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九十五章 廷议谲风(六)

    赵高的计谋很拙劣也较为简单,就是挑起始皇帝对公子扶苏的怀疑和猜忌。然而恰恰正因其拙劣,才会使得始皇帝第一时间并未怀疑到赵高头上。

    况且始皇帝还未得知方才小宦擅“闯”廷议的事,所以现在落在赵高身上的视线仅是聚神聆听而已,并未有他意。但赵高因做了亏心事,因此便觉陛下另有其意,硬着头皮说道:

    “若是陛下看中,自是家婿之幸。”

    赵高低头回忆了一下,自觉并未露出破绽,认为大概是始皇帝有意听听他的回答会与李斯有何不同。因此,赵高大胆地表露出欣喜的神色。

    “怎么?”始皇帝故意问道,“阎乐是亲,赵铭就不是亲了?”

    “臣以为此事无关亲疏。臣举荐之人得陛下用,臣喜之。臣亲近之人得陛下用,臣亦喜之。此二者于臣皆喜,臣又有何虑?”

    赵高继续说道,“不过臣确有忧虑。阎乐为臣婿,近臣,知其虚有其表,内无沟壑。赵铭为臣表亲,远臣,其才闻风而知,实干如何并不得知。二者皆有其长或有其短,全凭陛下作主。”

    赵高的真实流露令始皇帝颇为满意,心中也减轻了对其的怀疑。

    或许幕后之人并未在朝上。毕竟本次廷议只召品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因此原本能参与廷议的诸多博士们并未在列。

    而且,朝中的博士大多来自六国,自遭遇高渐离击筑刺杀之后,始皇帝再也没有单独召见过六国之人,对其忌惮颇深。

    不管怎样,始皇帝还是收回了目光,“若是朝中诸位皆似爱卿这般真诚,那该多好啊。”

    李斯闻言,眼皮子跳了跳,并未有多表示。同列的冯去疾、冯劫二人也是面不改色,好似始皇帝所言与他们无关。赵高则是低着头,嘴角上扬,自觉已经脱险,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不过蒙毅却站了出来,“臣仍以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应当皆由陛下制之。况且中书谒者令一向以宦充之,未有例外。望陛下三思。”

    蒙毅所想除了顾及始皇帝之外,还考虑到宫中为宦者大多为官奴。而皇帝是国家的主人,那官奴便是皇帝的私奴,于是宦臣自然便是皇帝的仆役。那么少府诸事自然便是皇帝的私事,怎么能拿出来说呢。

    冯去疾看了看李斯,出列应道:“臣附议。”

    李斯心领神会,“臣反对。《大雅·思齐》有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故而君王无家事,君王能齐家便是安天下。”

    李斯当然明白冯去疾所想,无非就是想要始皇帝分更多的人事推免权出来,这样无疑便增加了丞相的权力。不过即便失败也无妨,算是与始皇帝明晰了具体的权责,因此冯去疾才会让他独自去开这个口。

    “陛下,臣附议。丞,翊也,从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相,省视也。丞相原意便为他人之副,周时又作诸侯家臣之首,后武王置丞相以为副,自此家国不分,君王之家臣亦是国之上卿。若是凡事都要遵循旧制,我秦又岂能鲸吞六国,一统天下?”

    蒙毅的话自然而然得到了想要讨好赵高的太中大夫的一阵驳斥。

    “太中大夫言之有理,臣附议。”

    “是极是极,天下岂有亘古不变之理。”

    “穷则变,变则强。因循守旧成不了大事。臣亦附议。”

    ......

    始皇帝微微皱眉,他自是清楚蒙毅的意思,也明白李斯的打算,二者仅是观点不同而已。只是这个太中大夫的发言将朝中的舆论引向了其他的地方,令他颇为不满。

    “肃静。”

    御史大夫冯劫出来维持朝堂秩序,“请陛下定夺。”

    始皇帝微微颔首,旋即做出决定,“朕以为,上卿、左丞相言之皆有理,之前是朕疏忽了。不过,少府下辖有些确与内廷密切相关,有些则是文属。具体权辖,朕自会另作想法,今日便不予再议。”

    殿内众人一听始皇帝将上卿置于左丞相之前,便知晓始皇帝心意,看来陛下并不太愿意将家事全部当作国事来议,只是不知始皇帝会如何重新规划少府之责,又或者会另开府署作为皇帝私臣。

    随着始皇帝揭过此篇,赵高心头一松,看来是混过去了。

    接着便是其余九卿属官的推选,这些都是寻常之事,始皇帝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所以大多只是放任相关大臣在下争执,然后再由左右丞相等出面主持局面,随后自己再做定夺便可。

    此时的始皇帝一边表面装作认真廷议的模样,一边则是再度思索起了假文书一事。

    从受益者出发,若自己同意,最大受益者毫无疑问是公子扶苏。既扶持了自己亲近之人,又能在宫中安插眼线。

    可假文书笔墨未干,显然是新作。又能及时出现在这场廷议,显然又有内人。既然如此,长子又有何必要这般大费周章。

    因此长子只能是表面的最大受益者,实际的最大受益者或许另有他人......

    可若自己不同意,又会是谁呢?

    公子将闾、公子高......亦或是其他子嗣。

    由于赵高的自陷险境,使得始皇帝对他的怀疑从一开始便是“替”人做事,故而就将赵高与胡亥排除在外了。

    亦或是幕后之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自己同意,就是想要离间父子、君臣,意图使得朝堂人人自危。

    想到这里,始皇帝不觉地瞥了一眼李斯,正是他的及时打断,让自己没有继续问下去。

    “可。”

    始皇帝感到有些累了,在一位大夫举荐的话音刚落,便表示了同意。

    “左丞相,补了多少了,还差多少?”

    “禀陛下,补了二十一位,还差九位。”

    始皇帝稍微回忆了一下,这九个空缺之位中过半是少府属官。

    “剩余九名空缺就由其上下兼任吧,今日廷议就到此为止吧。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