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九十四章 廷议谲风(五)

    “正是。”

    赵高强装镇定,应下了始皇帝的问话。

    这是一步险棋,风险极大,但是收益同样极大。

    自己为胡亥之师,本应与其根连枝结,现在却与扶苏有所勾连。而且扶苏在外,自己在内,又举荐扶苏之人入内廷,正好触碰了始皇帝的底线。这样一来,始皇帝对扶苏再信任,也不会像之前那般不设防备了。二人的裂隙一旦产生,就能给胡亥更多的机会。

    但是这样也会让自己陷入险境,所以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如何脱身而出,不被此事所牵连。

    由于始皇帝并未说明是哪位公子,因此朝中大臣多数以为是指长公子扶苏。一时间,殿内众人不觉默默地分成了两派。

    始皇帝在上面瞧的很是清楚,众人虽然没有开口,但是已然泾渭分明,心中不觉对长子产生了更多的忌惮,此时对文书真相的探寻已然被新生的顾忌所冲淡。

    赵高侍奉始皇帝多年,对其神情揣摩已臻至化境,此刻他知道这件事或许能平安渡过去了。

    “爱卿交往颇广,竟与上郡郡守相熟。”

    “臣因母寻亲,肤施赵氏或为我父族,故而近日有书信往来。”赵高有意将话题朝举亲方面引,“信得天赖,臣从家母遗物中偶得聘礼一件,交之郡守验看,竟果真出自赵氏,故而有意纳臣入族谱。

    臣回信称,愿提携赵铭以表感谢,奈何郡守告知其已被公子看上,带在身边当作幕僚。

    不过,臣以为公子既称其贤但无开府之权,不如由臣举之,陛下用之。”

    赵高故意在最后添了一句“公子无开府之权”,意在提醒始皇帝,即使现在扶苏被授予大权,那也仅仅是事从权宜,并不代表扶苏就能借此开府建署,觊觎太子之位。

    同时不仅显出了私心,更是彰显了公心,天下人才应当尽归陛下门下。

    始皇帝闻言,倒是并无神色变化,但是蒙毅有些坐不住了,不希望赵高将话题引向其他方向,“陛下,臣以为不然。

    商君有言: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故左丞相建吏师之制。眼下公子既为监军,有官阶在身,赵铭一介白身向其求教也是正常。

    再者赵铭为郡守之子,能得常人无所得,被其父引而得见公子也不算逾矩。

    望陛下明鉴。”

    赵铭伴随扶苏,既符合吏师制度,又符合情理,这与开府有何相干。

    御史大夫冯劫亦是出声,“陛下,臣以为赵铭或有其才,但公子尚未上书推举,就说明其才有限,不可授之重任。”

    冯劫的出声才让蒙毅知道自己关心则乱,失言了,朝其投过感谢的目光。但这在始皇帝看来无疑是串通勾连。

    冯劫暗道不妙,却不敢回应提醒蒙毅,内心无奈一叹:这蒙毅还真是直。但自己不得不将话题扳回正轨,毕竟大伙都还没做好相关的准备。

    “朕以为中书谒者令掌内宫导引、接待、典仪,对才并无过多要求。只需仪容端正,不堕皇家威仪即可。”始皇帝的目光掠过冯劫,停留在了冯去疾的身上,“爱卿,觉得如何啊?”

    “陛下所言不妥,禁中之事不可滥竽充数,马虎不得。还得看其才情。”

    随后始皇帝又随机点了一些大臣问了一遍。

    看似是随机择人相问背后实则是始皇帝在耐心地分辨九卿及其属官中有多少偏向于扶苏,但是多数官员暧昧的态度令始皇帝愈发对长子忌惮。

    不过始皇帝不知道的是他对右丞相不置可否的反应令不少大臣摸不清楚他的心思,所以大多都尽其所能,模糊态度。而恰恰君臣双方暗地里的互相猜忌,使得这场质询的味道越来越变质。

    李斯瞥了一眼赵高,真是好算计。

    不能让陛下再问下去了。

    “禀陛下,阎乐为人忠实,善于辞令,身高八尺,仪表不凡。”李斯瞅准机会开口说道,“臣以为阎乐可为中书谒者令。”

    之前拍了赵高马腿的太中大夫见左丞相都在举荐赵高的女婿了,于是马上跳出来,“臣附议。”

    其余一众墙头草见此也纷纷见风使舵,跟着站了出来。

    经过李斯这么一打岔,始皇帝这才冷静下来。拙劣的文书是暗中之人故意露出的破绽,随后赵高的推举又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而诸位大臣不知内情模糊化的回答无疑再度加重了自己的疑心。

    所以,幕后之人的意图在于离间君臣,赵高和扶苏不过是被其利用的棋子罢了。

    那么他会是谁呢?

    在群臣附议的此起彼伏中,始皇帝快速地思考着,他尤其着重扫视了本次廷议中还未发言的几个位列九卿的大臣,又来回在赵高、少府两人身上跳动。

    一时之间并无头绪。

    始皇帝面无改色,转而朝李斯问道:“爱卿,这阎乐何人啊?”

    阎乐这时还不是咸阳县县令,只是一县之属官,因此藉藉无名不被始皇帝所知。

    “禀陛下,阎乐现任咸阳县主吏掾一职。”

    县之主吏掾,主管群吏进退,倒与宫中的中书谒者令的职责相仿。

    “臣想起来了,臣去岁还与之见过一面,其人雄姿伟岸,谈吐不凡,确实不错。”位于后列的赵婴这才出列附和,显得后知后觉的,但是他却补充了李斯故意闭口不谈的信息,“臣记得,阎乐好似是中车府令之婿,不知是否如此?”

    赵婴这是故意让赵高难堪,赵铭与阎乐,你总得选一个吧。而且若是赵铭选上了,肤施赵氏那边也见不得会对赵高多大感激。反而若是阎乐没选上,被其家中护女的悍妇所知,不知道要与之闹腾多久。

    始皇帝闻言,有些玩味儿的朝赵高问道:“可是如此?”

    “五大夫所言切实。”

    赵高本就无意隐瞒,只是刚才附议之声此起彼伏,自己没有找到机会开口而已。现在的他也是有些头疼,本来赵铭一事就是专门用来引起始皇帝猜忌的,眼下事已成七八成,只需自己再稍作推波即可。然而没想到李斯居然会突然举荐阎乐,让他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