是把江苏的私盐贩卖到虔州来,这些有官方背景的人,联盟起巨大的利益集团,操纵着官盐和私盐的并行流通,这就是历史上的赣南在历朝历代,都无法真正解决由私盐而引发的农民起义的另一原因,本地老百姓走私广南食盐,不仅触犯了官方的利益,重要的是,它还触犯了官员的利益。

    明末、清代,龙南县获朝廷恩准,改食惠州盐,因此龙南县冒出很多巨商富贾,近二千幢恢宏的龙南客家围屋,就彰显了盐利之巨!

    最近,太平圩陆陆续续冒出一些绿色的食盐,有些还带有浓浓的海腥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政府为了解决渔民鲜鱼腐烂的难题,特别以低价卖给鱼贩子们一种鱼盐,虽说这种专供的鱼盐不可以挪为他用,但精明的鱼商都大量买入鱼盐,将多余部分低价卖给普通民众,大发其财。鱼商们在抹盐的时候,刻意减少了使用量,只要方便运输即可,而剩余的鱼盐又被投放入了黑市,价格仍然大大的低于官盐,商人们获利颇丰,但却极大的扰乱了市场。于是官府又想出了对策,把鱼盐事先染成同一种颜色,再按照上述的规定卖给鱼商。

    这就是太平圩绿色食盐的由来。

    目前,太平圩经营绿色食盐的共有三个团队,最大的是红面鸭的广源杂货店,其次是魏氏家族的天发商行,第三是刚刚介入的天赐的山海珍商行,还有一些是零打碎敲的。

    天赐那天碰到花生糕后,两天以后他们终于碰面了。老龙的总老板余天成早就派人来到太平圩,带了样品和运作方案,说食盐由他提供和运输到太平圩,天赐负责销售。天赐应承下来以后,一时也不知从何入手,便和阿灿商量如何销售,阿灿说,最近他也隐隐约约听到一些门道,现在南乡一带走私食盐的,主要由一个叫花生糕的人为主,他操纵着一支挑夫队伍,靠这些走村串户的货郎,蚂蚁搬家式的分销。

    这花生糕和天赐也算是老熟人了,早在符山时就打过交道,这两年也偶尔聊个天喝个酒什么的,真要是如阿灿说的那样,销售问题那就好办了。

    天赐转了一圈下来,没有找到花生糕的影子,也难怪,他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成天的刀尖上舔血,加上又不是本地人,更是行踪飘渺,就是那些他操控的挑夫,也不会轻易泄露他的消息,好在那天在南山寺碰到了,不然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找到他。

    听说天赐也要进军走私食盐市场,并且请他做分销,花生糕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今见天赐对他推心置腹,也实话实说:“现在南乡一带的走私食盐,市场有点饱和,红面鸭每个月的走私量不小,都是我负责分销的,因为他们有官府做靠山,做起来心里也踏实一点。至于你的货,我会帮你销一点,但量不会大。”

    天赐听花生糕这样说,心里还是很高兴,不管分销多少,卖一点是一点,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开始就好办。

    天赐的走私食盐生意开张以后,他觉得不能完全依赖花生糕,必须打开自己的销路。于是,他来到龙泉堡找白莲花,看看能不能打开龙泉堡周边的龙头、隘高、安塞、虎山、桐坑一带的销路。

    天赐的到来,让白莲花一家人欣喜万分,自从他帮忙打开老龙的草席市场以后,一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她们从内心感激天赐,今天见他的到来,自然像迎接贵宾一样接待他。

    白莲花老公郭飞鹏,自从草席打开销路以后,一改以前萎靡不振的面貌,经常出现在周边的圩场,也结交了一些朋友。听说天赐要拓展龙泉堡周边的食盐市场,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带你去这几个圩场走一趟如何?”

    天赐说:“好啊。”

    两人说走就走,这六七个圩场走下来,心里有了一个底,这一大块区域,目前走私食盐还是少有人涉足,偶尔有个把货郎会夹带一点私盐,但因为百姓手里没钱,销量有限。而天赐却觉得这块广阔的山区,虽然山高路远村庄分散,但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村民们没有现钱,但家家户户都有山货,我跟他们易货贸易,一方面解决了村民山珍卖难和我买难的难题,另一方面又销售了走私食盐,而这种模式一般货郎是玩不转的,可谓一举三得。

    回到龙泉堡,天赐和郭飞鹏就开始制定这个一箭三雕的计划,他计划由蛮牛在这里坐阵把关,负责接收老龙来的食盐和收到的山珍,走私食盐达到龙泉堡以后,先放到一个隐秘的地方,然后,由郭飞鹏找几个机灵又可靠的朋友,组成销售团队。为了遮人耳目,把食盐卷到草席里,这方法一般人也根本想不到,一条草席可以卷几斤食盐,然后以卖草席为名,走村串户分销,可收现钱,也可易货。

    天赐的这一番操作,让郭飞鹏心悦诚服,心想,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并非浪得虚名,确实有独到的眼光。

    再说太平圩走私食盐的江湖,魏氏的天发商行,以家族和亲朋好友为销售对象,覆盖南乡几百户家庭,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倒也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而红面鸭的团队,因为有官府撑腰,有点肆无忌惮,在南乡也是公开的秘密。

    天赐自从开辟了自己的营销网络以后,在花生糕面前也经常叫苦,并常常恳求他多销一点,这也是天赐的一个策略,因为,现在还没人知道他的销售网络,所以,他还是要给花生糕这类人造成一个小打小闹的错觉。

    这种波澜不惊的日子,悄悄地过了三年,天赐也在走私食盐和山货购销上,赚到了大钱。

    接下来,天赐的日子可就没有那么滋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