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仙争

第二章 读书

    藏书阁立在山巅。

    外看只有三层,八九米高,却也称得上秀闼雕甍。

    入内,才发现,虽只有三层,但每一层空间可称广阔,一眼望去,这藏书浩如烟海。

    秀禾观虽已经没落,但是底蕴也是真的深厚,难怪青玉宗与秀禾观同出一脉,离的也近,却依旧传承至今。

    宋义初回想家中书籍对秀禾观的记载。也是定下神来细思。

    父亲不让我恨胡狄北道,可他与祖父一生却立志北伐,究竟是真不恨,还是不敢恨?

    掌门也让我不恨,为什么?

    秀禾观是内丹道,青玉宗更是内丹道魁首。胡狄北道是修心道。

    同为上三道,内丹道已经势弱于此了吗?

    掌门取过几本道经,拉着宋义初盘腿坐下。

    “这几本是我内丹道筑基冥想法,你现在身体太虚,先养神魂用药滋补身体,待过几日-”

    掌门算了一算。“三天后,青玉宗会派人来接你,到了青玉宗再炼体筑基。”

    宋义初拿过这几本书,粗略扫了几眼,无外乎炼神小修之类的内丹道修真启蒙读物。

    “义初此前可修过其他道统?”

    “因祖父与泰元宗高修相识,父亲想让我入泰元宗,所以我自幼读了些金丹元婴道的基础读物。”

    ‘泰元宗吗。’掌门沉思。

    “可否再让我检测一下身体?”

    宋义初把书放下,右手伸去。

    掌门握住宋义初右手,探出一股灵气,在丹田过了一圈,片刻后放下宋义初右手。灵窍圆满,灵根五行具备,悟性又好,那个道统不是抢着要啊!

    “可与泰元宗确定弟子关系?”

    “义初不知。”

    “你先在此读书。”

    掌门伸手往右胸下方一抓,在手掌中飞出一道绿光,落地化成了个绿衣女子。

    “凡事皆可问她。”说完,掌门便离席而去。

    “有劳前辈了。”宋义初向绿衣女子行礼。心想,这就是内丹道的丹灵术,好神异。

    “无需多礼”绿衣女子回完礼后就盘坐起来,不再言语。

    宋义初见了,安心看书。

    掌门离开藏书阁,无风而起,往山腰道观飞去,边飞边想:麻烦,怎么又跟北边泰元宗有关系。

    三宗十七观已经太久没有出过归鼎,不可能放弃这么好的苗子。

    唉!玉珍师祖何苦与北地心火魔道和金丹元婴道起冲突。

    三百一五年,天地都没有恢复正常,难出五气圆满的修士。

    争!争!争!也不怕道尊从天外回来,一人一巴掌。

    掌门越想越愁,本就板正的脸色更加僵硬。到了观内,入了掌门内室,取出一个巴掌大的玉盘。

    玉盘呈白色,玉质细腻,柔润。盘边刻有道文,五行。盘中绘着一个长着人头象耳的老鼠。

    掌门张口吐出一口黄气到盘中。

    那画上的老鼠一下子从画变活了,在盘上来回跑动。

    掌门将老鼠抓起来,双手一撮,老鼠化成一捧黄灰。

    掌门取过一道符纸,将符纸与黄灰一揉,待有黄光冒出,往掌中轻轻一吹,一道黄光便钻入地面,不见了踪影。

    掌门看着黄光入了地,叹了一口气。

    “唉。”

    宋义初选了本《修神纪要》细看,这一看发现,内丹道与金丹元婴道的修行要求完全不一样。

    拿他熟识的金丹元婴道讲,是将神魂拉到丹田,以灵窍吸纳灵气,待灵气凝为灵液,便以神魂为本画上一道法,因而对神魂强度要求极高,一但失败便是身死道消。

    内丹道不然,先熬炼筋骨,将神魂往五脏引,再以五气成火练五脏为丹,以身为鼎,丹成,就将神魂融入脏丹,却是对人身五气与筋骨强健要求高。

    修真人人皆知,上三道,下九流。

    不知上三道中的修心道是如何修行的,下九流又是如何修行的。

    宋义初收敛心神,静心读书,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一整本书读完后再向绿衣女子请教,一整本书读完后,再以书中法,勾引神识。

    饭时,绿衣女子会带来吃食,所食之物五味俱全,都是灵兽,灵果。

    掌门也时不时来此,教导内丹道的修行。

    身体渐好,神魂日益增长,对修仙所知亦多。因为吃的太好,还长高了几厘米。

    三天眨眼即过。

    卯时,天微微亮,宋义初洗漱完,上山向藏书阁走去,途中被掌门喊下。

    “今日不必去了,青玉宗巳时便来。”

    宋义初点头,跟着掌门去观内坐下,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