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炼成记

山神炼成记第52章阿福卖陶

    这符山堡的乌石头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人设窑烧制陶器,日常生活的坛坛罐罐都会生产。

    家在乌石头的阿奇,有个姐姐嫁给的双塘村阿福做老婆,阿奇有个堂叔是陶罐厂的师傅,通过他的关系,阿奇给姐夫谋到了一份挑陶器贩卖的差使。别小看这贩卖陶器的生意,一般人还搞不到,就像现在的加盟生意一样,需要特许经营权的。这个走村串户贩卖陶器的生意,虽然辛苦,可也算是利润可观的一门生意。

    阿福挑着陶罐的担子,基本上在龙泉堡一带转悠,而江边村是他的必经之道。

    江边村属于大村庄,坐落在安远通往广东的驿道上,一面临水,虽然没有码头,但是小船还是可以靠岸的,因为地理位置显要,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都会在这里歇脚打尖。慢慢的路边也有几家茶楼饭馆,客栈什么的。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不,前几年从广东习武回来的水牛牯,带领村里一伙游手好闲的烂仔,三天两头做一些敲诈勒索的事情,好好的江边村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但不管怎样的环境,毕竟是一个大村庄,生意还是有做的,于是,各种小商小贩还是往来不绝。阿福就是其中的一个,每次到江边村卖货大亏没有,小亏是经常的,好在利润很好,也就等于打折大点少赚几个钱而已。

    可是,半年前开始,水牛牯好像专门和他过不去一样,每次他过来卖货不是低于成本价要买,就是故意打烂他几个坛坛罐罐,弄得阿福哭笑不得。在人家的地盘上,不要说他们人多势众,就光一个水牛牯,一般三两个人都对付不了。这个水牛牯,人如其名,生得高大威猛,又正是青春年少的叛逆时期,加上在广东学过三年武功,祖上留下几十亩水田,父母亲也不干农活,全靠收租过日子,一家人基本上都是游手好闲。不久,水牛牯身边聚集了七八个臭味相投的小兄弟,渐渐成了江边村的一个祸害。

    吃了几次小亏的阿福权衡再三,只好放弃江边村的生意,转到其他地方销售。刚才说了,这江边村是一个交通要冲,不管南来还是北往,你都绕不开这条道。阿福每次经过这里也学乖了,不是等到人多结伴而行,就是先观察好快速通过。

    这天,阿福挑着担坛坛罐罐准备去半迳村卖,来到江边村口,左等右等不见有人经过,就大着胆子往前走。谁知没走多远就碰到水牛牯和他的几个小兄弟,水牛牯一见是阿福,知道是个软柿子,便上前按着担子说:“阿福哥,好久不见,发大财了吧?”

    阿福只得放下担子,满脸堆笑地说:“小本生意,能发什么财哦。”

    水牛牯说:“哎,俗话说,瓮盤瓮盤,打掉一头还有赚。你赚了钱也不请我们大家喝酒啊。”

    烂仔们连声附和:“是啊,请我们喝酒。”

    阿福连连作揖:“我吃饭都成问题,哪有什么钱请客啊,求各位兄弟饶了我吧。”

    水牛牯说:“不对啊,这么长时间你都躲着我们,这是明显看不起我们兄弟。”

    烂仔们起哄说:“是啊,看不起我们兄弟。”

    阿福急得团团转,一再哀求:“请各位兄弟饶过我吧。”

    水牛牯一伙不依不饶地围着阿福,拉拉扯扯之间,一不小心把一担坛坛罐罐打了个稀巴烂。烂仔们见闯祸了立马作鸟兽散,留下阿福面对一堆碎片欲哭无泪。

    几天以后,阿福接到白果树下李老板的口信,他要两口大水缸,要他抓紧送过去。接到口信,阿福喜忧参半,因为还要经过江边村,怕再碰到那些个瘟神。不管怎么说,这两口大水缸的利润还是相当不错的,于是,阿福还是义无反顾地挑着水缸上路了。

    这次阿福同样没有逃过厄运,走到江边村中心时,水牛牯一伙正在那里百无聊赖呢,见阿福过来,便又围上去问这问那。水牛牯从阿福的话中了解到,这两口水缸是有人要买的,便突发奇想,何不自己低价买下来,再卖给那个李老板呢?于是,他按住担子说,自己正好需要买两口水缸,便强行按住半价买了下来。等到阿福走远了,便叫手下的兄弟挑过去,卖给了李老板。水牛牯虽然不稀罕这点小钱,但觉得很有意思。拿着赚到的钱,一帮人便吃喝开了。

    第二天,阿福挑着两口水缸来到李老板店里,看到昨天的两口水缸,已经被李老板买下来了,气得七窍生烟。这种水缸一般都是先定才送货上门的,现在,阿福只好挑着两口水缸往回走,顺便看看有没有人要,走了几个村子都没有人家买,眼看天色已晚,便投宿到岳父家。

    阿奇听了阿福的遭遇,火冒三丈,说明天一早就去江边村找水牛牯论理去。

    第二天吃过早饭,阿奇带着阿福真的去找水牛牯论理。

    阿奇来到江边村,正好水牛牯一伙人在那里玩耍,便上前去找他论理。

    水牛牯本来就嫌无聊,正愁无事消遣呢,见阿福带着人来论理,便胡搅蛮缠地和阿奇斗了起来,阿奇万万没想到水牛牯是这样的一种人,阿福见状连忙示意小舅子撤退,阿奇也想撤退,可是,水牛牯他们不依不饶地和他纠缠,说着说着,双方便打了起来,阿奇三拳难敌六臂,几下功夫就被水牛牯打成了重伤。

    天赐来到龙泉堡,正巧碰到了阿福,听完阿奇的遭遇,天赐恨得牙根痒痒的,真想立刻去为他报仇。“遇事要先冷静后决定”,这是师傅临走时再三叮嘱的话,想到此,天赐马上冷静下来,说:“你放心,这个仇一定要报,我先去和铜锣见个面,然后我们一起去看阿奇。”

    天赐和铜锣兄妹见面后,又去见了一下白莲花,然后和阿福往乌石头走去。半路上,又遇到了杨承高拎着一块肉走过来,他刚刚去给人家医治黄疸病,那块肉是人家感谢他的,听说三弟受伤了,便一起前往乌石头走去。

    天赐三人来到阿奇家,见阿奇还是躺在床上萎靡不振,大家心里非常愤怒,便七嘴八舌地讨论报仇的方式方法。

    杨承高又说:“我们不一定非得打他一顿,让他出钱也是一个方法。”

    天赐说:“对,让他出钱比打他更好。”

    阿福说:“要他们的钱比上天还难。”

    阿奇说:“我不要他的钱,就想出口气,打不了他,让他退一大笔财也行。”

    天赐说:“打跤赢输都不是好事,还是让他退一大笔财更好”。

    杨承高说:“好是好,怎么下手呢?”

    天赐想了想说:“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水牛牯的亲人和伙伴,从他们身上找到突破口。”

    阿福一听,说:“有了,水牛牯的爸爸阿威这两年迷上了古董,因为钱不多,所以也只是小打小闹的收藏一些陶器、石头之类的东西,阿威还有一个爱小便宜的习惯,有几次因为贪便宜结果买了赝品。太平圩他是每圩必赴,去了太平圩又必去博古轩,最近他看上了一个巴掌大的唐朝陶壶,每次会在店里观赏好半天,但因为价钱太贵无法成交。”

    天赐问阿奇:“这个陶壶你叔叔那里能不能仿制一个?”

    阿奇说:“上次做过几个样品,现在还摆在角落里呢。”

    天赐说:“有仿制品就好办。”

    阿福说:“新的人家一看就露馅。”

    杨承高说:“这好办,我县城一个朋友也是走村串户收购古董生意的,擅长做旧的功夫,请他帮忙。”

    阿福对杨承高说:“我明天一早就去把东西拿过来给你。”

    一切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着,七天以后,一个仿制品陶壶便摆在了天赐他们的面前。再过两天就是太平圩了,派谁去下套呢?大家推荐了几个人选都不如意,就在大家绞尽脑汁想人选时,杨承高对天赐说:“你表哥阿丹我看可以。”

    天赐说:“我不是没有想过,做这件事他是很合适的。”

    阿奇说:“合适就行嘛!”

    天赐说:“通过这段时间接触,觉得他这个人嘴巴不太牢靠,总之对他有点不放心。”

    杨承高说:“不用想那么多,报仇要紧。”

    天赐说:“好吧,就这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