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海侯

第6章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再想想汪直描述杨晔时候的态度和语气,李正就有成把握杨晔不是这种实力派,但是,如果杨晔偏偏出了例外呢,毕竟人家祖上阔过,大名鼎鼎的“三杨”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重要的是自己已经明确的拒绝了汪直,无法再获得他的直接庇护,万一招惹了这样一个实力派军方大佬可就麻烦了。

    必须找个人帮自己确定一下楚杨晔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如果顺便还能再提供一部分杨晔的相关信息就更好了,于是,好消息和坏消息清晰的摆在了李正的面前。

    好消息:这里是京师,是大明的心脏,能知道杨晔情况的人绝对不少。

    坏消息:知道情况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却着实不多。

    汪直这个特务头子肯定知道,而且在自己的提示之下,大概率已经掌握了杨晔的部分情况。

    但是,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李正真的不想通过他的渠道去了解……

    而除了汪直之外,李正能想到,而且有可能帮助自己的就只有两个人。

    在刑部观政的候补官员费瑄,以及督团营的抚宁侯朱永。

    ………………

    费瑄,看起来样貌堂堂、博古通今,而且以观政进士身份在刑部观政的他大概率掌握了杨晔案件的准确资料。

    问题在于,这家伙有前科啊,在李正的眼中,告密者、二五仔的身份已经贴在费瑄的脑门上了。

    风口浪尖上,这家伙就敢打着探望的名义跑到自己这里传信,鬼知道自己去完了,会不会把自己也给卖了?

    相比较费瑄这个多少让李正不太放心的二五仔,抚宁侯朱永无疑就好了太多。

    李正未曾蒙面的亲爹李瑞是朱家的家丁出身,作为亲兵随朱永征战多年,作战之时护佑朱永身侧,替朱永挡下了数不清的刀枪剑戟。

    而李瑞也因此,落下了一身的伤病,否则也不会在三十多岁的壮年就从京营转入锦衣卫,饶是如此,也没能让李瑞活过四十。

    虽然李瑞早在两年之前就病死了,但是这份情谊,朱永却没有忘记,逢年过节也从未忘记过汪氏和李正这孤儿寡母。

    这位身份够高,地位够稳,人脉足够广,更重要的是深得朱见深的信任,朱永或许不知道杨晔到底是什么案子,但是他肯定能查到杨晔的真实职位和身份。

    不过,朱永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因为朱永会帮助自己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便宜亲爹留下的情分。

    李正相信,凭借李瑞遗留的情分,在不威胁朱永自身的情况下,朱永肯定愿意帮忙。

    但是情分这东西终究不是无限的,李瑞终究已经死了,用一次就少一次,如果全部用完了,自己就失去了一张真正的底牌。

    当然,这并不是说,朱永这边就绝对不行,而是要由自己来判断,因为这件事麻烦朱永到底值不值!

    费瑄还是朱永,一时间李正陷入了一种犹豫不决的境地,直到汪氏派来的仆役敲门,李正才发现天已经黑了。

    从仆役的口中确定没有人来知会自己之后,李正也没有失望,他很清楚作北镇抚司是没那么好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昭狱和北镇抚司,是有明一代皇帝最强硬、最方便、最安心的手段和底牌,而自家的舅舅终究不是皇帝。

    李正不担心汪直会食言,但是到这个点还没人来知会自己,那么入职北镇抚司最快也要明天了。

    “母亲找我?”

    “是的!”

    “这个时候……”

    李正的眉头不禁皱起,脑门上也挂满了问号。

    汪氏对自己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可是,除了照顾和呵护,汪氏几乎没有对自己提出过任何事情,以至于正对汪氏的印象还停留在原本李正的记忆。

    为什么偏偏今天专门寻找起了自己?

    事有反常即为妖啊!

    然而,这个念头刚刚升起,李正自己就笑了,这是跟汪直斗心眼斗魔怔了,母亲召唤儿子难道还需要什么理由么……

    “母亲在哪里?”

    “正厅!”

    几十息之后,李正来到了正堂,看到了正带着笑意看向自己的汪氏,随后在汪氏的示意之下,规规矩矩的坐在了汪氏的旁边。

    “正儿,我看你舅舅走的时候并不是太高兴,他走后你也把自己关到了屋子里,你们两个吵架了?”

    原来是因为这个,李正恍然。

    无论是汪直,还是自己,都没有刻意的隐藏行为,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汪氏亦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询问一下,简直再正常不过。

    “母亲,没什么,舅舅希望我按照他的安排路子去走,而我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

    汪氏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询问这所谓的路到底是什么,只是轻轻的说道。

    “嗯,正儿,按道理娘不应该要求你什么,但是有一句话,我还是希望你能够记住。”

    “请,母亲明示。”

    “你舅舅还是很关心你的,他独自一个人在宫中苦熬了这么多年,才有了如今,我希望以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你能记住,他终究是你的舅舅。”

    听到这句话,李正惊愕的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位看起来温婉贤淑,温柔细致,看起来与世无争,人畜无害的母亲。

    ………………

    在自己主动摊牌之后,自己和舅舅汪直未必会起直接的冲突,但是亲情已经让位给了利益和利害关系,也就是说,在事实上两个人已经分道扬镳。

    然而,知道这一点的其实只有自己和汪直。

    其他人或许能从表象看出点问题,但是剩下的可就不好说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自己本就是当事人之一,清楚自己内心的决定,单纯的依靠观察,就算是李正自己,也未必能判断出两个人终究会走向不同的道路。

    判断出了两个人注定分道扬镳,也就意味着呈现在汪氏面前的,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

    一边是自己唯一的孩子,另外一边则是自己唯一的弟弟,两边都是骨肉之情,这是一个何等残酷,何等艰难的选择题。

    普通的家庭主妇,能看透问题本质的就已经凤毛麟角,而,汪氏不仅看出了自己和汪直之间的分歧,判断出自己和汪直最终会分道扬镳,更是在这种相当煎熬的选择题面前,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儿子的一边。

    这种判断力,这种预见性,这种刚毅和果决,让李正都相当的叹服,然而下一刻,脑海中关于母亲汪氏的记忆开始不停的涌入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