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统:从拯救苏轼开始

第82章 坐而论道

    听得秦观说出的话语,欧阳修脸上登时一黑,紧锁着眉头不再言语。

    吴希见势不好,赶忙去扯秦观袖子,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辞表述。

    他猜测秦观并非是看不上欧阳修的举荐——开玩笑,如欧阳修这般的地位的人,难道还不配提携一个连功名都没有士子吗?

    那么其人这般生硬的拒绝,多半就是出于过往科举经历的不如意上面。

    前世也是如此,若不是苏轼、王安石等人接连向朝廷举荐,使其渐渐名重,恐怕这位秦少游就要泯然众人了。

    而得到吴希提醒的秦观,也意识到自己言辞间的不妥,于是赶忙告罪和解释。

    “欧阳公容禀,小子并非是不识抬举之徒,只是过往数次科举,连取解都不可得。至今实在是心灰意懒,不愿再为斗米俸禄奔走了而已。”

    张耒也忙从旁帮忙说明:“欧阳公不晓得,少游兄少负雄才、遍游各处山川,却在科考上一再为时势所阻,难以见用于朝堂。数次应举不中之后,便立志继续发奋读书,待有所长进后再行应举出仕。”

    听到两人这样一番解释,欧阳修面上这才渐渐缓和下来,但却不由喟叹不已。

    “老夫当年力兴古文,罢黜太学锦绣之体,所图便是为朝廷更好选人取士。却不料由是而诗赋愈衰,直至如今将其废罢不用,却不知是好是坏。”

    吴希暗自点了点头,这是欧阳修在追思自己稍年轻时的功绩呢。

    想当初他老人家知贡举事,大胆改革试卷评判标准,将华而不实的太学体文章纷纷贬斥,从而造就了嘉祐二年这个千古进士第一榜。

    那一年考中科举并在后来位列高官者的数量之多,实在令后来者咋舌不已。

    “欧阳公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怎么可能非好是坏呢?”吴希轻声恭维道。

    “哈哈,冀之啊,你父便是出在这一榜,你此言似乎有回护先父之嫌啊。”欧阳修玩笑道。

    不过吴希却越发正色起来:“欧阳公,小子是说实话。自唐以来,进士科重诗赋而轻实学,有识之士往往困厄于音律之繁复,往往难以应中。”

    “而欧阳公首倡兴古文,一改往日矫揉造作之文风,又重策论、轻诗赋,以促后来诗赋考察废止,如今看来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

    欧阳修此时也渐渐郑重起来,发问道:“才思敏捷如你吴冀之者,竟也不希望朝廷取士重诗赋吗?冀之你的意思是,如今进士科考察经义,事实上好过以往的考察诗赋了?”

    吴希点了点头:“正是。欧阳公,小子纵有满腹才思,但敢问又有几幅作品,是在科举诗赋条制的重重限制下创作呢?”

    欧阳修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对方继续说。

    “而如今以经义取士,虽不敢说选出者皆是实干之人,然而经学毕竟是比诗赋实用一些的。”

    “冀之凭什么认为经学更实用,不也是考那些书本上的东西吗?”张耒在一旁听到此处,不由想要反驳一句。

    吴希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所谓经学之实,一方面在于经学本身,另一方面也在于经学之运用。敢问诸位仁人君子,经学到底是什么?”

    此时,欧阳修从旁含笑不语,而秦光、张耒,乃至于欧阳棐等人,则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经学自是圣人之学。”

    “不然,经学乃是我辈士人处世之原则。”

    “也不对,经学原是先贤教导我们治世的道理。”

    吴希听罢众人的各有阐发,终于缓缓道出了自己的认知:“诸位说的都对,却也都不全面。经学大旨之学,正可谓是包罗万象。它是人伦之理,也是史学教训;既是文字训诂之学,又是指示实事之学。因此,经义之学优于诗赋小道,其理甚明。”

    吴希并不是依据一己之见乱说的。

    事实上,至近代经学解体,化作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等学科之后,关于经学功用的讨论就不曾停歇过。

    而讨论中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激进者斥其为糟粕,保守者奉其为真理。

    然后,后世学者再怎么争吵,也不能影响经学自汉代以降,尤其是宋中期直至清末,对中国人的深刻影响。

    听罢吴希的表述,欧阳修也不管另外几人是否听懂,便追问道:“冀之认为经学如此重要,那么诗赋便真的一文不值吗?今后经学将会始终作为科举取士之原则,直至千代万代吗?”

    吴希不由得失笑不已:“自然不是这样的。欧阳公,一代人有一代人之使命,一个制度也总有走向衰败的时候。唐以诗赋取士,实重门庭之高低、士林之声誉,虽以诗赋考察之也足矣了。”

    “但时至今日,世界已然大有不同,诗赋便被弃置不用。那么几百年几千年之后呢?恐怕时移世易之下,经学都有可能不复存在了。”

    此言落下,厅堂中寂静一时,似乎众人都还在消化吴希言语中给他们带来的讶异。

    良久,仍是欧阳修叹息一声:“真不愧是写出《维新策》的人啊,如此灼灼见识,似乎能够洞穿一项制度、一门学问的前世今生,偏得你还如此年轻。冀之啊,当年我要让你师苏子瞻一头地,却不知子瞻他们又要让你多少才够呢?”

    得到欧阳修的由衷赞叹和认可,吴希心中不免高兴不已,暗道若是有系统傍身,此时说不得要颁发奖励的。

    然而其人却也不敢居功:“欧阳公谬赞了,这些看法多半是自诸位长辈日常教导得来,或是自书中读出,实在不是小子我一个才能有多出众。”

    这话倒不是假的,他一切超前的认知和看法,绝大多数都是得益于历史学特有的后见之明而已。

    也就是说依靠后世对现世更加全面的认知,来对现世的许多事情加以更加理性的分析。

    也算是身不在此山之中,便能一窥庐山真面目了。

    谁知欧阳修听了他这话,却更是赞叹不已:“了不起啊,不但有这般才能,还能有这番难得心性,冀之你的未来定是前途无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