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神识记

第十八章 恒王起义

    桓王府这边,就剩下寿星、大火和析木三人还在顽强抵抗了。

    “我等今夜就战死在此了,多拖住他们一会儿,就可以多为少灵王争取一些生机!”析木提议道。

    “好,正有此意!”寿星和大火也随声附和。

    魏步云眼看如此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只好自己亲自动手了。

    另一边,怡华跟凌木带着恒王迅照提前备好的路线逃离皇宫。一路上,有不少效忠恒王的死士出来拖住追兵。

    而此刻宫门处早已被赵子超的十六卫禁军围住,孔玉轩也早带着三部的人来到这里守护起来。

    此时玄枵跟孔明义也赶到宫门,与怡华和凌木汇合,大家准备一同杀出宫门。

    玉轩远远看到是怡华救了恒王。玉轩不知道为何怡华要参与到党争之中,不过自己只是个领赏钱的臣子,犯不着为难怡华。

    于是,玉轩率先带领三部的人掩冲过去。

    怡华亲自迎战玉轩。玉轩还未交战几招,便开始节节败退,很快退到宫门处。

    赵子超立刻下令,命禁军万箭齐发。此刻玉轩也再次使出“留影追刃”,万道分刃齐出,看似是杀向怡华他们,实则是挡住了万箭。

    此时,天空中一片刀光剑影,谁也看不清发生了什么。借此混乱之际,孔明义使用符术,护主恒王。与玄枵一同带着恒王飞出皇宫。

    于尚和元宝早已在宫外接应,准备带他们走侧门出城。此刻凌雪和几位效忠恒王的将军带着士兵在城外接应。

    怡华跟凌木则继续留在宫中滞留大家。

    很快魏步云赶来,见到只剩下怡华跟凌木,知道恒王已经逃走了,瞬间十分愤怒。

    魏步云不想多废话,直接出手,瞬间将凌木击退。

    怡华见状,也不再掩饰,直接使出神识万相。

    这一下子给魏步云看傻眼了,从未见过如此神术,也不敢擅自上前,先命手下的人前去试探。

    怡华在玉盘之上,召唤出紫狼王、紫狮、裂海鳄和狰。怡华这里是留有一手的,未敢将玉盘幻虚里所有的神识都一次显漏出来。

    紫狼王、紫狮、裂海鳄和狰在怡华的指挥下,朝着四周的各部人士、禁军、士兵和府兵杀去,一时间啥的天昏地暗。

    魏步云见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不过他始终不准备出手,而是向怡华讲和。

    “凌怡,真是太小看你了,未曾想你还有如此伸手!好了,既然恒王已经离开京城了,我也不必再追杀你,你走吧!”魏步云下令所有人不再上前追杀怡华。

    怡华见魏步云已经同意放自己走,那也不必继续逗留,便收了神识万相,跟凌木一同飞走了。

    此时,炉纯青也赶来,询问道:“刚刚空中的是什么?”

    “不知,估计是一种新的凌云秘术!”魏步云回应道。

    “师爷为何不出手?毕竟师爷的神识法相十分厉害!”炉纯青继续追问。

    “他隐藏的很深,这一点我跟桓王从未留意过。这次算我输了,没必要再出手!”魏步云解释道。

    “孔玉轩,你拿到不知道凌怡有此神术么?”炉纯青转过来斥责玉轩。

    “启禀各位大人,玉轩知道凌怡有此神术,不过未曾得知他竟然会与桓王为敌,解救恒王!”玉轩解释道。

    “好了,炉大人,不要责怪玉轩,这是我的失误。我等可要想想如何应对这神奇的秘术了!”魏步云劝解道。

    此刻,桓王已来到恒王府上。

    “禀桓王,恒王的夫人和王子都在府中,未逃出去!该如何处置?”韩爽伟询问道。

    此时的小王子正在哇哇大哭。桓王瞪了一眼韩爽伟将军,怒斥道:“这是皇亲国戚,竟敢也用处置来形容吗?真是好大的胆子?”

    “微臣知错了,微臣再也不敢了!”韩爽伟吓得立刻跪地求饶。

    “桓王有何计划?”魏步云也赶来了,试问道。

    “这是本王与皇兄之间的战争,不必牵涉太多人。只要她们不做出格的事,依然留在恒王府,继续享受宫中侍奉。只要恒王乖乖投降,还是会让皇兄他们团聚的!”桓王自信地回应。

    恒王这边可算是出了城,一路往西南,来到益州。益州刺史卢松庭是恒王的心腹,来到这里自然安全。

    恒王看着救自己出来的将士,十分欣慰,感慨道:“凌云弟子凌雪,凌云朝会的于尚和孔明义,公明卓著的曹青秀将军,还有灵族人。尔等都是我大唐的功臣,请受本王一拜!”

    众人见恒王下拜,匆忙上前扶起。

    “那桓王大逆不道、逆子贼臣,竟然囚禁唐王,妄想篡位!此等逆举,天道不允、天理难容,尔等忠臣良士可原为了唐国,为了天下百姓,再助本殿下一臂之力,杀尽宫中,救出唐王,剿灭叛臣!”恒王激动地问。

    “臣等皆听从恒王调遣!”众人纷纷单膝下跪,以表敬意。

    晚上,益州刺史卢松庭准备了上好的晚宴盛情款待大家。

    “禀恒王,已经命人告知各府募集军士,很快就可以在城外集结数万大军了!”卢刺史汇报到。

    “卢刺史做事,本殿下十分欣慰。不过,只有一州起兵,恐怕远远不够。要把桓王的罪行昭示天下,号召天下各大都督、各州郡刺史、各路仁义之士纷纷举旗,讨伐逆臣贼子,解救唐王,清剿皇宫!”恒王意气风发地提议。

    “皆尊王命!”众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对了,凌怡他们去哪里了?迟迟不见他们与本殿下汇合!”恒王突然想起来,询问道。

    “凌怡跟凌木师兄回到凌云,准备请示更多人来助殿下!”凌雪恭敬地回应。

    “如此甚好!三皇子还在凌云,一同赶来助力本殿下,届时定当感激不尽!来,今夜痛饮!”恒王非常开心地喝起来。

    一夜过去,直至次日午时,恒王才醒过酒来。

    “卢刺史,其他州县哪些做出了响应?”恒王问道。

    卢刺史有些遮遮掩掩,随后笑着回应道:“书信大多还在路上,如今只有少数州做了响应,表示愿意同恒王一起肃清逆贼!”

    “到底有多少?”恒王严肃地问。

    “三个州!”卢刺史小声地回应。

    “才三个?我大唐百十州县,如今才三个?”恒王不可思议地质问。

    “禀恒王,书信还在路上,还要再等等,此时万不可急待,更应稳重才是!”卢刺史及时辩解道。

    恒王点点头,安慰自己道:“卢刺史所言甚是,再等等!”

    宫中,桓王正在府上与师爷商议如何应对。

    “罔顾恒王在朝中上下操持着许多年,如今他想起义,竟然才只有三个州追随!之前真是高估他了!”桓王讥笑道。

    “桓王如今即控制了朝局,又掌控了凌云朝会,天下要臣身边皆有凌云朝会人员监视,不敢随意乱动!”师爷解释道。

    “真是要多谢父皇的监察百官,甚是好用!”恒王高兴地说。

    “现如今,应当及时做两件事,一立刻让田园将恒王的罪行揭漏出来,让天下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唐王兴正义之师讨伐逆臣,任桓王为大将军!二让赵王和李寅主动响应号召,亲领大军,征战恒王。”师爷建议道。

    “嗯,天下之人不会知道真相,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恒王的罪行一定符合世人期待!”桓王回应道。

    此时,魏璐赶来汇报,原来田园已经全部招了,尚青科也拟好了徼文和罪名。

    桓王接过文章,看完后大喜,赞叹道:“尚青科果真办事用心,写的文章甚合本王心意。”

    师爷也接过文章,看了后连连称赞,命令道:“快,将此文昭告天下!”

    魏璐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