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统:从拯救苏轼开始

第51章 苏过降世

    众人齐声称赞吴希过后,却又陷入到沉默的氛围之中。

    毕竟兹事体大,几位看好吴希的亲长自然还是难免有些忧虑。

    其中苏轼本应该是最为忐忑的那个,毕竟此举原是由他提出,但豁达的性格却让他的心情反倒最是轻快。

    最后,打破沉默的人也是他:“沈公,若我发出此书,你可愿与我一同副署留名?”

    沈立并未犹疑,当即道:“若真如你所说那般顺利,此事自然是有利于冀之前程,更是有利于国家百姓之事,我岂能不愿?”

    苏轼闻言爽朗大笑:“我就知道沈公不是怕事之人,来,且浮一大白。”

    一边说着,苏轼一边端起茶杯,作饮酒之势满饮下肚,引得沈立、孟教授失笑不已。

    郭迎在这过程中未发一言,只有亮晶晶的双眼透露出来的骄傲,显示着她此刻不错的心情。

    之后众人便开始随意聊着天,一会扯到苏轼年轻时的糗事,一会聊到郭迎家中的生意,最后众人还就《西游记》这本书做了一定的探讨。

    当沈立、苏轼和孟教授三人得知此书是吴希所写,还是小小的震惊了一下,虽然他们不常去读这些通俗小说,但对于这一本或许称得上通俗小说中的绝世好书《西游记》,至少还是有所耳闻的。

    不过联想到吴希最近方方面面的出色表现,连最熟悉吴希的孟教授都没有多余反馈。

    五个人一同吃过晚饭,郭迎自请去师娘那里照料,而吴希却是留在了老师身边继续陪同着聊天。

    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习惯了早睡的吴希渐渐支撑不住,瞌睡的上眼皮直打下眼皮。

    沈立和孟教授更甚,后世时间的八九点钟就去睡了。

    而直到约莫午夜子时,后宅中终于传来些令人紧张的讯息。

    师娘王闰之总算要生下那位小东坡了,吴希也就此驱散了瞌睡,陪着精神一直振奋的苏轼继续坐在厅堂中枯等。

    不过小东坡的顺利出生,仍然硬是挨到了寅时,随着声声啼哭传来,第三次为人父的苏轼终于快步走向后宅。

    身份不便的吴希就只留在厅堂之内,继续起了他的瞌睡。

    不过不多时,郭迎便自后宅中转出,兴奋地来到了吴希面前。

    “你猜是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吴希强撑起脑袋,无精打采地回复道。

    郭迎脸上微微露出惊讶之色:“你怎么知道的?你真能掐会算啊?”

    “猜的,猜的。”吴希头脑中终于有了一丝清明,暗自警惕可不能再胡说八道了。

    相师在承平年代可是做不成大官的!

    郭迎也没多想:“的确是个男孩,可爱极了!”

    吴希随意点头敷衍着,转瞬便又趴在桌子上睡了过去。

    郭迎还要说些什么,可低头一看对方似乎已经睡熟,瞬间气恼起来,转身就走。

    不过她走了没多久,却又折返回来,不知从哪里抱来一床被子,轻轻披在了吴希身上。

    伸手抚了抚吴希侧脸,心中暗道一句:“没想到你睡着了也挺可爱的。”

    斗转星移,云随风进,转瞬便已天光大亮。

    一脸困倦、死活趴在桌子上不愿起来的吴希,终于还是被郭三娘硬生生自座椅上拉了起来,

    拖着疲惫的身躯和神游物外的精神状态,在郭迎的悉心帮助下,他终于是完成了一系列洗漱工作。

    经过冷水扑面,吴希终于是有了七分清醒,来到苏轼、沈立和孟教授身边坐定,一起吃起了早饭。

    见吴希一言不发,苏轼本来还想斥责两句,可一看对方浓重的黑眼圈,他这才想起自家弟子趴在桌子上,勉强睡了一夜这个事实。

    “冀之,若是没睡醒,吃过饭后不妨再去睡会。”

    听见老师询问,吴希又是一个激灵,总算驱散了最后三分困意,连忙起身告罪。

    “老师、两位长者饶恕,实在是昨夜没睡妥当,未想起来给各位请安。”

    孟教授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坐下说话。

    而苏轼也点了点头:“为师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昨夜是我对你疏于照料,实在惭愧。”

    吴希憨憨一笑,忙说怪不得老师云云。

    这一遭掀过,苏轼捧起酒杯——这次是货真价实的江南黄酒。

    “沈公,孟公,还有冀之,昨日多亏三位陪同,使我勉强安心度过一夜,苏轼这里谢过了。”说着,他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对面三人自然也是纷纷举杯,一边纷纷推辞不受此谢,一边口称恭喜对方喜得贵子。

    苏轼今天的确是真高兴,即便已是第三个孩子的父亲,但见到幼子出生,又有哪个父亲不是满腹怜爱呢?

    “诸位皆是君子,你们说我这幼子该叫什么呢?”苏轼一时间也是有些没话找话。

    不过一旁沈立却反驳了一句:“子瞻,莫要得意忘形,哪有新生儿即刻取名的道理?”

    在宋时,为新生儿取名往往要待其成长些时日,具体时间各地风俗不一,不过总归是没有当日取名的。

    其中原因自然是怕孩子早早夭折,平白丧了父母爱护之情。

    当然,以这个时代的说法,自然是什么太小的孩子还承受不住名字之类的。

    不过吴希却没想太多,一边往嘴里送着一个包子,一边有些含混地开口道:“就叫苏过呗。”

    孟教授听闻此语刚要训斥,毕竟他一个晚辈哪有在这件事上发言的余地。

    却不料倒是苏轼反应最大:“我说冀之,难不成你真的精通《易经》,这名字我在心中早早想好,可没跟别人说过!”

    吴希微微有些汗颜,暗骂自己又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他连忙解释道:“我是猜的,猜的,老师。毕竟您长子、次子,一次取了‘迈’‘迨’二字,因此我猜测这幼子大概叫做‘过’好些。”

    苏轼还在那里惊疑不定,大门口方向却是有人闯了进来,似乎还听到了之前苏轼略微有些大声的言语。

    “吴冀之这般精通于《易》,却不知是否算到你的事这么快便案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