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又出命案了

第十八章 王二

    “你们发现什么没有?”

    王大见到方甲后问道。

    “并没有发现什么,都头那边情况如何?”

    “也没有什么收获,这个玉簪太普通了。这个村庄因为象鼻湖和神像山的缘故,不管是水产还是山货都挺多的。所以这里比其他的村庄要富裕一些。”

    “在其他的村庄,这个玉簪可能是一般人家不舍得买的好东西。但在这里,很多大闺女小媳妇穿的戴的都不比这个差。”

    王大感慨道。然后他继续说道。

    “玉簪没得什么线索,我又问了村民们,最近是否有年轻姑娘死于非命,村民都说没有。我在想,会不会玉簪的主人是其他村的。”

    “后来得知你们在这里后,就过来了。想看看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线索……”

    听完王大的话后,方甲和王大都有些失落。

    这份失落倒不是因为案件陷入僵局,而是觉得辜负了那位大人的期待。

    对于刑部顾问这个官职,他们同样没有听说过。但是老爷却对此非常的上心,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办好那位吩咐下来的事。

    由此可见,刑部顾问这个官职的品级定然是在知府之上。而且在案发现场,见识到陆鸣涧的调查和分析之后,他们都有些敬佩这位大人了,因此,大家在调查的时候都卯足了劲。

    “要不,我们去找大人汇报下,问问那位大人的看法。说不定大人发现了新的线索。”

    方甲向王大提议道。

    “唉,也只能如此了。”

    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是如今之下也只能如此了。

    就在这时,调查绳结的人,却带来了意外收获。

    因为王大觉得绳结的线索比起另外两个的重要都要低一些,因此只派了两个人去询问。

    一个是王二,听名字就知道。他是王大的弟弟,比王大要小五岁。但是为人机敏,有些急智。王大一直觉得自己的弟弟比自己要强,只是缺乏一些锻炼,他希望王二以后能接替自己的位置。

    跟着王二搭档的是个叫温书的差人,父母本来希望他能成为读书人的,上过几年学堂,但最后却阴差阳错的进了府衙里当差。

    这两人拿着绳结的图,四处寻找村民询问,和方甲一样,他们也很快就找到了线索。

    这个绳结在陆鸣涧和官差们来看是很少见,但是对于靠近象鼻湖,经常打渔的村民来说,这种绳结不仅很常见,而且人人都会打这种结。

    因为这是渔民用来将船只绑在岸上用的回扣结。

    这点算是大致确认了凶手的身份范围。

    本来温书得到这个消息后,希望王二赶紧去找王大汇报的。然后加入调查玉簪或者死者身份的队伍。

    因为他觉得虽然靠绳结确认了凶手很可能是渔民,但是渔民的范围还是太大了。整个临湘村十家有八家都是渔民。因此他认为这个线索的价值并不大,想要有所收获,还是要看另外两个线索。

    但是王二却不认同,他觉得绳结是最接近凶手的一个线索。继续调查下去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于是他带着温书准备去湖边亲自看看渔民打的结,对比一下。

    毕竟王二是都头的弟弟,温书有些不情愿也跟着去了。

    来到湖边,湖上还有渔民正在打渔。湖岸边上停了很多小船,很多渔民正在岸边的小屋忙碌。

    湖边的房子大多是一些很狭窄的小木屋,这些基本都是渔民为了打渔方便,用来存放渔具的。毕竟湖边太潮湿,不适合住人。只有极少数渔民是吃住在这里,他们住的木屋也要大很多。

    此刻一些已经打完渔的人,正在修补晾晒渔网。这些大多是女人,男人们一早就带着收获去城里和周边贩卖去了。

    王二先是带着温书,去岸边停靠的渔船边上挨个查看他们绑的绳结。这些绳结多种多样,看起来复杂的、简单的都有。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无一例外看起来都很结实。

    用回扣结来绑渔船的不少。但是仔细看,同样的结在细节上也有些许的不同,有些是从右绕着柱子几圈后开始打结,有的则是从左绕。

    而凶手留在现场的是从右绕的,这些打回扣结的渔船中,从右开始绕的并不多,这些也是王二重点查看的。

    此刻的温书也收起了散漫的态度,在王二对比绳结的时候,他就去对应的渔船上面看看有没有线索。

    “二哥,这个。”

    二哥是温书对王二的称呼,温书算是他们这些差人们最小的。他从一个小船之中翻出一卷新绳子拿在手上给王二看。

    王二正在对比这个渔船拴在木桩上的绳结。听到温书叫自己,抬头看了一眼。

    看到那卷和吊起尸体很相似的绳子后,眼睛一亮。

    他跨步登上船,来到近前查看。

    用在吊尸体的绳子,明显是旧绳。想来就是在自己船上找的。如果这就是凶手的渔船,那么,凶手用船上的旧绳子杀人吊尸。之后,又因为绳子是渔船所需的必需品,因此不得不买了一卷新的。

    当然不能排除,凶手是偷的这个渔船上的绳子,导致绳子的原主人不得不买的。

    但是王二心中却认定这就是凶手的渔船,因为他刚刚在岸边对比绳结的时候,发现很多细节都和案发现场发现的那个绳结一致。

    “先放回去吧。”

    王二说完先下了船,等温书放好了绳子后,王二带着温书走到远处一个木屋旁。

    这里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女子正在晾晒渔网。

    “大婶,问一下,那边那个船是谁的。”

    王二客气的问道。

    大婶警惕的看了他一眼。

    “我们在调查一起盗窃案,问问情况。”

    王二故作轻松的说道。

    虽然有一队去询问死者信息了,但是凶杀案的消息还没有完全在村里传开。

    大量的调查经验告诉他们,同个村里的人是很团结的,对于官差也很抵触。如果说是调查凶杀案的话,多半被会警惕,因此王二说了一个不重不轻的罪名。

    “那你肯定查错了,那户人可是好人,肯定不会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

    “兴许是报案的小子在拿我们开心呢,唉,温书。那小子说偷他玉簪是姓王还是刘来着?”

    王二故意问道。

    “什么刘啊,王啊的。那艘船是姚家兄弟的。”

    “哦,对,是姓姚,兄弟两人,那小子是这么说的。”

    王二假装才想起来。

    “谁那么缺德乱冤枉好人啊?”

    大婶愤愤不平的说道。

    “温书啊,那告状的小子叫什么来着。”

    王二一时想不起编个什么名,问向一边的温书。

    “好像叫方甲。”

    被突然问的有点的懵的温书,也想不起什么名字,就将自己的队友卖了。

    “这人怎么这么缺德,也不知道姚家兄弟哪里得罪他了。”

    大婶看起来有点生气,看来这姚家兄弟在此地的口碑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