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八十七章 武卒初设

    接下来几日,随着羊舌劫的四处“出击”,闹得不少豪强大户人心惶惶,但仍有部分的聪明人发觉了端倪:按照羊舌长史的习惯,他通常会连续两次亲自登门“拜访”同一家,然后去别家。可偏偏这张氏只去了一次,而周氏则一次都没去。

    这就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注意,于是那些亲近周、张的豪强大户纷纷上门探寻究竟,然后被二人联手痛宰七八成乃至九成家财才获得扶苏特批的授田令。

    由于之后又有不少人愿为公子事,鬻爵之价竟从一顷三千石炒到了一顷五千石。这倒是令扶苏一阵惊讶,但考虑到自己定的用钱之价为一石五百钱,是朝廷额定每石三十钱的十数倍,倒也不稀奇了。

    不过,为了防止有人暗中作祟,在扶苏了解到肤施市面上的粮价每日都在上涨时,就立刻要求已经获得授田令的豪强大户们即日交粮交钱,逾期不候,视为违约。

    在收到大量钱粮后,郡守赵寿也开始了平抑物价的工作。但是短短一日之间,这么大规模的钱粮流动自然瞒不了肤施城内的所有人。尤其是看出了些许名堂的乐缮,这次粮价的哄抬少不了他在其中推波助澜。

    “有多少人自愿献了粮?”乐缮朝下人问道。

    “小的并不清楚实数,但估摸着也有七八家了。”

    “哼!”乐缮冷哼一声,“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今日赎爵而得苟活,那明日又如何?”

    尽管乐缮没有反秦的意思,但是他却对秦国的军功爵制嗤之以鼻。他认为民与士、大夫有别,岂能混为一谈。这不正坏了孔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理?真不知道淳于越那老儿是怎么教的扶苏。

    当然,乐缮也只是腹诽。不过这倒也给了他继续向胡亥递投名状的机会。

    乐缮大致看出来了,鬻爵之事大概是公子临时起意,但又知道其害,所以打算偷偷进行。所以才让郡守召集豪强大户,透露出公子正另想他法。然后又让长史施压。这一环确实扣一环,可这环环相扣间却有间隙。

    那便是,公子并未向上禀报,私自擅行大权。即使公子扶苏确实有这样的权力,但是始皇帝会怎么想呢?

    通过鬻爵,敛粮又敛财,兵权还在握,下一步又会干什么呢?

    乐缮暗笑一声,笔锋游走间便写好了一封告密信。

    “来人,乘我千里马,日夜不停,将此信送于咸阳。”

    不过即便乐缮不发出这份告密信,扶苏此刻也遇到了麻烦——兵怨。

    正如扶苏所想那般,由于大规模的钱粮转移,鬻爵之事已经是众人心照不宣的事实了。而自己前几日才作出承诺,会给戍卒授田,现在却用鬻爵之法使得旧魏豪强大户的田宅合法化了。这怎不令戍卒们心寒,觉得公子是在诓骗他们,一时之间军中闹得沸沸扬扬。

    扶苏也只得紧急召见蒙恬、王离、羊舌劫三人商议此事。

    “军中舆情如何了?”还未等蒙、王、羊舌三人坐定,扶苏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蒙恬与王离对视一眼后,蒙恬出声回道:“尚可。”

    当得知消息后,蒙恬当机立断,按照每人一匹布的份额将手头上收缴而来的布绢都分发下去了。在得到了些许补偿后,戍卒的怨气也就少了许多,因此二人才得以有空回见公子。

    “不过,自古两全之法少有,还请公子速做决断。”

    扶苏也是明白蒙恬的意思,明明先允诺了戍卒,现在偏偏却先照顾了豪强和大户,戍卒心中不平也是正常。所谓的速做决断便是赶紧将还在摇摆之中,犹豫不定的豪强大户拿几个来杀鸡儆猴。这样一方面能获得现成的熟田进行分配,另一方面又能威慑骑墙的豪强大户。

    “授田我自会授田的,还请将士耐心等候。”

    “莫非公子还想着靠所开梯田来授田?”羊舌劫收到蒙恬的眼神后,立马开口,“这远水可解不了近渴,还请公子速速定夺。”

    “长史所言极是,臣听闻肤施有人通胡,公子可借此理由大动兵戈。”蒙恬赶紧附和羊舌劫,想要催促公子。

    这个理由前几日就被王离用来劝谏公子,但如今王离却并不打算附和蒙恬。迎着公子的目光,王离提出了反对意见,“臣以为此时军心不可用,不可轻调。若要行事,还需从他处调兵。如此一来,耽搁时日不说,还更加激起兵怨。”

    “王将军所言有理。”

    扶苏应下了王离的话,旋即问道,“王将军可有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王离正因暗踩了蒙恬一道心中窃喜时,却没曾想公子竟会顺势而问,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臣......臣以为公子若能养兵,则军心可定。”

    在秦朝的兵役制度下,朝廷是不会给军中普通士卒发放俸禄的,只会免除服役家庭的赋税。因此,不少戍卒每年都需要向家中父母兄弟索要生活费来满足日常开销。而这次蒙恬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才会破例发放布匹安抚军心。

    不等蒙恬反应,扶苏马上回道:“莫非王将军想要效仿吴起。”

    经过公子的点醒,王离恍然,马上应道:“公子明鉴,臣欲效仿吴起之武卒制。从戍卒中选拔精锐以为武卒,武卒者朝廷奉养也。”

    “我闻凡武卒者,除了免除徭赋租税之外,还授田百亩。可眼下我并无余田可授,又当如何是好啊?”扶苏继续问道。

    “臣以为可将百亩之产折为俸禄。”

    “依王将军所见,岁俸多少才比较合适?”既然无法授田,那就想办法提高武卒的待遇,这样也能调动军中戍卒的积极性,同时也起到分化的作用。

    王离反应很快,目前秦朝亩产粟米在四五石左右,按照百亩一年一熟计算,则可收获四五百石左右,那么每月俸禄应当在三十至四十石左右。考虑到一级军爵公士的俸禄也才五十石,所以定为二十五石或许比较合理。

    “考虑到荒年,臣以为岁俸二十五石较为合适。”

    扶苏对此其实并不满意,转而问道:“蒙公,何为精锐。”

    “令行禁止,以一当五者可谓精锐。”

    “依蒙公所见,仅以爵位而见,公士者可谓精锐?”按照秦律,斩获甲士首级者可授爵公士。甲士者,陷阵前锋。

    “不可谓。”

    “上造者?”

    蒙恬还是摇头。

    当扶苏一直问到不更爵,蒙恬才点头。

    此时,王离大概明白了公子的意思,“公子,军中以武为尊,若开选拔,孰强孰弱还未可知。”

    扶苏一下醒悟过来,自己光想着提高武卒的待遇,因此被蒙恬带进了沟里。

    “武卒者,其岁俸等爵之俸禄。若无爵位,则领公士爵俸禄。武卒者,爵不可高于公乘。”也就是选上武卒的戍卒基本上都是在拿双倍俸禄,而公乘正是民爵的最高点,也是普通人奋斗一生所能达到的顶点,在往上的高爵算是卿大夫们的自留地。

    见被自己按下去的蒙恬、羊舌劫二人没有异议,这件事就被敲定了,随后扶苏问起了武卒选拔的相关事宜,在得知需要三日时间后,立即吩咐羊舌劫,“凡事不过三,明日你去下达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