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拒绝飘零,我活捉了糜夫人

第124章 笑出强大

    吕布肝完转射机,又开始肝砲。

    可是刚回到桌案前,就有人来报,袁术又开始作妖了。

    吕布忙带人登上城墙,察看敌情。

    东、西二门外,敌军分成数十股,开始掘堑围城。

    西门的敌军,在峄阳里以南约两里处,锹镐并用,挖呀挖呀挖,企图与围城之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同时环绕西城及其自身军营的大型堑壕。

    很显然,袁术想用这种方式,一方面达到围城的效果,一方面阻止葛峄山驻军的袭击。

    而且,原来驻扎在北门的刘偕部,也被调到西门外扎营。

    他与乐就,各司其职,一个负责打援,一个负责攻城。

    东门,倒是没什么变化。

    还是梁纲部在城下蹲着。

    他也学乐就和刘偕,挖了两道手拉手的壕沟。

    一道围东城。

    另一道,与北城墙齐平,防止小山大营的驻军偷袭。

    至于南门,那真可谓重兵云集了。

    袁术亲自坐镇,自不必说。

    张勋、陈纪、李丰三部都在,加起来足有三万余人。

    就这,还没有算上正陆续赶来的雷薄和陈兰部三万人马。

    从白门楼上望过去,敌军东西连营十余里,向南一直延伸至泗水两岸。

    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观,远超夷陵之战前的季汉大军。

    其中,陈纪部在西,李丰部在东,张勋部在二人身后的中间位置。

    而袁术大营则靠近泗水,牢牢控制着水上交通,确保辎重粮草的运输通畅。

    当然,也方便战局不利时,随时跑路。

    南门外各营,除在营地外围掘壕自守外,并没有专门去挖围城的堑壕。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下邳南门将成为袁军进攻的重点。

    吕布在白门楼上看到这一幕,也不免有些心焦。

    负责守卫南城的侯成与陈瑀二人,更是面如土灰。

    侯成道:

    “据斥候探报,袁术命麾下士卒,正在城外大肆砍伐树木,造作攻城器械。

    恐其攻城之日不远矣。”

    吕布道:

    “彼自寿春而来,道途甚远。

    如冲车、临车、楼车、轒辒等攻城之具,运输不便,非临时制作不可。

    所幸葛峄山在吾手中,而城下树木不多。

    若要造制足够的攻城器具,非是易事。

    以吾观之,苟无十天半月,绝不可成。

    虽然如此,吾等亦当小心应对,免误大事。”

    陈瑀见敌营旗幡招展,人头攒动,想起了在寿春被袁术猛捶的往事,心中立刻胆寒起来,道:

    “南城守兵不足三千,而敌军数万。

    这如何能敌?”

    吕布道:

    “公玮先生莫慌。

    南城墙长仅两里有余,敌兵虽多,焉能齐至?

    城墙之上,有垛口五百余。

    每个垛口宽不过三尺,高不过二尺五寸,仅需一名士兵防守足矣。

    垛口间距不足九尺,需两名士兵防守。

    如此一来,全部防守所需士卒当在一千五百余人。

    而吾派驻南城的守兵总数在两千五百余人,尚余一千人,刚好可以作为后拒部队。

    而敌兵攻城之时,所用云梯,通常宽不过三尺。

    就算整个城墙全部排满,其数亦不过一千四百余架。

    则吾军正面之敌,总数当在一千四百余人。

    两军人数相当,然吾军有城墙为依托,占据地利之便,较之敌军,胜算更大。”

    陈瑀听他这么一说,顿时又来了精神,道:

    “君侯智算,吾不及也。”

    吕布道:

    “虽如此,亦不应掉以轻心。

    自今日起,汝当亲率部曲,与侯将军一道,谨守此城。

    袁术虽骄狂,其麾下智谋之士尚不在少。

    若有一二人献策,趁守兵懈怠之际,发动突袭,则大事去矣!”

    陈瑀虽不喜吕布,但更讨厌袁术。

    这几日,他见城外的自家庄园被祸害殆尽,心中别提多难受了。

    故而坚决守城之心,他还是有的。

    此番经吕布开导,他原本恐惧的内心,也慢慢有了些底气。

    为进一步增强他的抵抗之心,吕布又道:

    “公玮先生但守此门。

    若战事紧急,吾当亲率士卒,与汝同仇。

    况吾新创二物,皆为守城之利器。

    一旦搬上城头,只需少量士卒,即可大量杀伤敌军。

    汝可无忧也。”

    陈瑀兴奋道:

    “此二物何在?”

    吕布道:

    “尚在探究之中。”

    陈瑀一听,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又萎了。

    吕布补充道:

    “不出十日,必成。”

    陈瑀闻听此言,又兴奋起来了,道:

    “如此甚好!

    初平四年,吾在寿春之时,就想给袁术一点厉害瞧瞧。

    奈何时不利我,让他躲过一劫。

    今幸君侯为吾后援,区区一个袁长水,何足道哉!”

    在场众人,都知道陈瑀色厉内荏,领兵之能,敌不过曹性,还偏偏就喜欢舞刀弄枪。

    今儿见他自吹自擂,一个个都像看小丑一般看他表演。

    而陈瑀竟浑然不觉。

    像他这种人菜瘾大的货色,吕布岂能不知?

    但眼下实在无人可用,只能捏着鼻子听他胡咧咧。

    不但如此,还要盯着他,不能让他一冲动,干出些利敌而不利我的蠢事来。

    吕布巡视完四门防守情况,心中稍安。

    他策马回到府中,继续闭门肝图。

    这次是砲图。

    砲,在后世叫抛石机。

    早在战国时期,这东西就已经用于战争了。

    只是,那时候不叫抛石机,也不叫砲,而是叫藉车。

    藉车与转射机、连弩车一样,都是墨家的杰作。

    大概是技术还不够成熟,或是后世之人没能把老祖宗的绝技传承下来,到了秦汉时代,鲜有抛石机用于实战的战例。

    东汉末年,真正把抛石机用于战争的,不是别人,正是官渡之战中的曹操。

    袁绍被他扔过来的石头砸得够呛,遂给抛石机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霹雳车。

    吕布之所以知道这东西是如何构造的,是因为他曾看过武经总要。

    为啥看过武经总要,就能记住这东西是怎么个构造呢?

    因为这本书上有图。

    而且,说真的,构造并不复杂。

    最简单的砲,名为单梢砲。

    既然是砲,就得有底座。

    单梢砲的底座就是一个木架子。

    木架由四根斜柱、两个平面木框,以及柱顶的两根横梁组成。

    两个平面木框,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上小,下大,各由四根木头首尾连接而成。

    整个木架呈梯形,放在地面上,相当牢靠。

    光有砲架当然不行,还得有动力系统,不然那么重的石头,根本发射不出去。

    所谓动力系统,其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小学生都知道的杠杆原理。

    整个动力系统,由一根转轴和一根抛杆组成。

    转轴也是木头做的,形状像一根发育过度的长条形丝瓜,圆滚滚的,两端架在柱顶的横梁之上。

    抛杆穿过转轴的中部,方向与其垂直。

    抛杆的顶部,缚有绳索连系的皮窝。

    石弹就放在皮窝之中。

    抛杆的尾部透过转轴,露出的部分大约是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上系有多条绳索。

    绳索很长,足有数丈。

    其数量根据砲的大小来定。

    小型的砲,可能只有几条。

    但大型的砲,那就多了,可达上百条。

    每一条绳索,需要一到两人同时拉拽。

    试想一下,几百人同时拉拽绳索,其产生的力道有多大?

    难怪袁绍的楼车都能被砸得稀巴烂,不得不哭着跑回河北去了。

    吕布一边画图,一边想象袁术被砲轰击的场面,不由得笑出声来。

    这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