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临渊

第21章 少年儿郎

    朝廷派来的官军还没有到来。

    这一日上午,张齐在庄园后面的营寨内督练家兵,同时照例练习自身武艺。

    在朝廷下旨招募义军后,各庄园都开始明目张胆招募家兵,官府对此未作制止,如今黄巾势大,保不齐哪日还得指望这些个大户庄园相助。

    这个营寨就是前段日子专门为庄上家兵建立的,其中还另置了一大片空地作为校场用来操练。

    此时张齐就在这校场上练习枪术,旁边站着指导之人是庄上千百名家兵的教头秦通。

    黄巾起事之后,秦通便没有再提出请辞之说。

    一来,秦母在庄园得以静养,身体愈加转好,在张齐的影响下张府上下对待秦母也很亲切恭敬,尤其在张弘正妻刘氏的带头下,如今张家几个妇孺都与秦母十分亲近,秦通对此常心中感激,遂不忍就此离去。

    二来,张家对自己母子有恩,如今天下大乱,蛾贼四起,庄园正待用人之时,更不是离开的时候。

    思来想去,最终下定决心留了下来,等大乱结束后再做打算。

    盛世学文,乱世习武,这几个月繁忙之余,张齐对于自身的训练从未有所懈怠,在秦通的指点下,诸般武艺明显精进。

    正在专心练习枪术间,张齐隐隐听到营门方向有吵闹声传来。

    张齐停下看去,只见有几个家兵从营门口往这边跑来,似是在追逐最前面一人。

    被追的是一个少年。

    只见那少年身形矫健,跑起来速度十分快,那几个家兵硬是追了几圈没有追上,直跑到张齐身前,几人才停下来。

    张齐仔细一看,这少年剑眉朗目,鼻梁高挺,面容俊毅,脸上稚气未脱,却英气勃勃。

    张齐识得这少年,是自己的一个族弟,名叫张翀,如今十四岁年纪,别看他身形还未长成,却颇有一身勇劲,力气在同龄人间是出了名的大,甚至连张齐都自觉未必能在这方面胜过他。

    张齐看着正在喘气的几个家兵,询问缘由。

    其中一名家兵回道:“这小子想加入部曲,但年龄不够,来过几次都被拒绝了,这次没拦住,硬让他给溜了进来。”

    庄上的家兵近一半是张家的族人和洹阳里中的村民,基本都相识,这名看守营门的家兵就认识张翀。

    张齐又打量着张翀,饶有兴趣地说道:“哦?翀弟你也想加入部曲?”

    张翀急切地道:“是的!二哥。我也想打仗,想和大家一起上战场,我要保卫洹阳!”

    张翀说话间呼吸平稳,语气激昂,丝毫不受方才追逐影响。

    张齐似乎很喜欢这种勇气,“那你可知不满十五岁是不能加入部曲的?”

    张翀闻言情绪颇为激动:“可是我比他们厉害啊,我力气大,他们可以,为什么我便不能呢?”言语之间很不服气。

    张齐闻言哈哈笑道:“小子,光嘴上说可不行,敢不敢跟我试试?”

    他想试试这小子的实力,如果满意,破例也未尝不可。

    张翀毫不犹豫应道:“有何不敢!”

    张齐扔给他一杆对练用的去头长枪,两人就在校场空地上摆开了架势,众人纷纷让开。

    张翀当先不让,双手持枪向前冲去,一招突刺主动发起了攻击。

    张齐见状不慌不忙,待枪身刺到跟前,腰间猛然发力,身子一斜,抬枪隔开了这一记突刺。

    毕竟张翀从未接触过枪术,而张齐练习已有时日,如今应对起来便很从容。

    张翀眼见自己一枪被隔开,没有气馁,迅速收回,又连续发动起进攻,主要还是以刺为主。由于本身力道很大,枪速刺出很快,倒令对方有些吃惊。

    张齐凭借敏锐的眼力,专注于枪身之上,判断出长枪的走势,分别用挑、隔、扫等化解了对方攻势。

    张翀眼看自己一枪枪刺出之后都没占到优势,心下一急,直接提起长枪,变刺为抡,使劲朝张齐砸去。

    张齐也不躲,双手举枪准备硬碰硬接下这一记,他倒想试试这小子的力气能有多大。

    紧接着他就有些后悔了,随着这势大力沉的一击,张齐只感觉双臂发麻,虎口都险被震开,心里惊讶这小子一击竟如此力大,看来自己是小瞧他了。

    不等他惊讶完,张翀抡起长枪随着身子一转,重重地向张齐横扫了过来,紧接着又是一阵乱劈。

    张齐赶忙招架,硬是被他逼得后退好几步。

    连续的大力出招,张翀也已经有所力竭,抡枪的速度减缓了。

    张齐找准机会上前一步突近身前,竖枪挡在对方枪尾处,化解了这记横扫。

    枪尾是力量的发起点,力度最小,他找的就是这个点。

    随即又迅速枪身下压,瞄准对方手腕,打掉了张翀手上的长枪,两人才停了下来。

    张翀显然还是不服气,捂了捂疼痛的手腕,捡起长枪喝声:“再来!”准备继续比试。

    张齐哈哈笑道:“翀弟好力气啊!不用再比了,你已经准用了!”

    他可不想再被这小子抡枪乱劈一番,今天自己也只是凭借招式上的熟练才赢了他,若单比力气,自己很难讨到好处。心道这小子如果好好培养一番,一定会是个可造之材。

    “真的吗?!”张翀兴奋地道。

    “半点不假!你现在就可以去先举兄长那里报到了,回头我让他给你找个什长当,你可愿意?”他相信凭这小子的勇劲定能在这十人的队伍中站稳脚跟。

    张翀大喜,连忙感激道:“愿意!愿意!”

    ……

    张家庄园流民营寨。

    黄巾起义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五千流民人心惶惶,各怀心思。其中有不少人一直是信奉太平道的,此时更是各自在暗中盘算着。

    西南角一处阴暗的流民棚户下,一名衣衫褴褛,身形枯瘦的年青男人正跪伏在黄草堆成的席边。席上卧着一名老妇,同样面色蜡黄,身形消瘦。

    二人是去岁从上阳里逃难至此的,如今在张家庄园的救济下已度过了数月流民生活。

    老妇脸上愁眉不展,看着席下跪着的男人,终于还是拖着无力的语气艰难地开口说道:“赖狗我儿啊,山子和妞妞没了后,咱们老李家可就剩你这根独苗了,道长是对我们有恩,但跟着他造反那是要被杀头的啊。”

    李赖狗是男人的名字,山子和妞妞是李赖狗生的一儿一女,去岁饥荒饿死一个,冬天时又冻死了一个,本来还有个妻子,在刚闹饥荒时卖给了地主王家换了几顿吃的,如今就剩下老母亲与他二人相依为命。

    听到母亲的话,李赖狗面容渐渐抽搐,强忍着近乎狰狞的表情呜咽着开口道:“阿母,不是赖狗不怕死,实在是那些腌臜的官府和大户们逼人太甚啊,不是他们争相欺压,我与阿母也不会沦落至此啊。”

    老妇人闻言也想起早前儿孙一起时候的日子,渐渐地眼泪不自觉就落了下来,顺着眼角打湿了布满皱纹满是污垢的面颊。

    她强忍着泪水别过头去攥住袖口擦了擦,复对儿子说道:“如今全仗着张家恩公救济,咱娘儿俩才能活到现在,咱可不能干那忘恩负义,愧对祖宗的事。”

    李赖狗抬起头望着老妇人道:“张家是有恩于我,但这不能改变儿子对这些大户们的仇恨。”

    李赖狗撇过头避开母亲的目光又道:“阿母莫再说了,儿子心意已决,誓要加入张天师旗下!恕孩儿不孝,今后不能再侍奉您了!”说罢迅速起身,匆匆出了棚子。

    老妇人伸手欲拦却不得,只能望着儿子出去的背影,空自流泪。

    又过了三天,有斥候急报,黄巾军地公将军张宝率部曲三万西进,昨日兵抵邺城城下。

    太守王方率三千郡兵守城,又征调城内大户家部曲及居民一万为助。

    张宝攻城不下,在城外扎营,又派手下部曲到处劫掠,以供军需。其中一支部曲现已掠过平阳,往张家庄园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