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十五章 胡风赵氏

    “唔…咕噜噜…呼呼呼”

    匈奴小头目猛然从脚踝深的泥水坑里溺醒,一个翻身翻过了积水深处,大口地喘着粗气,贪婪地呼吸着寒冷的空气。

    幸得天赖,苟全性命。

    小头目侧头望向十步外隐约可见的灯火,心中悸动不已。

    这人名唤赵康,本是赵国王室宗亲的远支。曾随其父举家响应代王嘉,在代地激烈抵抗秦军长达六年之久。本欲积极联络匈奴,借匈奴之兵驱逐秦人,可惜代王嘉先一步被王翦所俘,所谋划随之泡汤。但赵康因此却留在了匈奴呼衍氏部落,暗中潜伏了下来。

    稍稍回了几口气之后,赵康这才感到大腿传来的剧痛。

    方才突围时,右腿内侧不幸被暗中发射的弩矢贯穿,削走了大片的血肉,这才令他倒于泥潭,昏迷过去。

    赵康努力控制着、挪动着右腿。

    “嘶~”

    倒吸一口凉气,愈发冰冷的空气一口气大量涌入肺腔,如烈酒入喉般火辣。

    看来右腿动弹不得。

    赵康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左边身体,慢慢地依靠双臂和左腿挣扎着想要爬起来。

    虚弱的身体并无法提供如此多的能量,每挪动半寸就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即使再大口地呼吸也难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噗”

    重重的身体砸地声终于引来了巡逻的秦军。

    “那里有动静!”

    “全员戒备!”

    “你回去传信。”

    赵康无力地趴在地上,闭上了双眼,有心无力,最后的感觉只余一团火热靠近了自己的脸颊……

    战国末年,赵武灵王效法胡骑组建了一支名为“赵边骑”的精锐骑兵队伍,来去如风,长于骑射,擅长奔袭。前破匈奴,后亡中山国,再败齐技击,一时风头无两。

    想必半耕半牧的赵人相对于其他五国之人更容易融入游牧部落。

    “你是赵国人!”

    赵康依旧保持着偏头的姿势,不作声,身体也纹丝不动,根本不对扶苏的话有所反应。

    有趣。

    是个硬骨头。

    扶苏呼来左右,雍巫反应很快,应声第一个而来。

    赵康虽然偏着头,但却高竖耳朵,想要偷听扶苏的吩咐,奈何扶苏早有预料,一阵耳附传命不给其任何机会。

    雍巫仅用一日时间便与这群蒙恬亲卫混得相当熟络,尤其与他们中有一位什长格外要好,很快便将这位巡岗的什长领到公子面前。

    “禀报公子,方才得到暗号,这批俘虏中有一位我们的内应。”

    “哦?”

    扶苏装的倒是颇为吃惊。

    什么?

    怪不得秦人能料到我们偷袭军营之举。

    赵康比扶苏还吃惊,毕竟他是真的震惊了。不由得回过头来,泥污的脸庞依稀可辨出高鼻浓眉的特征,不乏是一位帅哥。

    眼角的余光瞟到那位赵人的动作,扶苏嘴角轻扬:鳖以入瓮。

    “还请什长为我指明,让我亲自为这位壮士松绑。”

    扶苏显出焦急态,快步出营帐,来到关押俘虏的木制牢笼外。

    同时好似杀人诛心般不忘令人架着赵康一同前往。

    “公子莫急,臣来识一识。”

    什长装模做样地在俘虏堆里走来走去,最后猛然指向扶苏身后,用匈奴语大声呼道:“这是这位!”

    “正是这位!”

    赵康一脸吃惊,比方才还难以置信,失声解释道:“我不是!”

    哪容他多加“狡辩”,扶苏便从雍巫手里取过早已准备好的中原长袖华服给他披上,掩盖了胡风窄袖。

    同时,那位通晓匈奴语的什长大声说道:“为秦军献俘者,赏十金!”

    随后变戏法似的从怀中摸出金子,颇显恭敬地递予还在妄图辩白的赵康。

    一旁匈奴人见此,再愚钝,也知道自己被赵康卖了,甚为愤怒,嘴里不知道在怒骂些什么。

    望向平时熟悉的同伴们已陷入狂怒,赵康一脸死灰,发出的争辩之声也成了呜怏不明的音调。此刻他怎么不知道自己陷入了公子的套中,已成瓮中之鳖。

    “公子好手段!”

    扶苏其实也没想到这等粗鄙的小伎俩能成,并不应话,反而说道:“壮士果然不是匈奴人。”

    “小人赵康,赵国宗室末裔......”

    赵康自知即使回到草原也难辨清白,公子手段绝非这般小儿,只好将自己的身份全盘托出。

    “要杀要剐任随君便!”

    多年颠簸的草原生活早已将复国之心磨得消失殆尽,复仇之种反而在每个冰冷的寒夜里愈发沁人心肺,所以他才冒险建议呼衍氏单于越过长城,劫掠上郡,并且进一步提出夜袭之策。

    如今自己最大的依仗匈奴已被公子所离间,再难起事,心中不由得起了死志。

    扶苏本就想要寻一位熟稔草原诸事的人才,恰好这位赵康便撞了上来,岂会轻易放过。

    “先生还请上座。”

    扶苏来到他身边,扶起他,引其向上座。自己是真的欣赏这位忍辱负重的壮士,发自内心地礼贤下士。

    赵康猛然瞧见了公子左礽的配剑,念从中来。抿了抿干涩的嘴唇,吞了一口割喉般的口水,他心脏突突直跳:十步之内,毛遂可挟楚王歃血为盟,今不过两步之间,我亦可......

    他又望向这位秦国长公子,面如温玉,气若山谷,让人格外的安心,心中的邪念也一时被压制:不妨坐下听听。

    即使胡风已成习惯,但赵康并未遗忘基本的贵族礼仪,着上长袖华服的他倒也显出几分卓资。

    “秦赵本一家,皆为颛顼后裔,何故如此?皆因白起。白起暴戾,不服上命,坑杀数十万,天理难容,人生共愤。故秦昭襄王因此赐死武安君。”

    赵人对秦人最深的仇恨莫过于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几十万赵军,使得赵国青壮近乎覆灭,一日之间,家家戴孝。

    赵康也无法否认这点,此战彻底激化了秦赵之间的关系,如果以前还算是诸侯之间的私仇,那这之后已经是两国百姓的血仇。

    “周失其鹿,群雄逐之,与胡虏何干?匈奴乘我华夏内乱,取之代地,尽戮赵民,虏其妻女,与禽兽何异?”

    华夷之分,自古有之,想必赵人也不愿意胡人侵占华夏疆土。当然这里扶苏也不乏诡辩,先按下不表。

    “壮士何故借夷狄之手,害华夏之民?即使成事,与申侯何异?内事外予,亡国之兆矣,又如何复赵?”

    这里的典故选自吕氏春秋: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于是,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因此灭亡。

    赵康作为王室宗亲,自然也请夫子教过,对这段记载也算熟悉,怎不知公子所意。

    “唉~”

    一声叹息道出了无限的惆怅。

    “公子大义,小人佩服,然实难认同。”

    诸侯国别之分严峻,作为宗亲贵族,赵康几乎不可能抛弃祖宗社稷。

    “小国,小家也;大国,大家也。若大国之攻小国,大家之乱小家也。周天子已难为家长,诸侯霸主也难为叔伯,天下一统,郡县立国以为大势。难道你还想要再现五百年之乱?”

    扶苏语气突然激昂,“五百五十年!五百五十年战争不停息,天下百姓思安久矣,秦能予之,君为何拗之?还请君三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