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军情如火
寒风呼啸,鏦鏦铮铮,如刀枪相撞。高楼丝乐竹急,窄道马车急弛,贾牧心绪难安,他猜多半兵部是接到了南边的消息,想起家中的林黛玉,久久无言。
兵部衙门,尚书李迎站在座前、左侍郎吴椒、右侍郎周树声也才前后脚到,李迎道:“乃梦,你来得正好,刚来的塘报,齐王反了,想来陛下就要招咱们进宫了。”
贾牧方才走了几步,就听身后一个太监快步走了进来:“陛下有旨意,各位大人快些进宫罢。”
大明宫灯火通明,武德殿中地图高挂,有大顺的全图,还有西南地区的地图,可能是打缅甸时候的,也可能是春熙帝为齐王早早准备好了的。
咸宁侯一早就来了,李迎、吴椒、周树声、贾牧与他行礼,春熙帝道:“事发突然,不必拘礼。”这事情他早有准备,但真得到这消息,还是不免紧张,“贾牧,你说说该如何办?”
贾牧道:“如渺反不足为怪,如果他用了上策,则天下非在陛下手,如果他用了中策,胜败之数不可知,如果他用了下策,陛下可以高枕无忧。”
“详言之。”
贾牧指着地图:“假使如渺外联缅甸,内出一支精兵北上四川,出甘肃,取陕西,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以陕西而发难,虽微必大,虽弱必强,向使如此,则陛下危矣。”此言一出,咸宁侯皱起了眉头。
贾牧又道:“中策,如渺东取湖南,裹挟流民,浩浩荡荡直取金陵,则从此东南战未休,则胜败不可知也。”
“下策,东取湖南,鏖战武昌,渡江北上,则陛下高枕无忧矣。”
春熙帝默然片刻,随后问道:“他将取何策?”
“下策,如渺为人持重,必不能用奇,故而必用下策。”
春熙帝道:“好,咸宁侯你以为如何?”
咸宁侯斟酌一番:“四川节度使田白石素有武略,必不被轻取,金陵总兵王子腾善战,且向来与如渺有隙,臣请置其镇守湖南,必如铜墙铁壁,令如渺难撼。”
春熙帝沉思:“好。”他现在就在想一件事,谁能挂这个帅,咸宁侯自然可以,但春熙帝不想让他去,让李迎去,春熙帝又怀疑他的本事,大顺如今将才不少,但能平这个叛的帅才,春熙帝一时还想不出来几个,如渺的名声一向好,春熙帝还真怕那些将领阵前倒戈,或是出工不出力,想着想着春熙帝都打算御驾亲征了,可又放心不下家中的老爷子。
忽然他脑中有了一个答案:“忠顺王。”忠顺王是他的皇叔,也算是沙场宿将了,由他来统兵,倒还真不错。
······
稍晚,贾牧从大明宫中回到宁国府。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宁府内早已是酒阑灯灺,见贾牧回来,陆婴宁吩咐拿消夜来。
陆婴宁问道:“什么事儿那么急?”
“齐王反了。”
陆婴宁目瞪口呆:“齐王怎么会....”
“周公惶恐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往日他未能露出真面来罢了。”
陆婴宁忽然变了神色,用一种深情又审视的眼神凝望着贾牧:“你不会变罢?”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人对于不同事物的变化是不同的,没有人不喜欢新衣服,但爱人新得让人不认识,恐怕也受不了。
贾牧:“我就是我,万变不离其宗。”
陆婴宁没那么容易被一个吻糊弄过去,素足被贾牧抬起,随后身体上的欢愉让她暂时忘记了这些。
嘤嘤气促,足摇风香,色变声颤,钗斜髻乱···
帐内旖旎,贾牧把玩着陆婴宁的青丝,见贾牧默然不言,陆婴宁柔声问道:“夫君,你想什么呢?”
“自是想出征之事。”
“是陛下点名让你去了?”
“还没,但是京卫武学这帮学生肯定是要去的,我作为他们老师,肯定是要去的。”
“刀剑无眼,夫君你就不要去了,朝内有大将军,大司马,他们都能打仗,都打过仗,夫君就不要去了,你上个疏,陛下肯定不会让你去的。”
陆婴宁两轮颤颤的满月压了过来,贾牧默然。
他是很想去的,很想建立一番功业的,如果林如海遭遇了不测,那么他是铁定要去的,但是软玉在怀,贾牧也一时纠结。
今天还有朝会,贾牧便早早起了床,往大明宫去。
当齐王谋反的消息在朝堂上公布出来的时候,群情激奋,可当有个御史说朝中有不少人和齐王交好,是不是也要彻查的时候,满堂哄然。好些人立时就对骂了起来。
“刘元显,当年齐王牵着你的手出来,大家伙都看到了,你不是齐党,还有谁是齐党!”
刘元显朝地下吐了一口:“齐王当年做寿的时候,‘一柱撑起大顺天’的诗竟不知道是谁做的?凭你,也有脸说我是齐党!”
那个人被他一顶,红了一张脸,又不能言语。
贾赦出来嚷道:“他的酒,我一滴都没有喝过,老子有资格骂你这二臣贼子罢!”说罢,一拳朝刘元显脸上打去,见刘元显被一拳打倒,纱帽飞得老远,朝堂上登时人声鼎沸,上演了全武行。
春熙帝在大座上默默的看着,大臣中有冷眼旁观的,也有打得正热闹的,也有劝架劝和的,可哪里劝得住,还有闭目养神的。
春熙帝的眼神从贾牧身上收回来,对夏守忠耳语几句,夏守忠走了出去,不一时,盔甲鲜明,表情肃杀的几十个龙禁卫走了进来,方才还热闹的全武行,立刻如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那被打得半死的刘元显一脸的血,趴在地上站不起来。
春熙帝的目光扫视一番:“接着打啊,怎么不打了?军情如火,民动如烟,到了如今还文恬武嬉,不知军国大事,成何体统!”
大殿寂然,只听工部观政进士牛顿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夏守忠接过,转呈春熙帝,春熙帝才看数行,脸上便出了赞许的神色:把奏疏拿在手上,问道:“你们以为,由忠顺王出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