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七十八章 赵铭自荐

    赵寿这边在派出卒史之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担忧,反而是伴在自己左右的独子赵铭却显露出几分忧愁。

    见郡府内的小吏都分派出去了,眼下左右无人,所以一直在一旁沉默旁观的赵铭忍不住上前,来到父亲面前。

    “阿翁......”

    赵寿闻言,有些愠怒,小声嗔道:“什么阿翁!公堂之下,当呼我为郡守。”不过此时堂内确实无人,他才敛起愠容,“我怎么教你的?这点规矩都不懂吗?”

    赵寿已经明白独子所想,知道他是在担忧得不到中书谒者令,但这件事怎么能在公堂这个环境里说出来,哪怕现在没有旁人。

    “此事回去再说!”

    “嗯”

    赵铭被训斥了一下后,又老实了起来,重新回到赵寿的身后,侍立在阴影后,好似从未离开过。

    散值回家,赵寿刚刚坐定,赵铭便又想要说起。

    “铭儿。”

    赵寿半阖着眼睛,不用细看便知道独子的表情,定是有几分愁容。

    “你都而立之年了,还是这般沉不住气。”

    语气平淡,不露一丝情感,但赵铭依旧从中听出了父亲的失望和叱咄。

    即便如此,赵铭也来了脾气,“阿翁,你都知道儿已是而立之年了,难道还不知儿现在还一事无成?

    儿虽无大志,但也不是什么颓废之辈,怎会指待祖宗蒙荫。此等机会实属难得,儿不愿放弃。”

    “那你大可自己去求公子。”

    赵寿在赵铭发了一通牢骚后,冷冷地来了这么一句,直接将住了他。

    “这......”

    赵铭一下被呛住了,一时不知如何作答。面对父亲的冷眼相视,只觉脸上火辣,羞愤之下,一股作气,奋而站起,“也未尝不可!我明日便会去寻公子!”

    说罢转身离去。

    嗐~

    赵寿在赵铭走后,心中无奈唏嘘一声。铭儿目前所赖的还是自己,因此希望自己出面相求,公子定会看在同为赵氏的面子上力荐他为中书谒者令。

    但是,此事又岂是这般简单。之前牵扯的较少,还能算是双方有限度的拉扯。现在乐氏遣使去咸阳,给了胡亥和赵高将手伸入上郡的可能性,其中的博弈就大了,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十年前赵寿就站错过一次队,十年后他更加谨慎了,毕竟他或许再没十年的光景了。

    其实,赵寿还是挺希望赵铭能自己去求公子,登门自荐总比他人自荐更显勇识,说不定就被公子看上了。可见方才他的神态,明显就是一时赌气而已,恐怕明日还是不会去见公子。

    赵铭出了门,心中的那股气果然便泄了七分,可又不好意思回去求老父亲。

    哼!

    赵铭内心哼了一声,不知是在气父亲不给自己铺路,还是在气自己的无能,竟无法一鼓作气下去求见公子。

    三分失望之下,刚才父亲的冷言相对再次在脑海中响起,令他更加羞耻,甚至停下了回屋的脚步。

    赵铭凭栏,任由冷风吹着自己的脸颊,那种炙热和清凉的感觉交错令他更加清醒。

    不,我不能这样惫怠!

    赵铭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经世大才,中人之姿而已。但基本为官之道还是了解的,自己或许做不了什么大官,但是抓住机会熬资历总比现在一事无成强。

    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鼓作气!

    “来人,备车,我要谒见公子!”

    赵府的下人动作很快,片刻后赵铭便乘上了驶向城南驿站的马车。而他不知晓的是,在他上车不久后,老父亲赵寿正矗立在门口,目送的眼神中露出一丝欣慰......

    “公子,赵寿之子赵铭求见。”

    守门的智申徐步进来,向扶苏禀报。

    “哦?”

    扶苏颇感好奇。

    这样一来,郡守有些暧昧的态度就能解释得通了。

    “智申,去请他进来吧。”

    扶苏放下手中的兵书,朝身旁的蒙恬露出玩味儿的笑容,“看来或许是我猜错了,是这赵铭不愿放弃中书谒者令。

    今日的授课就到这里吧。”

    蒙恬一边回以笑容,一边便想要退走,将空间留给公子和赵铭二人。

    “还请蒙公留下来,与我一道瞧瞧这赵铭如何?”

    “臣不胜荣幸。”

    说话间,赵铭便被智申引入。

    赵铭刚进屋,便朝二人行礼,“草民见过公子、蒙公。”

    “不必多礼,请坐。”扶苏摆摆手,“不知如何称呼?”

    赵铭有些愣神,将目光移向一旁的宦人,自己不是已经通报过自己的名字了,公子为何还要问?

    “赵铭,公子在问你的字呢。”

    雍巫解释道。

    赵铭几乎同时反应过来,马上应道:“草民字器美。”

    “铭,记也。器,大才也。于是器美便是记述大器之美。这字取得好啊!想来赵伯对你也是充满期望。”扶苏不禁感叹道,“父母之恩,恩重如山。陛下以扶苏呼我,其中亦是寓意颇深。故我唯恐处事不周,辜负陛下美意。即便如此,亦是常常受其责罚,如今贬谪上郡便是这样。”

    赵铭没想到公子在听到自己的字后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不过字字落入心底,令他也想起了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不久前对老父亲的怨气也作烟消云散。

    “公子所言甚是。草民如今三十有一,却无官职在身,深感不安,有愧于阿翁悉心教诲。

    他日忽闻公子愿以中书谒者令许之,草民欣喜若狂之余,又恐无法胜任,堕了公子的名声。因此夙夜研习,又拜郡府诸长官为师,仍觉不足。还请公子收回成命,另择他才。”

    扶苏有些诧异,难道郡守没有告诉赵铭?还是赵铭打算以退为进?

    “器美,你这又是何必呢?”

    扶苏温言道,“人非完人,孰能无过?尽力而为,想必陛下也不会怪罪你。”

    中书谒者令作为内廷官,所管的是内宫的导引、接待、典仪等礼仪,从其工作内容来说,只要熟稔就不会出错,况且其下还有中书谒者丞作为副手,可帮其查漏补缺,又会错到哪里去?

    “不过,我以为以器美之才,中书谒者令着实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