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第48章 火生于木

    冯太后话题一转,说道:

    “皇帝,眼看小弘就要学会说话,该选人陪伴了。孟母择邻而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周围有什么人,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子,不得不慎哪!”

    魏帝弘想起自己的纨绔伙伴吐万安国、步六弧定国、乙弗乾归,不由笑了起来,回答道:

    “母亲所言极是,绝不能找绮襦纨绔!”

    冯太后笑了,拿出一张纸,说道:

    “这是王琚、张祐等闲来无事,列出的大族细目,你我各选一家!”

    一张纸密密麻麻,魏帝弘头大,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提起笔,先划掉代人家族,其次小家族,包括裴氏、薛氏。再提笔,划去王家、刘家,这两家在南边比较兴旺。想了想,又划去崔氏、李氏;崔氏因为崔浩国史案,不合适;而李氏,似乎朝堂姓李的多了些。

    划到最后,剩下张、陈、杨、黄、吴。选哪一家呢?想起了杨惠富的砭石柴胡汤,想起了杨思福与赵黑,魏帝弘欣然写下,恒农杨氏。弘农的弘字与魏帝弘的弘字相同,需避讳,故改为恒农。

    冯太后没想那么多,在亲戚里找,无非王、杨、冯。冯家人丁单薄,还称不上大族;王家明显不合适,最后也是选了恒农杨家。母子二人看到对方给出的结果,都笑了。

    冯太后说道:

    “看来,道理都很简单,不牵扯到一己之私,没有太多不同。”

    大魏最有名的杨姓是仇池氐王杨氏,恒农杨氏虽然人丁兴旺,在魏为官的名臣、名将不多。冯太后的母亲,乐浪王氏的表姐妹的丈夫杨懿,仅是个小县令,魏帝弘想了想问道:

    “杨懿?”

    冯太后:

    “杨懿不行,是其长子,名杨播,人长得整齐,知礼守孝。现在这个年头,知礼而孝之人太少,所以僭宋才会有萧墙之祸。皇上用人,不可不慎啊!”

    杨播年十五,人品、学识不错,就是年龄稍小。魏帝弘说道:

    “母亲所言极是。木、子李,木、昜杨,还有这对双木林。萧者,艾蒿也,从艸。木居少阳之位,春气和煦温柔,弱火伏其中。故木以温柔为体,曲直为性。是否还需一个李?”

    魏帝弘隐含未提的是,其生母为李氏,而皇子小弘的生母,亦为李氏。冯太后回答道:

    “皇帝学问大涨,最近读什么书?”

    魏帝弘:

    “读《说文》、《易》。”

    冯太后说话的同时,取出一张纸,草草看过,说道;

    “嗯,李敷的弟弟李奕很不错。”

    李奕年近而立,人品、学识、家世都很不错。魏帝弘回答道:

    “如此甚好,暂擢杨播为内行内小,李奕为中散,陪伴小弘左右。选谁为阿干?”

    冯太后回答道:

    “张祐吧!”

    魏帝弘:

    “嗯,张阿干乃官宦之后,很合适。”

    皇帝家的条件比寻常大族好得多,从李夫人有孕,便精心挑选侍奉之人;为了胎教,相应的礼、乐、诗、书,皆有要求。如今皇子小弘学说话,更是严格,不能出差错。

    离开中宫回到西堂,皇帝拓跋弘疲惫不堪,浑身如散架一般,头又开始疼。昏昏沉沉睡了一晚,好了很多,却还是不舒服。就这么说病不是病,说不是病又全身不自在,持续了很长时间。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在位423-452;生死408-452)在位期间,是大魏开疆拓土的大时代。经过三十来年的征战,结束了群雄乱战局面而一统北方,与刘宋南北对峙。那是真正的将士时代,四处征战,四处劫掠,得来数不胜数的牲口、奴隶、财货。

    太武皇帝晚年,因国史案,诛杀崔浩、李顺等门阀千余人;南讨的时候,几乎抢光了淮北各州,世人皆用千里无鸡鸣来形容。大胜的同时,魏军遭遇瘟疫,死伤惨重。

    后来,发生正平惨剧,景穆太子拓跋晃、拓跋焘与拓跋余不明不白死去,而拓跋翰被宦官宗爱诛杀。大魏记载,拓跋晃忧惧而死,拓跋焘与拓跋余被宗爱弑杀;刘宋记载,拓跋晃被谋杀,而拓跋焘忧愤而死。世间传闻,无论崔浩还是拓跋皇帝家,都遭了报应。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即位之后,偃武修文崇佛,与民休息。事实上,因为劫掠所得,也有资本休养生息。可以说,这次南讨的军资,也是太武皇帝时劫来的家底。

    不管因什么原因,此次南讨,太后、天子、百官、公卿、权贵,达成一致,善待新附,不允许劫掠。然而,将士却不这么看,不认可什么报应,都想发财,都想劫掠,争议由此而起。

    是不是将卒战意不高,无从知晓,而冀青战场胶着,是不争的事实。东路将士焦躁,谋臣、将佐想尽一切办法,设法劝降。就这么一个一个城长围攻打,什么时候才能打完?虽然天子与朝堂诸公并未催促,可主将慕容白曜很急。

    与中路军相比,东路军简直名誉扫地。平民百姓只看结果,谁会关心冀、青与徐、兖有什么不同?兵卒虽然清楚战场状况,而看法与平民百姓差不多;只听说中路军的好,怎么东路军天天死人,却没有战功、没有财货。而且,谁都不知道,一座城要围攻多久,还要死多少人。怨言由此而起,而逃兵,明显比中路、西路多。

    十六、七年前,太平真君末(约公元450年),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克鲁郡,鲁郡太守崔邪利及其两个女儿归附大魏,其中一女便是刘休宾的妻子崔氏,而崔氏还带着年幼的孩子刘文晔。

    慕容白曜得知此消息之后,上表请求,将崔氏与刘文晔带到冀州,又从北海找来刘延和的妻、子,一同带至梁邹城下。青、冀坚城多,而大魏游骑强,基本上控制了坚城之外大部分地域。守军只能固守,等待虚无缥缈的增援,根本不敢出城作战。

    刘休宾站在城头上,与城下的妻、子一起放声痛哭,答应以历城降;又秘密派遣主薄尹文达出城,到历城观看国军形势。此国军意指大魏军队。

    慕容白曜筑长围困城而隔绝内外,起塔楼居高而箭矢射击;冲车往返,撞击城墙;偶尔,也会组织先登敢死,扛云梯爬城肉搏。

    等尹文达观看过历城攻防战之后,慕容白曜才正式开始谈判。

    尹文达问:

    “刘休宾父子实力雄厚,所控郡县连成一片,实力不比大州弱;如果束手归化,不知天子加何赏叙?”

    慕容白曜回答道:

    “休宾在南为臣,官爵如此之高,若能卸兵甲望风归降,非但你能得富贵,他也能与妻子团圆。纵使休宾不惧围攻,难道说,也不顾怜其妻、子?其妻子在升城,卿可亲去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