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统:从拯救苏轼开始

第95章 弓箭价高

    “现行的义勇、强壮之法,到底是好是不好呢?”

    面对曾孝宽的直白询问,帐中站立着的汉子们却都两股战战、不敢开言。

    这一次左龚也有努力的使眼色、打手势,但显然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众人沉默了片刻之后,还是吴希主动出声提点了起来。

    “你们不必怕,有什么说什么便是。说得不好本官与曾察使也不会怪罪,说得好了,我们两个稍后还会有赏钱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一听说有赏钱,果然有几人蠢蠢欲动起来。

    “贵人,俺觉得这义勇、强壮不好。”

    吴希打眼看向对方,只见其人年纪不算小了,按说是绝不该被义勇抽丁抽中来着。

    左龚那边见着此人出声,已然是有些坐不住了,因为这人他看着有些面熟,应该是周边某乡的乡吏。

    仓促之间招来千余人充作义勇乡兵,当然还是有些难度的。

    因此他和平遥长贰们选人的时候,也没有真的按照条例去选人,以至于难免有些年纪大些的混了进来。

    他慌忙便要出声打掩护,不过却被吴希冷冷一眼瞪了回去。

    转过头来,吴希含笑面对发表意见的这人,开眼来问:“你既如此笃定说不好,便该说出个一二三来才行,否则如何能领这份赏钱呢?”

    “是,贵人。俺就是觉得,像他们......俺们这些义勇乡兵,实在是辛苦了一些。您也晓得,俺们不像正经官军那样有粮饷拿,只靠着偶尔发下来的赏钱,实在是难以弥补耽搁家中农活的亏空。”、

    吴希听着不由点了点头,暗道此人倒还是有些见识的,毕竟这一番话说得还算有理有据,可称得上是有水平了。

    见安坐着的贵人朝自己点头,这汉子不由得露出了笑容,暗道自己这一遭果然来对了。

    想自家那婆娘还拦着不让来,不让贪图州县里发的几升粮食来着,可这不就有额外收获了?

    想他好歹做了这么多年的乡吏,虽说也是苦了些、累了些,不过付出哪能没有回报,今天这不汇报就来了。

    其人一边得意想着,一边一拱手便要退回队列之中,却不料又被吴希一句话叫住。

    “本官瞧着你是个会说话的,不妨再多问你个问题如何?”

    此话一出,原本已经有些放心下来的左龚,心中一时间难免再起波澜。

    而那本要退下的汉子,闻言也是当即站定,大概是因为心中还在为刚刚的答话得意着,因此其人倒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模样。

    “贵人尽管来问,但凡是俺晓得的事情,必然是不敢有丝毫隐瞒的。”

    “好,你要不必紧张,本官只是想问你些家中琐事罢了。却不知老哥家中有几人啊?”

    “可不敢当贵人一句老哥。”这汉子连连摆手,而后随意来答,“俺家中还有个老婆子,此外还有一儿一女,儿子尚未娶妻,女儿却是已然嫁了人了。”

    “哦......”吴希沉吟一声,眼神却是看向左龚那边。

    如果说年纪还有的解释,但这人家里还有个到了嫁娶年纪的儿子,又该怎么解释呢?

    义勇、强壮这种苦役,没道理正值壮年的儿子不来做,反而眼睁睁看着自家老爹来负担吧?

    不过这件事总还是有着辩解的可能性,因此吴希也没有当即去质问左龚等人,而是挥了挥手让那汉子退下了而已。

    那汉子原以为还要回答几个问题,这样的话没准自己再答得称意了,赏钱没准还会多一些。

    不过既然贵人已然明确让自己退下,他倒是也不敢再说什么多余的话,却只是一拱手便退到了一边。

    吴希则是继续看向其他人,目露鼓励之意。

    前面有人开了好头,其余人自然是纷纷活跃了起来,一个个都有意来回答问题,进而换取赏钱。

    于是吴希继续招呼了人上来,而后便转而看向曾孝宽,毕竟人家才是正使,得人家当先来提问题。

    曾孝宽此时已然有些百无聊赖,这些人所答的话今天他都不知道听了几遍,心中当然是已经有些疲惫了。

    “你们就只来答本官刚刚提的问题便是。”他终于还是选择了偷懒。

    “贵人,俺也有话说。”片刻后,终于又有一名汉子鼓足了勇气,出列拱手应声。

    “你只按自己的想法说便是。”吴希补充道。

    “是。要俺说啊,这个义勇、强壮之法的确是不便,因为像俺们这些被抽中的,还都要自行准备弓箭,而一把好弓箭可是不便宜。贵人,俺听说保甲新法一旦施行,便能由官府来替俺们买弓箭了,是也不是?”

    看此人面上的期待表情,吴希暗道他可能是这些人里面,难得的一个正经的义勇乡兵。

    毕竟在外人看来,充作乡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家中的活计会被耽搁下来。

    但其实乡兵们最大负担还是在于,义勇、强壮制度之下,手中的家伙——长弓是需要自备的。

    而一把良好的弓并不便宜,至于说能不能去挑个残次品、假家伙什么的......

    真当义勇兵不需要上战场么?这须是面对契丹军事压力的河东路。

    汾州虽不是正经的边州,但义勇乡兵们还是有可能会被抽调到北边来着。

    暗自思考了片刻,他便开言向对方解释道:“按理说的确是这样,虽然制度上弓箭还是要你们自备,但至少开封府那边,却都是官家赏赐下来的官弓箭。”

    对方听得此话,却是一时间既高兴又黯然。

    高兴的是果然与自己听说的一样,等保甲新法施行下来了,可能就不需要自家再去购置弓箭了。

    而黯然的却是,对面的贵人说的明白,制度上还是需要自家自行准备弓箭来着。

    制度这种东西大家却都是晓得的,即便明面上是安民的,都有可能在执行层面变成害民的来着。

    至于说明面上就是不利于百姓的,等到执行的时候还能变得惠民起来吗?

    此地须不像开封府那样,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