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乙弗浑谋反
一般来说,朝堂很忌讳莫名出现的童谣;有候官前去调查,发现童谣比皇上写“天安”年号还要早些日子。再调查发现,童谣起于平城外郭,很快传遍平城,且已传出平城,向四面八方扩散。朝堂诸公也无法解读此童谣,唯有最后一句“江水寒”,大体能够明白,此童谣应当落在江左僭宋。
黄帝三一六三年丙午(公元466年),魏天安元年,宋建康刘彧泰始二年,宋寻阳刘子勋义嘉元年。
二月庚申,魏帝拓跋弘见百官于朝堂。说是百官,其实只有二、三十朝廷重臣。再说了,朝堂狭小,仅能容纳五十来人;真正接受百官朝拜,还需太华正殿,能容纳几百人宴饮。
一如从前,皇帝拓跋弘盘坐正中大榻,宝相庄严,闭目咏经。这一次,皇帝的声音有点大,群臣隐约听出,是《金刚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众臣听在耳中,情绪莫名,佛与大比丘朝会,还要乞食,找谁乞食?
冯太后缞绖坐肩舆,四个内行内小抬肩舆,健步如飞;王琚在左,钳耳庆居右,后面跟着一队内行内小。
冯太后的命并不比皇帝生母李氏好多少,唯一的运气,便是没有生出一个皇帝儿子,也没有生其他皇子、公主。今天的运气还会不会好?没人知道冯太后的心思,即便是钳耳庆与王琚,都看不大明白。
冯太后的祖父为北燕末代皇帝冯弘。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平辽海,北燕国灭,冯弘殂于高丽,冯太后的父亲冯朗入大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
冯太后生于长安,其父冯朗因事坐诛,年幼的冯太后与其姑姑没入宫中。其姑姑成为拓跋焘的左昭仪,而冯太后十四岁时,被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选为贵人,天安年间,立为皇后。算算时间,距今不到十年,而义上掌控中宫的时间,不到五年;实际掌控中宫,也才半年多。算年龄,冯太后二十有六。
走出中宫,走进永巷,太阳刚刚升起,肩舆与冯太后的影子淹没了长长的永巷。两宫守卫均行军礼,无人阻拦,而跟在身后的卫士,除了那一队内小,又多了几队内小,十几内三郎,数位内阿干。
冯太后一行走入禁中,拓跋丕与拓跋贺、牛益得帅三幢三百三郎卫士,冲进来,簇拥着肩舆、太后,向朝堂走去。果不其然,其它三郎卫队无动于衷,仅有十几名巡查的内三郎与数位内阿干,跑过来追随。
步六弧隽带属下值守朝堂,刚看到太后一行,身旁的斛洛真卫士问道:
“军将,太后驾临,需不需要通传朝堂诸公?”
步六弧隽低声呵斥道:
“少废话,快,跟我迎接太后!”
说完话,小步快跑,带着十几名斛洛真卫士,迎上太后。冯太后没有说话,也没有表情;步六弧隽与随行卫士行军礼,而后,如他人一般,跟在后面。
走到朝堂大门口,内行内小放下肩舆,钳耳庆与王琚扶冯太后下地,直接走进朝堂,后面跟着两个内阿干、拓跋丕、拓跋贺、牛益得、步六弧隽。留下的内行内小守卫殿门,而三郎卫队、斛洛真卫队则将大殿包围,警戒内外;十几个凑热闹的内三郎、内阿干,则与内小一起守门。
一行人就在皇帝的咏经声、众臣的慷慨陈辞中,簇拥着冯太后,走进朝堂。众臣愣了,乙弗浑愣了,坐在坐榻上,不知所以。大殿除了脚步声、咏经声,再无其它声音。
皇帝拓跋弘察觉有变,睁开眼看到太后一行,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冷颤,浑身一个哆嗦。当见到冯太后平静、柔和的目光,惊喜万分,又冷静下来,神情肃穆,离开坐榻,跣足拱手,低头问安:
“母亲,你来了!”
这时候,群臣才清醒过来,纷纷离开坐榻,跣足伏地高呼:
“臣恭祝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群臣没有默契,声音杂乱不齐。冯太后继续前行,说道:
“众卿平身,坐下说话。”
群臣这才找到默契,齐齐伏拜,同声恭贺。冯太后再说平身、坐下。乙弗浑先是惊讶,而后怀疑,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冷静下来再思考,现在能做些什么?无论做什么,都不妥当,不如耐心等待,看太后想做什么,再随机应变。
一行人走到中央坐榻前,冯太后拉住皇帝的手问道:
“咏《金刚》?”
皇帝:
“是啊,母亲,咏经能让我平静,不烦躁!母亲,快来坐!”
钳耳庆与乞伏居急忙上前一步,将横放的桌几调转方向,将大坐榻一分为二。皇帝拓跋弘拉着冯太后坐上大榻,冯太后居左,皇帝居右,虽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母子二人小声论佛经,如晨钟暮鼓,敲打着群臣的心。
这时候,王琚站在坐榻右侧,打开诏书,斜对乙弗浑所在东面、左面,朗声咏念道:
“太后诏曰:乙弗浑谋反,着即拿下。”
拓跋丕、步六弧隽、拓跋贺、牛益得拱手行礼,高声回应:
“遵旨!”
步六弧隽挥手,殿外跑来几位斛洛真卫士,而拓跋丕、拓跋贺、牛益得更快一步,直接上前,将乙弗浑从坐榻上拉下来。乙弗浑初听太后圣旨,以为听错,惊诧不敢相信。等众人扑上来,这才醒悟过来,全身颤抖不止,嘶吼道:
“太后、皇上,臣冤枉啊!臣冤枉啊!”
乙弗浑想要跪地求饶,却被拓跋贺、牛益得架起,随步六弧隽向殿外走去。步六弧隽看了一眼王琚,王琚手做刀状,轻轻挥洒;众臣虽低头,却都是一个哆嗦;如谷浑洪全身糠筛者,不在少数。
冯太后停止论经,用微微颤抖的嗓音,柔声说道:
“老身临朝,只为稳定朝局,避免僭宋惨剧再次发生。乙弗浑谋反,罪在一人,与他人无干。”
听到“老身”二字,一部分参加过入殡仪式的大臣如赵黑等,仿佛想起曾经的“孤儿、寡母”几字,想起悲伤不已而跳入火堆的太后,不由潸然泪下,低声啜泣。
等冯太后说完那一句话,啜泣成片;独孤尼醉中恸哭,再次伏地。在此情绪影响下,群臣皆伏哭,皇帝拓跋弘泪流满面,冯太后用手巾不住擦拭涌出的泪水,而钳耳庆、王琚、乞伏居等,站立一旁,无声抹泪。场景与拓跋丕觐见太后,十分相似。
群臣哭过,虽气氛哀伤,却没有了刚才的惊惧、恐慌。冯太后说道:
“众卿平身,国事紧要,坐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