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长歌

一六一、后顾之忧

    “那你的意思是说,食我大唐俸禄的朝臣,有背叛的嫌疑了?”

    说到这些,李治轻松的表情,让李恪有些怀疑,这皇上看来真是不在乎叛逆啊,放过了自己,还能说是因为兄弟手足之情,可对普通官员也是如此反应,看来若不是因为无才无能,就是胸怀大志,根本不在乎啊。

    而当今天子,怎么看,也不像是无才无能之辈。

    在当时的大唐,若说是为了皇位争端而行叛逆之事,到不在少数,而只是单纯的为了钱财而投了敌国的,还真是少之又少。李治之所以不惊讶,是因为刚刚心里充斥着思念,而忽略了这些,其实在大唐,即使是贪官污吏,都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为官的,都清正廉明的很。

    “看来你也不清楚到底是谁啊?不过朕在兰州,能对朕构成威胁的,寥寥无几,这朝臣之上,朕还是相信的,地方官员,知道朕在此的,三哥,你说会有谁呢。”

    李治说着,不禁想起前些日子,大理寺卿唐林发来的警示,而如今李恪也如此说,那最大的嫌疑,岂不就是凉州刺史赵持满了吗。

    可李治并没有锁定这个人,他甚至都没有相信公孙大德,这些地方官员,知道他在此的,也就这么几个人,若说是甘州的李显得,倒是有些可能。可甘州本来就是重点所在,量他李显得,也不会不知道皇上对他的态度,公然起兵,定然会遭到屠戮。

    李治却忽略了,李恪哪里来的消息,要知道,李恪的手下,也就是李治的手下。缘何他竟然比李治,还要先得到消息。

    “皇上,如今的局势,明着是风平浪静,可谁也不敢说吐蕃直到现在还不清楚我大唐的动向,那不太可能,不过他也不太可能知道我大唐的具体准备步骤和出动的军队的人数,大唐与吐蕃的边境本来就陈兵最多,如今此一役,定然惊天动地。而如今四周的凉州、甘州、肃州等州,定然也与以往不同。若说是几州同时叛乱,似乎不太可能,不过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知道了,我已经往几州派出了斥候,准备截获其与吐蕃之间的通信往来。皇上可以耐心等待。”

    “恩,做的好,朕不想在外面打仗的时候,背后让自己的人捅上一刀,时间紧迫,这几天之内,也许局势就会发生变化。三哥,你准备一下,朕有意让你拱卫阴山一带,那里你最熟。”

    李恪愕然。

    说是拱卫,可皇上初定的就是两线作战计划,那岂不是要让自己挑起两战中的一战,这样的重任,李恪是想都不敢想的。

    “皇上,这朝廷之上能征善战的兵将不知几何,何必--”

    李恪还没有说完,就被李治止住,他如何不知道李恪的顾虑。毕竟李恪曾经作乱,若是领兵,难保不会有人说闲话,进谗言。

    但正是这样,李治才更要用李恪。本来李治不杀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才能,这几年也没有少利用他平定边关,可如今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际,虽然李恪可能比之那些老臣,少了实战的经验,但胜在脑子清明,他既然能颠覆大唐的江山,难道还连一个小小的突厥还拿不下吗?

    也就是李治,才认为是小小的突厥。

    要知道大唐时期,突厥虽然不是最强盛的时候,但地域之广阔不下于大唐,虽然人口稀少,但民风彪悍,又是草原上的民族,都是有血性的汉子,总的来说,并不是好对付的。

    实际上大唐只是在名义是天府之国,天府之国又怎么了,边境还不是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被骚扰一番,虽然程度都不大,但这种影响非常恶劣,就像是大唐对于突厥的试探,根本就不敢反应一样。

    但明理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突厥因为他们族人的特性,多是几百人组成一个小队,装成盗贼骚扰大唐的边境,这种人数少,规模大的战略,让大唐无可奈何。这就如同鸡肋一般,不出兵围剿,徒让突厥这等猖狂,丢了大唐的面子,可若是出兵,没有对方的数倍人马,恐怕是追不上他们的。

    “朕这次只想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场,若是后方让朕分心担忧,那岂不糟糕,三哥,说句实话,这朝廷之上忠臣良将多如仓栗,但唯有你,才是朕最最信任的人,朕亲征吐蕃,后防定然空虚,京城遥望,三哥不但要拱卫北方,而且要牢牢将突厥的兵马扼杀在阴山以北,万万不可让突厥人踏上我大唐的半寸土地,而朕知道这很难,但朕也相信,凭借着你与突厥多年周旋的经验,定然能完成朕的重托,给大唐的百姓一个安定的天下。”

    说是两线,其实重点还是放在吐蕃这一面,而从皇上的话语之中,李恪可以推断,皇上大概是想灭掉吐蕃,而重挫突厥吧。毕竟大唐即使如今,也不能轻易的说灭掉两大国就灭掉了吧,怎么也要考虑一下周边小国的感受不是。

    皇上说到这个份上了,李恪还能说什么,无论有没有这个能力,都只能竭尽所能,希望能完成皇上的嘱托吧。

    “三哥,你说,大唐经过此役之后,全天下的人,又会怎么看大唐呢,毕竟大唐号称礼仪之邦,一直以来都很少主动出兵,而如今,即使有在完美的理由,大多数人还是知道,这次是我大唐的开边策略。这么一来,朕是不是让大唐的声誉,受到了损害呢。”

    皇上奇怪的言论让李恪感觉到好笑,自古以来,哪个皇上不是以自己的版图来衡量功绩的,又有哪一个皇帝,是不喜欢侵略征战的,而如今大唐强大如斯,若是一直安分守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过活,那反而让天下的人,将大唐的皇帝当成了懦弱无能之辈,想当初汉武帝,扬大汉天威,恩泽遍地,又有谁指责过他贸然的军事行动呢。

    李恪并不知道,实际上所有的人都不清楚,如今的皇帝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看起来经过了十年,李治已经成长成了一个合格的,甚至极为优秀的君主,他已经能够把握住朝廷,国家的平衡。可从另一方面来看,一直住在深宫之中的李治,很少接触这个现实中的社会,所以他的思想还有很大一部分并未改观,因此,贸然挑起战争,李治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有些忐忑。

    毕竟,他以前生活的,是一个和平为主题的社会。

    其实说白了,战争打的是什么,战争其实也是一场赌博,压上自己的筹码,去赢取最大的筹码,而一场战争的大小程度,更多的取决与利益的分配程度。像如今来看,只有将吐蕃纳入大唐的版图之中,才对大唐最为有利,这就意味着丝绸之路大唐可以把握住更长,可以与外层的更多国家交涉,而且可以忽略掉西方的威胁。因为在大唐的西方,能成气候的,也就只有如今张牙舞爪的吐蕃了。

    “皇上,您现在应该想的是,等我大唐将吐蕃拿下之后,皇上又该如何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呢,要知道,吐蕃的土地大多贫瘠,甚至还比不上高句丽新罗一带,皇上想必不会视其如高句丽一般对待吧。”

    李恪不好明说,可他确实在提醒皇上,因为吐蕃地域之大,前所未有,若是全数化为大唐所有,那这片土地上的土皇帝,又该是谁呢,要知道,吐蕃一处,要比大唐所有的州府都要大。

    “算了吧,如今还没有开战,我们就在这里讨论战后的问题,实在是有些托大了,与吐蕃一战,形势不容乐观,朕知道自己有些心急了,可朕也是不得不为之。只有希望朕的军队,能够继续战无不胜了。”

    一时间,两兄弟不禁沉思起来。

    可未来的事情,即使是李治,也算不出来。他只知道,自己的手中,握着大唐崛起的命运,他只知道,他不能让中华复兴,却有机会,能让大唐,让中华民族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引领改变世界的潮流。

    李恪在这里一坐,就是小半天的时间。

    等他出了寝宫,才发现日头已经偏西了,路途中忙碌的人群,谁也不看他,都在为皇上准备晚膳。

    就是这样忙碌而又单调的生活,李恪知道,每一天,皇宫里都是这样,即使出了皇宫,依然如此,这个时候的他,突然有了一种庆幸,庆幸自己最终还是没有登上皇位。否则,如今坐在殿内忧愁的,就是自己了。

    李恪如今已经不是那种有雄心大志的人了,而他也看得出来,皇上的雄心大志,似乎也是有特殊原因的,从这些次与皇上的谈话中可以看得出来,皇上其实,也并不喜欢战争。

    这样的结论,说出来,恐怕也只有李恪自己会信。而且只是在心里信而已。

    转了一个墙角,李恪轻轻的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他终于探了皇上的心思,虽然不太明了,但应该能够拿到杨雁的那份名单了吧。

    PS:今天本来还有一章,不过写那章的时候,脑子糊涂的很,自我感觉不好,所以决定改改,与明天的一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