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锤40k:圣墓之影

第二十四章 圣莫瑞甘

    在前往地表的雷鹰上,我又翻阅了一遍这颗星球的过往。

    一如所有人了解的一般,圣莫瑞甘是一个国教世界。这令这个世界得以摆脱帝国那些古老而统一的规章模板——那些模板由内政部在数个千年前的过往所制定,包含了一套详细的宜居星球改造标准。这套改造标准的开头是毁灭行动,致命的吞噬病毒会在一小时内将星球的所有生物融化,成为弥漫的易爆气体云,然后,高爆燃烧弹席卷星球,将那厚重的有机毒气点燃成为焚灭大气层的烈火。

    我曾远远的旁观过这样灭绝令下的星球,相隔数个天文单位,那一颗星球在毁灭的瞬间闪耀如同恒星。

    紧随毁灭之后的便是改造,来自古老长夜的巨构拖拽着行星进入新的轨道,能够均匀的接受到阳光和雨露的恩惠;然后,巨大的处理器撕裂饱受摧残的大气层,在为期五十年的改造周期内重塑整颗星球的气候和磁场。于是,原本的星球消失不见,一颗新的行星以人类的遥远家园为模板重建于此。

    但国教世界并不需要经历如此,莫瑞甘的名字定义了这个世界,而这位古老圣人在十个世纪之前的行动亦重塑了这颗星球——当整个星球身处混沌的深渊之中时,这位圣人的信仰和勇气令其重获新生。这颗世界被视为帝皇借他之手创造的圣地,而即便是火星的机械贵胄们也不会对这样的一个世界施以毒药和烈焰。

    这令它逃脱了被毁灭之火洗涤的宿命,但亦令其无缘通往“宜居世界”的改造。倘若不是圣人的因素,这颗星球毫无疑问会被归结于死亡世界。风沙笼罩了目力所及的一切,干涸的沙尘间没有任何可供植物生长的养料,厚重的云层屏蔽了恒星的光芒。只有疯子才会考虑在此处行走,动辄二十级的狂风裹挟着千万吨流沙在大漠间茫茫而行,如同水流,仿佛潮涌。在一些地方,流沙凝聚成漩涡,宽广无垠,难知如阴。纵使神之机械也不得不屈服于此自然的伟力。

    但一个圣人的力量远甚于神之机械,足以令人类自这片不毛之地存活。在巢都建立前的数十年,不可数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从轨道上运送至地表,播撒在大漠沙尘之中。信徒与朝圣者自其余星区蜂拥而至,运输船满载着人们前来此处,又空着离开。他们之中多数人听信了国教的对外宣传,误以为这个世界遍布被帝皇之光笼罩的教堂和尖塔——当然,现在的确如此。但彼时的圣莫瑞甘唯有尘土和烈风。当朝圣者发现如此时,往往已经晚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落地几小时后便死于流沙和风尘,其余的人则成为无偿的契约工人,帝国机器中的齿轮。但即便是这些人也最终陈尸于沙海,无缘得见圣地之光。他们的尸骸被埋入重生的土壤中,成为巢都最初的地基。

    在一千年后的今天,超过一百亿凡人在巢都的尖塔里汇聚。在大裂隙撕裂银河的近一个世纪中,这个世界在孤绝和恶意中转为一座庞大的要塞,城市的高层大气之外悬浮着一百三十二座轨道炮台和空间站,共同组成环绕行星的防御之环。来自塞尔吉斯之狮兵团的星界军驻扎于此,辅以一支来自第442风暴忠嗣军连的辅助力量。数以百万计的凡人在这段黑暗时期被动员起来,拾起激光枪和战斗刀,加入与叛乱和邪教不间断的战争之中。在我们到来之前十年,这座城市一度拥兵百万——彼时叛乱之火还未席卷一切。现在,这座城市早已奄奄一息,相较于巅峰期十分之一的凡人士兵勉强守卫着破碎的城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的叛乱之火下濒临破碎。

    当我走出雷鹰时,我见到了排列的凡人军团。星界军,黎曼·鲁斯,罗格·多恩,哨兵,血肉与钢铁排列成接天的方阵。令人惊叹,即便规模远不若盛期,这座巢都的军力依然不容忽视。而在军阵最前方,站着一个矮胖的男人,宽袍大袖,大腹便便,身旁站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儿。象征神职人员的长袍在他鼓胀的肚子上绷紧,他一摇一晃地走来,显然尽量让自己显得体面。

    “我是卡尔·安东尼。代理枢机主教,也是这座巢都的代理总督。”他向着我伸出一只手,“很荣幸见到你,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