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十四章 一战定胜

    由于与蒙恬交谈耽搁了不少时间,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扶苏全权交予了蒙恬。

    此战既非退敌,也非围歼,而在迫降。

    现在探马的消息还未传回,只能通过推测。蒙恬手指拂过红圈:本地属上郡白土县管辖,北方横亘着高大的白于山,又有成型的长城边墙,匈奴不可能能从此地突破。

    白土县东北方向又是阳周县和肤施县,此二处皆为重兵把守。唯一的可能便是上郡与北地郡的交界处,沿着洛水滩涂泅渡而来,那里正好是长城的缺口。

    蒙恬目光一凝,手指停在了红圈西北方向的白于山断裂处的山谷。此地虽然不大,但水草丰美,曾经来此考察的蒙恬本意将此作为马场,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

    只有在此了!

    “传令!”

    帐外传令兵听命而进。

    “命阳周都尉领正卒、戍卒各两千,速向北地郡归德县拔营,把守洛水各处滩涂,目的在于阻断匈奴北归去路。”

    扶苏在一旁默不作声,心中不由明白:阳周县北方正是上郡的郡治肤施,此两地皆为重兵把守之处,匈奴定不会选择向其流窜。所以动用阳周兵力完成最远的穿插阻击正合适。

    “命白土县县尉及本地驻扎的都尉尽起兵卒,沿白于山东西并进,合击阿房山谷。”

    蒙恬曾将此处山谷暂时命名为阿房,白土县都尉恰好就是当初随同勘探的军官之一。县尉有都尉领着,想必也不会出太多差错。

    两条命令发出,尾随单的探马也正好回来复命。

    果然,大将军庙算无误。

    扶苏不由得感叹。

    蒙恬阔步走出大帐,来到中军营场,尽是枕戈待旦的骑兵。

    大将军一开口,亲卫便知其意,一起哼起慷慨激昂的秦风歌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昔日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这首《无衣》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现在匈奴南寇,倒也算合情。

    无需多言,军心已奋。

    “同袍们,随本将出征!”

    ......

    蒙恬骑在马上,扶苏出征前在耳边说的话依旧贯耳。

    “匈奴部落众多,所谓头曼单于也不过类同周天子,盟主而已。其部落的头领们一如春秋诸侯王,上下难于一心。今日我观之,匈奴竟有数千轻骑,可谓倾其儿郎,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意。

    若大将军能降伏,便可凭此驱狼逐虎,北疆十年无忧矣。”

    从公子狡黠的目光中,蒙恬看到了更深的谋断。

    突然,领头的探马速度慢了下来。

    蒙恬警觉,策马上前问道,“何事?”

    探马下马回道:“此处马蹄不甚明显,恐怕需要慢慢探路。”

    蒙恬皱着眉,难道前面的匈奴骑兵发现身后有人尾随?

    话说单这边,单骑着马一路北驰,迎着冰冷的北风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他深感秦军另有所图,在距离营寨几里远处便调转马头,领着残余手下穿过了洛水,往北地郡腹地深处行去......

    “将所有探马撤回,不用管那些残兵,直扑山谷!”蒙恬下达了命令,穷寇莫追,况且这支败兵的将领也非庸将,想必觉察到了什么。

    全力奔驰下的骑兵不久便远远地望见了匈奴大营,门口的火盆中摇曳着忽明忽暗的火光,已然不足六百步。

    “全军下马。”蒙恬低呼,同时安排两个什长领队前去探查。

    二十个人卸去沉重的甲衣,舍弃不便的长戈,嘴里叼着短刀便悄悄地潜入匈奴大营。

    两个什长摸到了大门,小心朝里面探去,发现空无一人,并没有巡逻队执行任务,于是咬牙继续深入。

    什长亲自贴到了最近的一处毡包,透过门帘听到了里面沉重的打鼾声。什长这才有些放松,转头做出割喉的示意,下面两个锐士心领神会,迅速冲入毡包中手起刀落,将匈奴人毙于睡梦中。

    很快,两个什长重回到大门口,用火把示意没有守卫,防备松懈,可以进攻。但蒙恬并没有贸然进攻,继续让其深入。在确认什长摸的三处毡包的匈奴人都在熟睡时,蒙恬这才指挥上马,发动冲锋。

    无需战前动员,无需豪言激励,三千精骑就这样毫无声息地从六百步外缓缓加速,先是“嘀嘀哒嘀嘀哒”,然后是“滴答滴答”,马蹄声越来越快,当速度达到巅峰时,只需要将竖起长矛往前平放,巨大的冲击力必然可以将锋利的矛头刺入任何物体。

    而此时,骑士们只需要轻轻划开毡布,让身后擅长骑射的袍泽射出致命的火箭,将匈奴人钉死在铺上,如同梦魇般收割着生命。很多疲惫沉睡的匈奴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归于天地的怀抱。

    此时,呼衍氏单于在大帐中无意识地翻了个身,打算换个更舒服的姿势睡觉,但是大地传来整齐的轰鸣声传入了耳内。

    “这是?”呼衍氏单于半梦半醒间有些迷糊。

    “这是马蹄声!”

    呼衍氏单于猛地惊醒。

    他猜测到:难道单他回来了?不对,没有那么快,是秦军夜袭!

    呼衍氏单于慌忙起身,匆匆披上战袍,掀起门帘,跑到帐外。不远处的火光映入了他眼帘。而此时,也有不少匈奴人从睡梦中惊醒,跑出营帐探查。

    呼衍氏单于又慌又急,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呆呆地看什么?秦军来了!速速给我叫醒儿郎们备马迎战!”随后匆匆骑上战马,秦军的前锋骑士已经冲到面前。

    “铿锵”呼衍氏单于大小野战不下百场,战斗经验还是有的,仓促间举刀相迎,挡住了这致命一击。转身张弓射箭,正中后脑,贯穿而入。

    “嘭”的一声骑士尸体跌落马下,引来了不少远处骑士的注意。

    呼衍氏单于不敢恋战,策马招呼匆匆上马的护卫向着火光最少的地方逃去。

    蒙恬自然也注意到了,见其胯下骏马神采非凡,心中便有定夺。长枪一指,高声大呼,“前方身披虎皮的乃是匈奴首领单于,活捉者,可赏千金,田万亩,军爵连升三级!”

    秦军骑士一听,热血上头,纷纷向前,朝着呼衍氏单于追去,死死咬住。

    呼衍氏单于听后大惊,不顾寒冷,咬牙将虎皮大衣脱去。

    蒙恬在后面看的清楚,又是高呼,“前方留着长胡子的是呼衍氏单于!速速追杀!”

    呼衍氏单于更是惊慌,挥刀割去长须,再度狠狠抽打胯下的骏马,骏马一声嘶喊,跑得更快了。

    蒙恬眼见前方便是匈奴大营的边界所筑的藩篱,有些焦急,“前方肥头大耳者便是单于,快快追杀!”

    所谓祸不单行,前方正是扎营修筑的低矮桩篱,本作阻挡秦军所用,现在竟成了自己的“绊脚石”。

    这要是在平时,呼衍氏单于驾马闭着眼睛都能轻松飞跃,但今天却偏偏绊倒了马腿,一个咕隆便滚下马来。

    在后面的蒙恬看到后,大喜,下令:“匈奴单于跌下马了!”

    这下不光是秦军骑士奋勇,就连靠的近步卒也纷纷向前。

    呼衍氏单于看着纷纷略过他而逃生的匈奴儿郎们,不由心生悲戚,“天要亡我!”,心如死灰般的伏地请降祈活。

    有了呼衍氏单于的投降,再加上白山都尉和县尉率军赶至,营地中的匈奴人除了顽固分子坚决抵抗,其他匈奴人纷纷失去了战心,丢弃兵器成了秦军的俘虏。而那批负隅顽抗的匈奴勇士也很快在蒙恬亲自指挥下覆灭,翻不起一点浪花。

    待一切平息后,蒙恬金刀大马地坐在呼衍氏单于的虎皮上,听着亲卫的汇报。

    “斩首八百余,伤敌一千余,俘虏两千余,其余匈奴人四处逃散,不成气候。而我军阵亡一人,受伤十余人。大将军,此乃大捷啊!”

    “善!令文书整理战报,速速传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