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拒绝飘零,我活捉了糜夫人

第135章 亡灵序曲

    吕布顶盔掼甲,来到前殿。

    陈宫、庞袭等人早已到齐。

    侯成道:

    “城南敌军正生火造饭。

    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攻城。”

    吕由道:

    “东门外敌军也是如此。”

    赵庶道:

    “西门也一样。”

    陈宫道:

    “吾来之前,已经去城上看了一圈。

    估计天一亮,袁术就会下令攻城。”

    庞袭道:

    “没想到李业前脚刚走,袁术后脚就要下手了。”

    吕布道:

    “彼数万大军,顿兵城下已有近十日,日费粮饷数千石,焉能不急?

    也好,迟打不如早打。

    吾等已准备多时,任彼施展何种手段,皆一无所惧。

    汝等马上回去,各守所在。

    东、西二门虽非敌军进攻的重点,亦不可大意。

    袁术狡诈,若变佯攻为真攻,汝等莫要中其圈套。”

    说罢,他又对魏续道:

    “汝总领后拒近两千人,当分兵派将,以为诸门后援。

    若有用时,应随时补上,切勿迟延。”

    魏续道:

    “君侯放心,我早就准备好了。

    诸位将军,谁要是被打残了,别不好意思说,赶紧派人通报一声。

    我老魏替你们顶住!”

    诸将皆笑。

    宋宪道:

    “君侯,诸将皆可杀敌建功,吾独空守北门,无事可做。

    请君侯调我去南门。

    袁术不来则罢,来了,我必擒此贼,以慰君侯。”

    李邹也道:

    “宋将军所言极是。

    也请君侯把我调到南门。

    高迁亭一战,我麾下将士伤亡殆尽。

    此仇不报,更待何时?”

    吕布见他二人请战,笑道:

    “汝二人守把北门,虽无战事,肩上的担子,却也不轻。

    北门乃是通往葛峄山的门户。

    只要这条道路通畅,就能与彭城、小沛、郯县等地始终保持联络。

    若此路断绝,则下邳立成孤城。

    汝等切勿不以为意。

    况每日自夹道运输各种物品到葛峄山,随行的民夫走卒,亦难免不会混入敌军奸细。

    汝等要严核行人过所,莫要使敌人细作得逞。

    一旦敌军攻城失利,想要撤退之时,汝等与葛峄山驻军一道,皆有追歼穷寇之重任。

    以此观之,何谓无事耶?”

    宋宪、李邹二人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敞亮了一些,领命而去。

    吕布分派停当,绰戟上马,带着陈宫、侯成等人,赶往南门。

    待到了白门楼上,他放眼一望,袁军各营,皆灯火辉煌,将黑夜照耀得如同白昼。

    五万余人同时埋锅造饭,别的不说,那烟火气,隔老远就能呛得你喉咙发痒,想咳嗽。

    袁军麾下将领各自为营,每一营下又分设若干小营,每一小营约有百人。

    而生火造饭,以一什为基本单位,共用吹器和粮食。

    则每一小营约有十处饭灶。

    全军五万余人,估摸着有五千余处饭灶。

    也就是说,有五千余处烟火,在黑夜中同时闪耀。

    不得不说,那场面十分壮观。

    星星点点的火光,自城南延伸至泗水两岸,仿佛是一条熠熠生辉的长龙,静静地守护着沉睡中的大地。

    然而,这一片祥和的景象,却掩饰不住残酷的现实。

    时刻一到,所有的灯火将瞬间熄灭。

    取而代之的,是厮杀,是铁血,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吕布不敢怠慢,转身迈步,开始对战前的城防,做最后一次巡查。

    新增敌楼七座。

    新增出楼四座。

    新增行楼十座。

    新增转射十处。

    新增木栅、塞门刀车各三个。

    其余滚木礌石等一应所需之物,皆已备齐。

    各处人员,亦皆到位。

    第一批直面敌军的,是侯成部二百余人和陈瑀部曲一千三百余人。

    后拒部队七百余人,也是陈瑀部曲,半数在城楼之上,随时补充伤亡,半数在内城墙下集结,待命出发。

    民夫千余人,半数在城上,辅助将士抗敌,半数负责转运各种物资。

    城门处,由侯成亲率麾下三百余精壮士卒和民夫二百余人守把。

    吕布对备战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非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人数少了点,以及单梢砲尚未改进成功。

    他从城墙东头走到西头,正在角楼里询问士卒,是否已对转射机驾轻就熟时,就听见咚的一声巨响,犹如平地惊雷,瞬间打破了四周的宁静。

    紧接着,万响齐发,震天动地,顿挫的鼓声,如山崩海啸般,席卷而来。

    吕布抬眼望去,但见敌营人头攒动,知道对方要开始动手了。

    此时,天已微明。

    他快步返回白门楼,准备指挥战斗。

    敌军二通鼓罢,所有参与攻城的士卒皆已集结待命。

    攻城部队以白门楼为界,分东西两部分。

    排在最前面的,是张勋部的弓箭手千余人。

    他们是负责掩护攻城作战的。

    弓箭手的身后是李丰部四千余人。

    其中三千人面朝城墙,分三排,每排千余人,皆负土挑担,显然是准备填塞护城河。

    另有千余人,独自成阵,拥两辆冲车,直面白门楼。

    不用说,他们是专门来破坏城门的。

    李丰部的身后是陈纪部三千余人。

    也分为三排,每排二十队,每队五十人,各拥一架云梯,通计六十架云梯。

    陈纪部的身后是张勋部六千余人。

    分六排。

    前三排,每排十屯,每屯一百人,各拥一辆云车,通计三十辆云车。

    后三排,与陈纪部同,通计六十架云梯。

    而袁术乘坐的巢车,位于进攻城门的李丰部后方。

    其前后左右各有张勋部千余人为护卫。

    整个队伍,人数虽多,却井然有序。

    全军掩映在旗海之下,簇拥在车梯之旁,手持利器,目露凶光。

    随着鼓声的戛然而止,战场瞬间陷入了可怕的安静。

    没有人敢大声喧哗。

    甚至战马都自动闭住了嘴巴,放弃了嘶鸣。

    然而,这片刻的安静,不是真正的安静。

    所有人都知道,这安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沉寂。

    一旦被打破,爆发出来的,将是毁天灭地的力量。

    他们神经紧绷,屏气凝神,等待着下一刻命运的裁决。

    然而,战鼓终将再次擂动。

    三通鼓响,袁军各部立刻随旗帜所指的方向,踏步向前。

    大地开始颤抖。

    尘土开始飞扬。

    一里地外,速度很慢。

    一里地内,渐渐加速。

    战鼓迅疾,如狂潮涌动。

    战旗翻飞,如雄鹰振翅。

    满身黑衣的士卒,仿佛暗夜中的亡灵,喧嚣着向城墙蔓延而来。

    吕布远在白门楼上,都能感受到如寒冬凝霜一般的杀气。

    陈宫、侯成见状,皆紧咬牙关,死命控制住想要颤抖的身躯,以免被人发现。

    吕布扫了二人一眼,哈哈大笑。

    他已经很久没有打过这种大仗了。

    上一次遇到数万人的阵仗,还是在黑山脚下。

    他已记不清在张燕军中,往来冲突了多少次。

    他只记得,赤兔马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今日的战鼓声,一如昔日般响亮,瞬间唤醒了他战斗的渴望。

    他体内的血液在沸腾。

    他手中的方天戟在颤动。

    旧时沙场的记忆碎片,骤然拼接成一幅幅壮烈的画面,令他血脉偾张。

    他的眉梢猛然挑动,目中精芒犹如利刃出鞘时的寒光,锐不可当。

    袁术匹夫!

    来吧!

    今天不是你死,就是你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