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八十五章 曹贼、姜贼,狼狈为奸,祸害天下

    曹操心说:你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对甄宓说“吾破河北,正是为汝而来”了,我敢不把她那四个姐姐送来吗?要不然,你哪天对天策军来一句,“破曹操,取甄姜(甄脱、甄道、甄荣)”,我上哪说理去?

    不过,他表面上却义正辞严地道:“上将军提十三万大军北上,灭鲜卑,平丁零,刻崖北海,曹某甚是钦佩。但吾苦思良久,却无合适的贺礼以贺上将军。恰逢冀州有此四女甄姜、甄脱、甄道、甄荣,心中对上将军仰慕得很,愿效娥皇女英之故事,侍奉上将军。曹某就整好成人之美,借花献佛了。你们说,是不是啊?”

    四女齐齐躬身,道:“太尉说得甚是,奴等都仰慕上将军久矣,自愿侍奉上将军。”

    “原来如此。”

    姜耀明白,曹操应该是用了一些见得不得人的手段,对四女威逼利诱。

    但是,来都来了,总不能再退回去吧?

    知道的人,会说姜耀不强人所难。那更多的不知道的人,恐怕会说姜耀玩完了不但不满意,还不愿意负责,又把人退回去了。

    这四女更没法子活了。

    嗯,曹老板做过类似的事。

    在历史记载中,袁谭和曹操结盟共同对付袁尚,袁谭的女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整。后来,袁谭和曹操反目,曹操就把袁谭的女儿给退回给了袁谭。

    退回去了……

    退回去了……

    玩了之后又退回去了,这也太欺负人了吧?

    后世姜耀读史到这时,总感觉这曹老板也太不当人了。

    姜耀当然不能这么干。

    姜耀干脆道:“陈到。”

    “在。”

    “带四位美人下去休息。”

    “是。”

    四位美人只是个前菜而已,接下来才是正事。

    曹操亲自起身,给姜耀倒了一盏酒后,才继续道:“上将军可知,刘备这大耳贼,现在何处?”

    “听说……是在汝南郡?”

    “上将军英明,那大耳贼正是在汝南郡。”曹操道:“上将军当初坐镇中原的时候,那大耳贼率军躲在了东海郡不敢露面。后来,上将军北上远征鲜卑,这厮才和东海郡守昌豨一起,打起了反旗。”

    东海郡,从理论上讲是曹操的地盘。

    不过,实际上,受军阀昌豨控制。

    昌豨一向和曹操不对付,官渡之战前,已经反过一次了。曹军围攻东海郡久攻不下缺乏粮食,昌豨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双方和谈,昌豨才再次名义上臣服曹操。

    没想到,刘备和昌豨早有勾结。官渡兵败之后,刘备不敢投袁家人,率军躲进了昌豨的地盘。

    姜耀的大军一走,刘备就和昌豨一起,再次举起反旗,对付曹操。

    曹操道:“大耳贼乃一代枭雄,昌豨也是当世豪杰,吾不敢怠慢,亲率五万大军征讨,足足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才斩了昌豨,收复了东海郡。但是那大耳贼滑溜得很,率一万余骑突围而出,前往汝南郡,与黄巾余孽刘辟合兵一处。如今,他们又取得了刘表之助,声势相当不小。”

    汝南郡,位于曹操和刘表的地盘之间,却被黄巾余孽刘辟占据。如果刘表攻占了汝南郡,就要直面曹操的兵锋了,刘表当然不愿意,一直放任刘辟不管。如果曹操攻占了汝南郡,就要和刘表接壤。曹操不知道姜耀什么态度,也就一直没对刘辟动手。

    现在,刘备率一万多精骑和刘辟合兵一处。刘表大概有些飘了,给了他们不少资助,势力已经相当可观。

    姜耀其实对刘备没多少恶感,毕竟是他抢的人家刘备的女人,而不是相反。再说了,刘备还暴了四千襄樊水师呢,对姜耀大有裨益。

    姜耀道:“所以呢?曹公该不会是想,让吾帮你对付刘备吧?”

    曹操微微摇头,道:“当然不是。大耳贼数次败在吾手中,即便有刘辟、刘表之助,吾又有何惧哉?只是若吾攻打大耳贼,刘表出兵相助怎么办?上将军有何说法?”

    姜耀慨然道:“曹公尽管进军就是,吾天策军绝不干涉。不过,曹公攻下汝南郡后,还请收手,不要再攻打荆州。毕竟,吾每年还从刘表手中,拿十万石粮食,三万匹绢。”

    好吧,其实,姜耀还想利用此事,从刘表手中,把另外半个南阳郡敲下来。

    姜耀现在不缺地盘,却缺人口。

    南阳郡是有名的人烟稠密之地,虽然也经了数场小乱,但姜耀估计,剩下的半个南阳郡,六七十万人口总是有的,对天策军乃是大补。

    当然了,现在还不用向刘表派出使者。

    等曹操击败了刘备、刘辟,占领了汝南郡,直接和刘表接壤。刘表吓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姜耀再派出使者,才能事半功倍。

    “如此甚好,就依上将军所言。”

    曹操现在对刘表的地盘,其实兴趣不大。毕竟,经过刘备这一通搅合,这么长时间,他才拿下了冀州的四个郡,幽州的一个郡。青州,还完好无损地掌握在袁谭手中呢。现在,曹操的主要目标,还是取幽、青、冀三州,消灭诸袁势力。

    “对了……”曹操敲了敲脑袋,好像忽然想起一件事来,道:“上将军扫荡草原,将异族清扫一空,诚然是名垂千古之功业。但是,当初我大汉也曾经扫荡草原,北逐匈奴……北匈奴是没了,鲜卑人却从西方而来,填补了北匈奴的空缺,照样威胁大汉边境。前车之鉴,上将军不可不防啊!”

    “怎么?”

    姜耀将一盏酒一饮而尽,意味深长地道:“曹公,你很希望吾在草原上驻军,分散力量么?”

    其实,姜耀当然知道,把华夏北方的草原彻底清空,不是什么长治久安之计。

    他甚至知道,华夏北方草原上的异族,驱之不尽杀之不绝,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地球上,在北纬四十度附近形成了一片片广袤的欧亚大陆草原。这些草原有的水草丰美,有的缺水少草贫瘠恶劣,但大体上是连在一起的。

    这草原总体有多大呢?

    这么说吧,自欧罗巴多瑙河下游起,经罗马尼亚、俄罗斯和蒙古,直达华夏。

    所以,无论华夏把北方的异族清理的多干净也没用,还是会有欧洲草原名族不断迁徙过来。

    但是,如果连欧洲的草原都清理干净了……那可就真干净了。这是现实世界,又不是游戏世界。人只能是爹妈生出来,不可能直接刷新出来的。

    当然了,草原上不留人,其实是没必要的。

    那么多丰美的草原,能养多少骏马肥羊?天策军的战马,难道就不需要补充?

    牛肉、羊肉,也是需要吃的嘛。牛奶、羊奶,也是需要喝的嘛。

    别总觉得草原人穷,在草原上经营没什么赚头,那是因为草原上的人口太多。

    后世的新西兰,以畜牧业为主,不是挺发达的吗?

    所以,姜耀准备,在草原上水草丰美的所在,进行驻军。

    比如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吧,这片东西约七百里、南北约六百里的草原,有三千多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还有五百多座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被誉为世界上最丰美的草原之一。

    在后世,这片草原盛载的各种牲畜,都接近两千万头了。

    姜耀在那驻上一两万军,放牧三四百万的马牛羊,问题不大吧?

    还有燕然山附近的那片草原。

    后世的突厥人,就是将王帐建在这里,把这座山称为郁督军山。对了,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首都和林,也是在这附近。就是霍去病北逐匈奴后,匈奴人也是在此设立了王帐,其水草的丰美可见一斑。

    姜耀准备,在这里按照成吉思汗的经验,摆上一万大军。

    平时放牧,战时留下两千人管理牲畜,其余八千大军出征。

    因为地球是圆的,燕然山的位置非常关键。从燕然山向南攻到洛阳,是六七千里。但是,向西经草原而不是帕米尔高原,攻到欧洲繁华的喀山地区,也就是后世著名的二战转折点某某某格勒,也是六千多里。

    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另外,平时空闲的时候,他们还可以组织拉练,在稍微贫瘠的那些草原上去收割那些无主的黄羊、骆驼、野马、野牛、野鹿……对零星的逃亡的隐匿异族进行扫荡……既锻炼了军事能力,又能获得大笔的外快,想想是不是挺带感的?

    总而言之,姜耀准备建立一支五万人的草原屯田军,屯驻在草原的水草丰美之地,既占据生态位防止西方的草原人迁徙过来,又能为内地提供大量的牲畜,还能作为姜耀在陆地上的重要战略打击力量,堪称一举三得。

    当然了,也只能是屯田“军”,而不是移“民”。

    若不然,这些人拖家带口,自给自足,又远离中原数千里,山高皇帝远,通讯不便……早晚会形成藩镇,甚至是新的名族,尾大不掉、

    按照姜耀的计划,这草原屯田军的戍守期是五年,全是男人。这些男人不但要在内地有家有室,而且不能有任何家眷随军。每年更换两成的人,以保证这屯田军对天策府的忠诚,可以随意调动。

    不过,话说回来,姜耀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口。虽然这屯田军肯定是赚钱的买卖,不用耗费多少天策府的财力,但这征召草原屯田军的事,怎么也得两年后再说了。

    至于这两年内?如果真有欧洲的草原人,非要过来给天策军当奴隶,姜耀也不好拒绝不是?

    “哈哈!开玩笑的!曹公对吾一向友善地很,又怎么会想办法,对吾不利呢?”

    稍微点了曹操一下后,姜耀直接道:“草原之事,吾自有安排,就不劳曹公费心了。不过,乌桓人,曹公可是得赶紧解决了。若不然,乌桓人闯入东部鲜卑的地盘,被天策军掳了,可不算吾不遵约定。”

    “说到乌桓人……”曹操赶紧打蛇随棍上,道:“其实,吾也想效仿上将军,扫荡乌桓人,但是,骑兵实在不凑手啊。不瞒上将军说,这次攻打东海郡,虽然吾算是胜了,但是骑兵的损失着实不小。现在,曹某麾下的骑兵,连两万都不到了。上将军在草原上虏获甚多,能不能……能不能……卖给吾一些战马?”

    “战马?”

    姜耀仔细回想,曹操即便扫平袁绍后,击败乌桓人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以至于,曹操征乌桓后心有余悸,重赏了那些开战前反对他征乌桓的谋士。

    还有最关键的,姜耀已经把历史上,曹操麾下斩乌桓王蹋顿的大将张辽拐走了。

    对付起乌桓人来,曹操还真是相当吃力。

    姜耀想了一下,道:“金银财物,我天策军不缺。如果曹公想要战马的话,只能拿人来换……不是美人,曹公别误会。吾的意思,是曹公拿青壮来换。两个青壮以及他们的家人,换一匹战马。”

    这个价格,当然不是买卖奴隶了,而是治下的人口。

    比如邺城的三十多万百姓,曹操用他们换了三县之地,以及张郃高览的九千骑兵。

    这些百姓,到了姜耀那里,照样还是百姓。

    一个人交几年的税,才够买一匹马?还不是普通的马,而是如今非常珍贵的有价无市的战马?

    所以,姜耀给的价格还算公道。

    曹操沉吟道:“两个青壮和他们的家人……那就是一匹战马要换七八个人了……不知上将军能换给吾多少战马?”

    “最多不超过两万匹。”

    “两万匹……这样吧,上将军!”曹操微微咬牙,道:“三个!吾用三个青壮和他们的家人,换上将军一匹战马,总共换两万匹。不过,吾有个条件。”

    “曹公请讲。”

    “据说天策军之所以纵横草原,是用了能远观千里的千里镜,还有什么炒面、奶粉、肉松。千里镜,曹某当然不敢想。但是,这炒面、奶粉、肉松的制作之法,上将军能否传授?”

    姜耀有些奇怪,道:“炒面、奶粉、肉松的制作之法,保密不易。曹公麾下的校事,果真一无所知?”

    “不瞒上将军说。”曹操苦笑道:“自从官渡之战后,吾已经只允许麾下校事探听天策府公开的情报,严禁校事刺探天策府的秘密了。这些秘密,上将军愿意分享,吾求之不得。若是上将军不愿意分享,那也就罢了……免得引起双方不必要的误会。”

    “原来如此。那也行吧,吾就答应曹公的条件,将炒面、奶粉、肉松的制作之法,与曹公分享。”

    “多谢上将军。”

    曹操现在,真是非常高兴。

    不仅仅是因为达成的这些协议,而且是通过这些协议,既表明了他对姜耀的态度,又探明了姜耀对他的态度。

    不刺探天策军的秘密,只公平交易,表明了曹操对姜耀的友善。

    姜耀愿意卖战马给曹操,甚至愿意将炒面、奶粉、肉松的秘密,和曹操分享,那不也说明,姜耀对曹操非常友善吗?那岂不是说明,至少短时间内,姜耀对曹操的地盘,没兴趣吗?

    曹操真是长松了一口气。

    “嗯,看来,吾经常给姜耀送美人,还真是送对了。这姜耀雄才大略,惊才绝艳,唯一的弱点,就是好铯了。现在,姜耀就就对吾友善得很,缺战马给战马,缺技术给技术。看来,吾以后,得再接再厉,给姜耀搜罗更多的美人。”曹操暗暗想着。

    姜耀也非常高兴。

    很简单的道理,六万青壮,加他们的家属,二十多万人口总是有的。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大概再过一年多,姜耀就能将草原屯田军的架子搭起来了。

    那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马牛羊供应,不比两万匹战马强得多?

    “如果没别的事……”

    姜耀眼见谈得差不多了,就要起身告辞离开。

    “上将军慢来。”曹操赶紧道:“其实,曹某今日约见上将军,还有一事。”

    “什么事?”

    “来人啊!搬上来!”

    “是。”

    又有六名甲士上前,搬来了四口小红木箱子。说小,也不算太小,每个箱子都大概长约七寸,宽约五寸,厚约三寸,上面雕着繁复的花纹,镶金嵌玉,华贵异常。

    “打开吧。”

    “是。”

    随着曹操一声令下,这四个箱子被打开了,一箱黄澄澄的金子,一箱白花花的银子,一箱圆润有光泽的珍珠,一箱熠熠生辉的首饰。

    虽然对于姜耀、曹操这种大人物来说,这些礼物其实不算什么。这么一箱金子能有多少?也就是一千几百两而已。虽然需要两个甲士抬,但真实价值还入不了这等人物的法眼。

    但是,这么四箱真金白银直接摆出来,还是令人有些眼晕。

    姜耀微微一愣,道:“这是?”

    曹操道:“刚才那四名美人,不过是吾借花献佛,贺上将军北海刻崖而已。而上将军还有一件大喜事,曹某没来得及送上贺礼呢,想来真是惭愧。”

    “什么大喜事?”

    “当然是上将军喜得麒麟儿了。”曹操道:“天策上将后继有人,岂不是可喜可贺?只是,这四口箱子都是些金银珠玉的俗物,实在有些拿不出手。所以……”

    说话间,曹操将随身的配剑解下来,道:“曹某平生最爱,有两把宝剑,一曰倚天,一曰青钢。倚天剑镇威,青釭剑杀人。倚天剑吾自佩之,青釭剑令夏侯恩代吾背之。俱皆削铁如泥,锋利无比。如今,这把倚天宝剑,就送给小公子了。此乃曹某的一片心意,上将军切勿推辞。”

    “多谢曹公美意。”

    建安六年十二月,李采薇身怀有孕。如今,都建安八年十二月了,孩子早已降生,是个男孩,今年都一岁多了。只是,姜耀常年出征在外,还没见过这个唯一的儿子,更没有给儿子起名。

    听说是曹操给儿子准备的礼物,姜耀也就不再推辞。

    当然了,姜耀是讲究人,还得回礼。于是,命人将鲜卑大人轲比能的配刀送来,送给曹操。

    轲比能如此英雄,配刀当然是一把宝刀。不过,轲比能死都死了,姜耀也懒得向鲜卑人打听这把宝刀是什么名字,只是成了他的收藏品之一。现在,既然要作为礼物送出去了,干脆胡诌了一个“破军”的名字,送给曹操。

    姜耀说叫“破军”,这把宝刀也就世所公认,是“破军刀”了。

    曹操收了宝刀,手举酒盏,朗声道:“当初,曹某与那大耳贼刘备,赏梅煮酒,以论英雄。吾说,天下英雄,唯玄德与吾尔,今日一看,大谬不然。那大耳贼,贪生怕死,背信弃义,如何能与你我相提并论?”

    姜耀道:“所以……”

    “所以……”曹操意味深长地向姜耀看来,试探道:“天下英雄,唯操与上将军尔!天策军有倚天剑,我军有破军刀,宰割天下,何愁天下不宁呢?”

    “你我联手,宰割天下么……也好!”

    姜耀稍一沉吟,就端起酒盏,道:“天下英雄,唯吾和曹公尔!你我联手,宰割天下,何愁天下不宁?来,曹公,咱们共饮一盏!”

    “干!”

    二人将盏中之酒一饮而尽,俱皆哈哈大笑。

    虽未歃血,却盟约已成。

    ……

    ……

    灵丘一会,曹操送姜耀倚天剑,姜耀送曹操破军刀,约定人口换战马,宰割天下的消息,双方都没有任何隐瞒,很快就轰传天下。

    毕竟,姜耀有意西方,希望曹操成为中原诸侯的众矢之的,不让天策军后院起火。

    对于曹操来讲,天策军是如今天下第一的势力,与天策军结盟,麾下士气大增。而且,虽然说兵不厌诈,但是,姜耀这么大的人物,总得要点脸吧?对天策军方向防御的军队,可以进一步缩减。

    但是,对天下其他诸侯来讲,就是不折不扣的噩梦了。

    袁绍已死,袁绍三子各自为政,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的诸侯,不互相攻打,却选择了和平。

    那还有他们的好果子吃吗?

    “狗屁的天下英雄,姜耀和曹操!狗屁的宰割天下!”

    在汝南郡的刘备,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简直郁闷得要吐血,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姜耀连大汉的旗号都不打,更是绝对的乱臣贼子一名!他们这分明是,狼狈为女干,祸乱天下啊!”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曹操攻占了邺城,却把邺城的百姓交给了姜耀,包括刘备的爱妾糜贞。曹操甚至,将甄家四姐妹威逼利诱,全部给了姜耀。简直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狼狈为女干,祸乱天下的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