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41,谍海浮沉

第三章 断线

    九点四十分,小林慧子走进了三味书店。

    “老板,我买一本标价22元的民国22年华夏书局油印版的三国演义……”

    她用生硬的中国话对着店里的老莫说道。

    这不是程浩和我约好的紧急暗语吗?

    老莫陡然一惊,望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女人,从她的衣着和神态以及口音来看,很像日本人。

    “你是……日本人?”老莫试探地问,饶是久经地下工作的他,突然遇到这个情况,声音有些颤。

    莫小雪也听到了慧子的话,站在旁边,脸色有些发白。

    “是啊,你们怎么啦,有这本书吗?”

    慧子不解地问。

    “哦,有的,我的意思是:这本书是文言文,您是日本人,读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

    老莫恢复镇定,从书架上取出这本书。

    “没事的,我是帮朋友买。”

    “您朋友,是中国人吧?”老莫将书递到慧子手上。

    “是的,程桑是中国人,但是日文也很好。”

    慧子客客气气地用生硬的中国话答道,递给老莫22元,接过书转身走了。

    果然是程浩!

    老莫和女儿莫小雪对视了一眼。

    有紧急情况,必须先撤离!

    “小雪,咱们赶紧撤,你先去安全屋等我,我去见过程浩问清情况再过来!”老莫急忙关上店门,招呼女儿赶紧走。

    他们来不及收拾,迅速从后门走了。

    店里没有任何组织上的文件物品,这些东西平常就会随时销毁。

    在金陵城里他们还有一外安全屋,除了他们父女俩,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生活物品安全屋里都有。

    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贪恋任何物品,必须马上走。

    拖延片刻,换来的就是灭顶之灾!

    书店后门是一条狭长的巷道,人少而隐蔽。方便撤离。

    父女二人从书店后门出来,贴着两侧墙壁走,穿过窄巷。

    从巷子出来,左边是大片鳞次栉比的民房,右边一条路通向大街。

    “爸,你小心!”莫小雪站在路口,眼神充满担忧,望向父亲说道。

    “你快去,路上小心。不用担心我,我弄清情况,马上回来,切记,呆在那里等我,不要出来找我!”老莫朝女儿使劲挥手。

    小雪跑进了左边那一大片民房屋落的巷道里,又立住了,回头望父亲。

    老莫站在原地,使劲挥手,让她快走。

    目送女儿走后,老莫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他要去紧急联系点与程浩会面。

    此刻,程浩貌似悠闲地坐在茶馆喝茶,内心实则非常紧张。

    九点五十五,一个人影闪进了茶馆。

    正是施展了易容术化装过后的老莫。

    他戴着一幅金边眼镜,下唇粘上了一缕胡须,原本草木稀少的头上戴了浓密的假发,身上换上了一身老式长袍。

    若不是程浩对他的身形特别熟悉,还真是一下子认不出来。

    到底是军统老特工。

    老莫并没有和程浩相认,而是径直坐在程浩邻桌位置上,招手点了一碗茶。

    程浩掏出一包老刀牌香烟,抽出一根,拿出一盒洋火柴,点了烟,将火柴盒啪的丢在桌上。

    “这位兄弟,借个火?”老莫嘴里叼了一根烟,伸手向程浩借火。

    程浩不答话,抓起火柴盒,朝他扔过去,扔到了他的桌上。

    老莫抓起火柴盒,抽出一根火柴,“刷”的一下点燃了。

    他左手抓着火柴盒,右手拈着燃着的火柴,形成一个半圆,嘴凑过去,将烟头伸到半圆里的火柴上,把烟点着了。

    火光扑闪的那一下,老莫看到了火柴盒上用隐性药水写着八个字:

    “邮差被捕,恐已叛变”。

    隐性药水遇热显影,过后又消失不见。

    老莫若无其事地将火柴盒扔回程浩:“谢了!”

    他大口喝了这碗茶,起身付了钱,头也不回,出门大步流星走了。

    程浩松了口气。

    老莫是自己在金陵唯一的联系人。

    他父女安全,自己也安全。

    此刻,鼓楼老莫父女的三味书店,已被行动队的人团团围住。

    李涯亲自带队。

    邮差特别交代,这个书店是个重要联络点。

    所以首站李涯就来到这里。

    当他看到书店大白天关着门时,就感觉不妙。

    队员们持枪踹开大门,蜂涌而入,书店里空无一人,静悄悄的。

    一番搜查下来,也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唯一能证明的是:邮差是真供,不是假供。

    李涯留了人守在书店里,照常营业,排查接下来每一个进店的人。

    然后再赶往邮差交代的其他联络点抓捕。

    老莫离开茶馆后,程浩又坐了半个多小时,付了茶钱,才不紧不慢地走了。

    他先到安保局露了一下脸,然后回自己的“家”——能仁巷里面的那栋三层楼房的三楼。

    从安保局步行回去约十五分钟。

    能仁巷鳞次栉比的房屋里住了许多居民,中饭时分,家家户户都生火炒菜,胡同里充斥着油烟味道。

    程浩走在胡同里,鼻子闻到浓浓的油烟味道,虽然很呛人,但感觉很“生活”。

    “哗”的一声,有人出门倒水,将一桶脏水泼到路上,溅到了他的裤筒上。

    “对唔起……”那人望着他正要道歉。

    认出是他后,那人将道歉的话缩了回去,转身回屋,啪啦一声紧闭上了门。

    程浩还没走多远,听到背后传来小声的骂声:“狗汉奸!”

    程浩心内苦笑。

    回到自家楼房门前,走进一楼门厅,张根生老婆正在厨房炒菜。

    他家大儿子在厅中一张小方桌上写作业,小女儿在地上玩耍。

    张根生家住二楼。程浩住三楼。

    一楼是公用部分,厨房、卫生间都在一楼。

    这栋三层的小楼房是安保局的产业,分配给员工住的。

    在这之前,应该是某个已死于战火或外逃的金陵原住民的产业。

    “小程回来啦,要不一起吃?”

    张根生老婆系着围裙,两只手分别端着一个菜从厨房出来。

    “快去洗手,吃饭!”她将两盘菜放在儿子写字的小方桌上,踢了儿子一脚。

    儿子跑去了。

    “不了,我上楼上弄碗面吃。”

    小方桌上一盘辣椒炒蛋,一碗小葱伴豆腐。张根生顶着一个汉奸帮凶的骂名,薪水也不高。

    没办法,他有家有儿女。

    还是自己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程浩踩着吱呀的木制楼梯,回到三楼自己“家”。

    是两个一般大小的房间相连的套间。

    这栋楼的楼房比旁边几栋要高些,虽然都是三层。

    里间卧室的墙上开着一个窗户,程浩开窗就看到相邻房屋的屋脊。

    他在窗边靠墙摆放了一只炉子,又从楼下接上来了自来水,常常自己煮碗面对付一餐。

    弄好面,他坐下来一边吃着,一边思索着后面该怎么办?

    老莫跑了,跑得那么及时,却又是那么匆忙。李涯肯定会想到,是有人通风报了信。

    他一定会排查,会不会想到是自己?

    老莫是自己在金陵的单线联系人,他走了,自己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

    按之前的约定,老莫如果转移了,会到玄武区重新开一家店,建立一个新的联络点。

    自己如果有机会,要去寻找老莫的新联络点,和他重新接头。

    如果自己有机会去重新接头,而迟迟不去,按军统的规矩,视为自动脱离组织。

    对脱离组织的人员,要处以家法。

    所谓家法,就是处死,甚至累及家人。虽然自己在这个世界并没有家人。

    在临澧特训班时,前三节课就是灌输这些思想和纪律。

    现在,自己正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