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海侯

第3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汪直期待着李正给自己惊喜,然而此时此刻的李正却有了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自己竟然真的成为了导致历史车轮变轨的小蝴蝶。

    只不过,这种程度的变化,这种程度的危机,就不是自己能轻易撼动的了,于是,李正下意识的看向了眼前的汪直。

    结果,发现自家舅舅正安安稳稳的坐在椅子上,用好奇的目光观察着自己。

    那状态太悠闲,太淡定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是一个面临危机的人能表现出来的。

    这种反应,李正能想到的就只有一点,汪直已经胸有成竹!

    作为西厂的特务头子,汪直会怎么应对呢?

    有句话怎么说来,拿惯了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再联想厂卫的一贯作风,李正瞬间感觉背后冷飕飕的。

    “舅舅,你该不会是要对文官动手吧!”

    汪直呵呵一笑,微微点了点头,看向李正的目光带上了赞赏,殊不知,看着汪直那张欠揍的脸,李正都想拿把56冲给他突突了。

    “舅舅,你手中有项忠、项经作奸犯科,贪赃枉法的证据?”

    听到李正的问题,汪直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一样,开始放声大笑,李正从这笑声中感受到了浓浓的自信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疯狂。

    “西厂抓人,不需要证据!”

    西厂抓人,不需要证据?上一个这么说话的人是谁来着,76号抓人,不需要证据,只需要抚恤金是吧。

    周瑜缺的是箭,难道你就非得学着曹老板让诸葛亮给他带过去?

    送死也不是这么个送法的!

    “舅舅,现在知道项忠他们准备什么时候上疏了么?”

    “下个月初一的朝会上!”

    听到这个回答,李正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没错,项忠这个糟老头子在给自家的舅舅挖坑啊!

    ………………

    如果自己记得没错,成化三年自家舅舅入宫的时候只有八岁,到现在成化十三年,也不过只有十八岁。

    自家的舅舅心思缜密,心狠手辣,行动果决,确实是天赋异禀,否则也不可能在宫中脱颖而出,但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二十岁都不到的年轻人。

    比行动,整个京师都未必有人比汪直更强,但是比起阴谋诡计,比起挖坑,斗心眼,年轻的汪直怎么可能是那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油条的对手。

    “怎么,你觉得有问题?”

    汪直的话音中带着明显的不悦,但是李正已经不在意了,略微思索之后,李正缓缓的说道。

    “舅舅,你觉得他们就非要串联不可么?就算真的需要串联,今天是正月十三,距离下个月初一的朝会还有整整十七天,真的需要这么久的时间么?”

    前一秒怒火中烧,下一秒心悦诚服,他只是年轻,而不是傻,相反他比绝大多数人都聪明!

    李正的两句话,足够将汪直点醒!

    厂卫的声名确实不好,也确实劣迹斑斑,但是历史悠久的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建立才几天,人手还都没有来得及招募,爪牙也没有散布出去。

    相比较锦衣卫和东厂,西长既来不及立功,同样来不及犯错。

    没有功劳固然不好,但是没有过错的话,文官们能弹劾他什么,没有真凭实据,只有夸夸其谈,上疏了又能有什么用?

    要知道,真正能决定汪直命运的从来都不是文官,而是皇帝朱见深。

    对于朱见深来说,李子龙能随意进入皇城、宫城已经触及了他的底线,设立西厂对他来说是刚需。

    西厂明显无过,却文官们就先沉不住气的群起而击之,这只会让朱见深认为自己设立西厂很对。

    但是,故意留下这半个多月就不一样了。

    但是,汪直一旦真的命令西厂的爪牙们大肆出击,无疑给文官们的攻讦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朱见深刚需的是西厂,而不是汪直。

    就算这一次不会拿下汪直,但是这一波操作下来,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这些种子却会种下,等到有一天刚需解除了……

    短短两三息的时间,汪直的神情变得极其严肃,两颊的肌肉在不停的抽搐,双拳也开始咯吱作响。

    看到舅舅这一副样子,李正老老实实的没有再说话。

    自家这位舅舅不是祥林嫂,李正不相信,自家这位在青史留名的大太监不知道该怎么做,没必要在他的面前班门弄斧。

    大概一刻钟的时间,汪直终于从那种暴怒的状态下恢复了平静,接着,起身,准备离去。

    “李正,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给我么?”

    “舅舅,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让汪直直接愣住。

    先是眉头皱起,然后眼睛微微的眯起,手中的拳头攥紧又松开,接近半刻钟之后,汪神情彻底舒展开来。

    然而,再次看向李正的时候,眼神里却满含了疑惑和迷茫,这样的一句话可不是李正这家伙能说的出来的。

    然而,思量良久之后,汪直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询问,只是朝着李正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

    李正原以为汪直会很快的再次返回,就某些事情征求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然而,一连三天,汪直都没有再来李府,不仅自己没来,也没有人派人来寻找自己或者询问建议。

    对此,说不失望是假的,毕竟三天之前,自己真的给汪直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原以为已经在汪直的心中留下了重要的位置。

    但是失望的同时,也让李正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现在能被晾,以后未必就不会,老祖宗说得对,靠山山倒,靠人人走,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

    李正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喃喃自语。

    焦躁、疑惑、迷茫、不安等等情绪消失了,接着李正迈步走入了李瑞病逝之就从来没有走进过的书房。

    当天晚上,李正在书房睡去,几行歪歪斜斜的字在烛光下影影绰绰。

    与皇帝的关系很重要,如果皇帝站在自己这一边,就可以放手做事,否则,会很麻烦。

    这终究是封建——君主集权的巅峰,除非……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我们的未来,在星辰大海……

    让哥伦布见鬼去吧……

    接下来的几天,李宅大门紧闭,几乎断绝了和外界的所有联系,李正和李府就好像被整个世界遗忘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