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三百六十七章 《千字文》始编

    又一日过。

    傍晚,鲁犁又有好消息来,说是,鱼鹰舟做好了。

    李孟羲惊讶,能这么快?

    昨天没做好,今天一天行军却做好了,难不成,是行军之时,在车上做的?

    一问,还真是。

    前边有人提了行军时,一人拉车,一人车上干活的做法,匠营推广了这个方法,白天也能做活儿。

    这不,鱼鹰舟就是这样在一个白天被木匠们用木板给拼成了。

    叫上关羽刘备之后,“鲁犁,船在哪?走,拿上,咱去河上试试。”李孟羲迫不及待要一看成果。

    鲁犁跑回去,眨眼间,便扛过来一艘小舟。

    跟李孟羲记忆中的一样,这小船是成H形的,左右两个船舱是香蕉形状的。

    李孟羲好奇,木匠们用木板做成的小船,密封性是如何保证的。

    鱼鹰舟很轻便,鲁犁扛着就能轻松扛走。

    李孟羲总觉得,鲁犁把船做的小了点。

    可能是因为见过真正的鱼鹰舟,印象深刻,所以才能感觉的到细微的差别吧。

    再去妇孺营,看渔网如何了。

    分发给妇人们编网的活儿,妇人们白天行军,也在车上边照看小娃娃,边就编渔网,编出了渔网十三副,效率很高。

    鲁犁扛着船,再有一些士兵带着渔网,一群人浩浩荡荡朝河边走去。

    鲁犁扛着的鱼鹰舟,船体很奇怪。

    所有人都惊奇,这么小的一个小船,能浮在水上吗。

    今日扎营,离营地五里多,斥候探得,有河。

    走了五里,见一大河。

    鲁犁把鱼鹰舟从肩膀上拿下,小心翼翼的放水里。

    鱼鹰舟下水,下水之后,一下就出现了问题。

    首先不知怎么搞的,这船一边高一边低,其次,可能是船舱做的有点小,浮力不够,入水线很深。

    李孟羲隐约觉得有些不妙。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木匠们第一次做船,能保证不漏水已经十分难得了。

    船在水上放了一会儿,没沉。也就是说,没有进水。

    “谁水性好?上船试试。”李孟羲向众人问道。

    立刻,就有一名士卒自告奋勇出来。

    这个会水的士卒走到河边,趟着水走近鱼鹰舟,一脚往上踩了上去,就这一脚,鱼鹰舟被一脚踩的一边一歪差点沉到水下去了。

    士卒慢慢的爬上鱼鹰舟,一脚踩着一边的船舱上的挡板,晃晃悠悠的站稳,最终,虽然船舱都快完全没进水里了,但是,足够证明,如此轻量化的船只,能经受的住一个成年人的重量的。

    还不错。

    站在船上的士卒,没多久,很快因为船进水了,船往下沉,被迫跳进了河水中,李孟羲微微点头。

    鱼鹰舟还是从下面漏水了,原因是船底的榫接结构不够紧凑,有水渗到船舱里了。

    一群没做过船只的木匠,第一次做船,漏水正常,第一次就能把东西做好才是意外。

    虽然鱼鹰舟下水不消三分钟就结束了使命,但今天渔网多,足有十三张大网。

    士卒们三五一群背着渔网,提着木桶,分别向上下游去捕鱼去了。

    昨日用一张破网捕鱼,李孟羲还兴高采烈,今日网多人也多,能捕到更多的鱼,捕鱼的场面更壮观,李孟羲反而兴趣寥寥。

    昨天不知道能不能在河里捕到鱼,而今天很清楚的知道一定会有很多鱼,这就是差别。

    当能预料到结果之后,就缺乏了一点期待感。

    李孟羲觉得捕鱼有些无聊了,架不住弟弟非要去跟着看。

    “哥哥,俺们去看逮鱼不?”弟弟拉着李孟羲的胳膊晃啊晃的。

    “哥哥,咱俩一路去看逮鱼吗?”弟弟锲而不舍。

    “走!”李孟羲就想看着河水好好发会呆,拗不过弟弟,只好站起来,拉着弟弟的手,带他去上下游看人家撒网去。

    “玄德公,关将军,我们去了。”李孟羲跟刘备关羽二人说了一声。

    刘备关羽看着他哥俩,面带笑意,“别到水边,当心掉河里。”刘备告诫。

    李孟羲挥了挥手,示意听到了。

    就算刘备不说,李孟羲也会防备着水边的。

    又不会游泳,真掉水里,铁定完蛋。

    无名河流水域宽阔,河边捡起石头随便往河里一丢,就能听见扑通的一声响。

    可见水是很深的。

    人家在撒网捕鱼,撒网的时候,弟弟欢快的尖叫,网拉上来,弟弟还是开心的乱嚎。

    李孟羲有心想说,你这么大声音,有鱼也给惊跑了。

    跟着士卒们沿着河流向上,有时好几网不见鱼。

    这很正常,在岸边撒网本就不好捕到鱼。

    不久后,终于有一网网到了鱼,大人们把网翻开,网里有一只小螃蟹。

    战兵把螃蟹拿起,伸手远远的朝李孟羲哥俩这边递。

    “是什么吗?”弟弟很想去拿,又不敢去。

    “自己去拿。”李孟羲摸了摸弟弟的头,“记得说谢谢。”

    得到李孟羲的许可,弟弟欢快的跑了过去。

    像是得到了了不得的宝物,弟弟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螃蟹。

    “哥哥,你看!”弟弟跑回来,眼睛笑成月牙了,高高的举起手,让李孟羲看他拢在手心的小小的一只螃蟹。

    李孟羲就看着,小螃蟹伸出钳子就要往弟弟手指上夹。

    “……当心,螃蟹要夹你了……”

    李孟羲话还没说完,弟弟就哎吆了一声。

    螃蟹夹到他手了。

    弟弟气呼呼的把小螃蟹捏起来,准备好好教训它,李孟羲不厚道的笑了。

    捕鱼一直持续到了傍晚,今日鱼获依然不少,李孟羲跟着的这一张网,大人们网到的鱼有小半桶,少说有三二十斤鱼。

    从这一张网推断,十三张网,网到的鱼加起来,两三百斤鱼。

    砖头跟着在河边跑,他玩的很开心。

    此时,砖头手里,除了一只小螃蟹外,还有一只奇怪的两鳍带刺的鱼。

    这种鱼李孟羲认识,前世家乡的堰坑里,就能钓到这种身上逮几根刺的鱼。

    家乡称这种鱼叫嘎ya,这种鱼属于常见的淡水鱼,不同于草鱼和鲢鱼,这种有刺的小鱼长不了太大,其属于食肉鱼类。

    嘎ya鱼体内小的鱼刺很多,吃起来不太方便,但是炖鱼汤很好喝。

    炖鱼汤的话,鱼和醋是绝配,再加点葱姜蒜花椒叶,就那么一炖,味道绝美。

    想着想着,李孟羲都要流口水了。

    弟弟一手拿着小螃蟹,一手拿着带着刺有些扎手的小鱼,他看哥哥手中什么也没有,觉得哥哥没有东西玩,有点可怜,于是,很懂事的把小螃蟹给了哥哥玩。

    谁要玩会夹手的螃蟹,李孟羲嫌弃的看了一眼弟弟递来的螃蟹,不好拒绝弟弟的好意,只好把螃蟹拿到手里。

    今日鱼获不错,但缺乏保存手段,鱼不能久放。

    大人们在河边把鱼处理干净,然后,踩着落日的余晖,提着桶回去了。

    鱼获的分配,民夫营依然是没有的,因为民夫营没有能平等分配的编制基础。

    对于的分配,李孟羲有点计划。

    关羽的前锋八百人,每日奔袭,累的狗一样,得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这些鱼除了给妇孺营留下的一些以外,正好让关羽给捎带回去。

    鱼用麻绳一串串穿在鳃上穿起来,一串七八条鱼,拎起看着很喜人。

    东西虽然不多,但关羽乐开花了。

    这活像走亲戚的时候,走一趟临回去的时候捎带点东西。

    晚上,白水煮鱼,味道太寡淡了。

    要么像日本鬼子那样,把鱼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撒上粗盐颗粒,或许味道好一些。

    如果有酱,芥末,味道就更好了。

    芥末,芥菜旮瘩,汉代应该有的。

    倭人所谓的鱼生,在中原饮食发展的早期阶段早就有过,古人把生鱼片,生猪腿切片烤了吃,称之为“炙”。

    在中原的食物加工技术发展成熟之后,有了更多更好的烹饪方式之后,鱼生之类的落后吃法便被淘汰了,只有倭人还以吃生食引以为傲,还说什么传统。

    当天晚上,妇孺营除煮粥以外,照例是有一灶专门来煮鱼汤,李孟羲带着弟弟盛了碗鱼汤,喝了一口,腥味很重,李孟羲再一次感慨,要是有花椒叶多好啊。

    几乎没怎么放盐,白水鱼肉,还不如烤着好吃呢。

    鱼头好像没人要,李孟羲于是就捡了三四个大鱼头,他跟弟弟吃鱼头吃的很开心。

    晚上,吃完饭,照例去练兵。

    随着练兵的进行,李孟羲回忆到的军训相关的细节也越来越多,越练越顺手了。

    刘备在一旁正大光明的偷学李孟羲的练兵术,这就不说了。

    屠匠营和渔营已立。

    需要屠宰牲口的时候,屠夫们需要的工具,除了吊牲口的三角木架,还有用于分肉剁骨的桌子,桌子木匠营已经在做了,要不了多久,就能做好一些方便剁肉的桌子。

    桌子到底能有多好做呢——只用做一个木板,再在木板上掏四个洞,洞里插上木棍,桌子就成桌子了。

    车辆是性价比极高的运输工具,有人力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屠夫所需的工具有桌子,木架,还有杀猪刀,斧头之类的小工具。

    有了车辆,桌子正好放在车上,搭建三脚架的木杠也可以放车上。

    屠夫营所需的东西好凑,渔营,即,专门的捕鱼队,需要的工具就不太好弄了。

    捕鱼队需要网,需要渔船,需要盛鱼的篓子,需要刮鱼鳞的刮刀。

    网和篓子最好解决,渔船虽说第一版渔船下水没两分钟就沉了,但做出堪用的渔船也就是几天的事。难点在刮鱼鳞的刀具,刀具只有环首刀可选。

    对刮鱼鳞这样细微的工作来说,环首刀太笨重了一点,太影响效率。

    李孟羲很清楚刮鱼鳞用什么刮比较快捷方便,在菜市场见过很多,人家刮鱼鳞是用很小的水果刀那么大小的小刀,再不行,用剪子刮鳞也是一样的。

    想到了刮鱼鳞的工具,李孟羲突然又想到,傍晚河边处理鱼的时候,鱼肠鱼鳃啥的,都直接扔河里了。

    一条鱼,肠子内脏鱼鳃啥的,占据鱼体重的三分之一,就拿今日来说,今日十几张大网同时捞鱼,估计网到的鱼有百十斤,也就是说,百十斤鱼,处理之后,有三十来斤的鱼肠鱼鳃之类的就丢掉了。

    鱼肠鱼鳃人肯定是吃不得的,吃了说不定还坏肚子。

    可是,这么三十斤鱼肠鱼内脏,好歹也是很难得的蛋白质,在蛋白质稀缺的年代,扔了多少有点可惜。

    要不,养个鸭子?或者养一只下蛋母鸡?

    按照能够捕鱼的频率,和捕鱼的数量来看,捕到的鱼宰鱼剩下的肠子鱼鳃之类的,再怎么说也足够喂一只生蛋的鸡鸭。

    好吧。

    可以不用消耗任何粮食,军中可以多养三四只鸡鸭鹅……鹅就算了,这玩意儿吃的多,还他喵的咬人,不养鹅。

    此事可行。

    鸡笼鸭笼什么的根本不成问题,那么多木匠,做不出一个鸡笼,见鬼了。

    有了鸡,就有了鸡蛋,李孟羲看着弟弟消瘦的小脸,想到弟弟有鸡蛋吃了,李孟羲脸上露出了笑意。

    可是,行军多久了,遇到多少村落,没见鸡叫狗叫。

    说汉末乱世,说千里无鸡鸣,竟然不是夸张手法,而是真的,行军千里,不闻一声鸡鸣。

    但愿,随后行军会遇到一些村落吧,然后顺便买些鸡鸭给养起来,养鸡鸭下蛋给弟弟吃。

    怕此事忘了,当晚李孟羲睡觉之前,把之记下。

    “古之行军,第五种补给方法。

    为蓄养。

    每日捕鱼,杀鱼之后,遗留鱼鳃鱼肠等多达几十斤。

    鱼鳃鱼肠人不能吃,可用于喂养下蛋鸡鸭,不耗口粮一两而每日可得蛋。”

    李孟羲又学到了一种厉害的后勤补给方法。

    其实,这个蓄养法,还真的有人用。

    据说,成吉思汗的骑兵的马匹就能源源不断的产马奶,依靠这些马奶,成吉思汗的骑兵解决了后勤问题,只要有草的地方,马就能吃草,人就能喝马奶。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是冷兵器时代唯一一支摆脱了后勤限制的军队,于是才能来去如风,才能一口气打到欧洲。

    换由其他需要后勤的军队,断然做不到一个劲儿往前打。

    李孟羲悟到了一个强悍的补给法,此战法,囊括了成吉思汗的补给法,更是结合中原环境和大军目前状况,想到了蓄养鸡鸭的方法。

    一夜过去。

    从那场大雨的雨夜开始算,雨夜之后,第一天,为了休整,全营停了一天;第二天,开始安排教书先生,第三天,鱼鹰舟下水,入水就沉。

    这是第四天,终于要拔营了。

    一早,刚吃完饭,一群人就被刘备送来了。

    这群人,有屠夫,有渔人。

    然后,这群人中,李孟羲唯一认识的人,就是那个老屠户,屠信。

    “老人家,屠户营,就由你暂任营正,如何?”李孟羲走上前跟老人攀谈。

    “敢情好!”老人很爽利的直接应下了。

    随后,由鲁犁交付老人一辆板车。

    李孟羲又稍微交代了下营规,诸如晚上同营之人,扎营一处,还有按十人一什,按什分配帐篷之类的。

    随后,是渔营,即,为了组建专门的捕鱼队,刘备把民夫营中老练的渔夫们找来了。

    新做好的板车,第二辆板车就配备给了渔营。

    渔夫们捕鱼的所有用具,渔网装鱼的篓子之类的,全部可以放在车上。

    车是分给渔夫们了,李孟羲交代网可以放车上。

    然后,拿着渔网的渔夫立刻就把渔网往车上一扔,李孟羲看的皱眉不已。

    这样扔垃圾一样乱扔,网岂不是全缠在一起了,用的时候还得解,多麻烦。

    这样断然不行。

    李孟羲打眼一扫,看不出一群渔夫之中,有谁是出类拔萃的,这些人全都是一个模样,全都是面目黝黑,一脸憨厚的农人模样。

    想来,在汉代的生产力条件下,大概是很少有专门以捕鱼为生的专业渔人的,大多主业还是农民,捕鱼不过是副业而已。

    民夫营和战兵营和辎重队,是组织度相差很悬殊的三部分。

    最有纪律的,无疑是关羽的部八百多战兵,其次,是辎重队。

    然后,是民夫营。

    民夫营纪律极差,连队属都没怎么划分好。

    让把渔网往车上放,就都往车上丢了,乱成一团,毫无纪律性,可见一斑。

    从减轻负重压力的方面来看,渔网放在空车上,最为合适。

    可从管理方面来看,因为渔夫们会把网一股脑车上乱放,李孟羲索性就不让往车上放网了,渔网让人背着。

    谁背渔网,铺盖可以放在板车上。

    铺盖卷乱放无所谓,渔网乱放就缠一起了。

    粗略了安排了渔营的事务之后,李孟羲再三交代,车上不能放渔网,问渔营营副,那个身材高大脸上一道长疤的人,问他记清了没。

    此人竟有些口吃。

    “听……听……听明白了。”

    此人回答之时,李孟羲抬头看,发现此人不仅口吃,说话的时候还有点紧张。

    不至于吧,跟关羽说话紧张倒也罢了,关羽那个很有压迫感的身高,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场,还情有可原。

    李孟羲自付,我就这么高一点的一个小娃娃,你怕个锤子。

    至于吗这么胆小吗,就算是木讷的鲁犁,虽然拙于言辞,但当时让鲁犁管木匠营的时候,鲁犁可没有紧张。

    李孟羲隐约感觉,渔营挑的这个人,好像不太适合。

    没得办法。

    有事,找内行领导内行,也不一定能行。

    就拿渔营来说吧,李孟羲找一个真正的渔人来管理渔营,可渔夫没有管理能力。

    主要是缺人。

    至于人才,得慢慢培养了。

    比如鲁犁,现在匠营事务繁忙,鲁犁一个小小木匠,熟悉了匠营事务之后,能管理起所有的事,都不用李孟羲去多插手。

    渔营等一段时间,也会走上正轨的。

    今日教弟弟写字,李孟羲想了想,

    “嗯,今天学,鱼,就学这个字了。”

    弟弟听说学鱼,挠了挠头。

    “是这个吗?”弟弟从被子里,是掀开被子,从被子里把一条死鱼拿了出来。

    李孟羲顿时一个卧槽没喊出口。

    这家伙把鱼放被子里了啊。

    昨天,大人们网鱼的时候,把一个小螃蟹和一只嘎ya鱼给弟弟玩,弟弟拿在手里都不放了。

    在吃饭的时候,李孟羲问弟弟,要不把螃蟹和鱼烤了吃,弟弟偏不要,非说要拿着玩。

    这可好,昨晚睡觉也忘了问鱼丢哪里了,原来是拿着鱼睡觉了。

    好在螃蟹离了水,早被折腾死了,不然,一只小螃蟹在被窝里乱爬,感觉不要太酸爽。

    “赶紧把鱼丢了,不然咱的被子腥的就不能睡觉了。”

    弟弟抓着鱼看了两眼,发现鱼不会动了,“奥。”弟弟奥了一声,把鱼丢到了车外。

    鱼这个字,依然是很典型的象形文字,说其典型,是因为李孟羲一下就想到小时候学的语文课本上,学到鱼这个字的时候,课本上配的插图了。

    鱼字体是从真正的鱼本身演化而来的,但是,显然不是从刚被弟弟丢下车的那条嘎ya鱼演化而来的。

    鱼这个字体,中间的田字,是鱼鳞的象形。

    而嘎ya鱼,身上没有鳞的,或者说,是鳞非常细,看起来就像是没有鱼鳞而已。

    鱼这个字,是鱼平放着的的象形,嘎ya鱼平放着,也和鱼的字体相差很远。

    李孟羲猜测,鱼这个字体,是由鲤鱼或者草鱼演化来的。

    这么猜测的依据有如下。

    其一,鲤鱼和草鱼是中原地区原生鱼种,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最为常见的鱼种。

    鲤鱼,黄河鲤鱼鼎鼎有名。

    在上古,自黄河流域繁衍开来的华夏原始部落文明,最容易接触到的鱼就是鲤鱼。

    其次,是鲫鱼和草鱼,有大片的鱼鳞,一眼就能看出片片分明的鱼鳞。

    对文字诞生初期的古人来说,记录象形文字会抓住实物最突出的特征来记录。

    如果鱼鳞细的看不出来像是有鳞,鳞片不突出,古人是不会有动力在象形文字中特意保留鱼鳞的结构的。

    故,鱼这个文字,一定是由有大片鱼鳞的鱼种演化而来的。

    如果中原地区,没有鲫鱼和草鱼或其他大片鳞甲的鱼种,而只有泥鳅,带鱼之类的带状鱼的话,那么象形文字中的,yu就不可能是【鱼】的字体,而会是一种长形的字体。

    综此考虑,李孟羲认为,鱼这个字,就是从鲤鱼演变来的,甚至,是从黄河鲤鱼演变来的。

    逆推文字演变过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更有效率的教弟弟学字。

    鲤鱼是吧。

    李孟羲眉头微皱,然后用手沾了一点水,在犀面大盾上,用水画了一个三角状的鱼头,然后,是菱形的鱼身,鱼身是一片一片的鳞甲,最后,是鱼的w形的尾巴。

    李孟羲画好。

    “哥哥,这不是鱼吗?”弟弟一下就认出这是鱼了。

    最完整的鱼的形象,画完就是这样的了。

    可随后,又是怎么一步一步简化成【鱼】了呢。

    中间的部分好理解,鱼鳞越画越少,越画越简练越抽象,最后就简化成一横一竖把一个方框分割成四部分来代表鱼鳞了。

    鱼的尾巴,也好推测,完整的鱼尾巴,是一个【w】形状的,然后越写越简单,就变成了四个点了,最后,四个点就进一步变成一横了。

    唯一让李孟羲不好理解的是,三角形的鱼头,是怎么越写越复杂,变成了撇横撇了呢?

    想不明白,没办法,只能让弟弟死记硬背了。

    “来,砖头,哥哥教你鱼怎么写。”

    李孟羲一笔一划的教弟弟如何把鱼这个字写好。

    汉代的yu字和简体字不同,下边还是四点水,不是一横,李孟羲给弟弟解释说,那像不像四个水滴,鱼从水里拿上来,会不会滴水?

    弟弟一下就理解了。

    李孟羲独特的教法,弟弟学起来很快。

    鱼这个字,弟弟一会儿就学会了。

    弟弟还问,为什么鱼中间是田呢,是不是就是说,鱼的鳞就像田那样,一块一块的。

    李孟羲笑了,汉字的优势就是如此。

    鳞次栉比,这个成语,就是说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很整齐。

    虽然,田字,与鱼字中的田,演化的本来不是同样的事物,但最终,演化成了同样的字体。

    鱼鳞和田地,有着同样的属性,整齐,排列,区分分明,等等。

    象形文字很有趣味。

    李孟羲没有教弟弟整齐是什么意思,弟弟就已经自己学会了,像田和鱼鳞那样的,弟弟已经有了整齐的意识,只是不会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而已。

    既然鱼教了,花鸟鱼虫,也顺便教弟弟好了。

    李孟羲去想花鸟鱼虫其象形字体是怎么演化来的,一想,霍,没有思路。

    李孟羲此时,很想找块殷商时期的甲骨,看看象形的花鸟鱼虫是怎样的。

    考古李孟羲没得兴趣,通晓文字渊源,对文字教育大有裨益。

    因为没能想到花鸟虫这三个字的甲骨文是什么样的,李孟羲就没能教好弟弟。

    弟弟一会儿就能学会了鱼是怎么写的,但是学【花】【鸟】这两个字,学了一上午,弟弟还是没记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