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统:从拯救苏轼开始

第102章 调遣人手

    自曾孝宽的吐槽中得到某种猜想的吴希,却并没有将心中所想当即与对方言讲。

    毕竟此事涉及的事情有些复杂,他也实在不敢在没有半点证据的情况下,就在这里信口胡说起来。

    “反正事情也不急于这几天的功夫,不仅是得用时间来麻痹左龚他们,而且我们还得设法调遣些人手过来,这也需要时间的。”

    沉默片刻之后,他也只是选择了出言宽慰而已。

    “调遣人手?为何调遣人手,自何处调遣人手?”曾孝宽难免诧异。

    吴希却是有些无奈,他总觉得对方自出京之后便放飞了自我,堂堂的大宋枢密都承旨,竟总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

    也不晓得是不是临出家门时,把自己的脑子忘在了家中。

    “当然要寻一些可靠人手来的,毕竟仓储之事,最须防止有人狗急跳墙。否则一把大火焚灭所有证据,彼辈蠹虫岂不是反而只能轻罚了?”

    “可是你我这百余人,难道还不够控制一处仓储的吗?”

    吴希看着对方眨了眨眼,并没有立马答话,似乎是在确认对方是真心询问,还是在拿话逗弄自己。

    曾孝宽被他看得略微有些不自在,不过片刻后倒也就反应了过来。

    其人一拍脑袋,尴尬道:“是了,咱们这些人都被人家摸了底的,若是一下子少了太多人,总归是要惹人怀疑。”

    “正是这个意思。不过曾公,人手的事情得您来操心了。毕竟河东路与我有交情的,只有潞州的郭府君,此刻却是鞭长莫及了。”

    曾孝宽自是连连点头:“这是自然,我想办法去安排,冀之放心便是。”

    虽不晓得对方的安排是什么。不过人家曾正使既然许诺,便必定不可能是在诓骗自己。

    接下来,两人又就吴希如何借病取信而后暗中行事,曾孝宽如何假作贪婪接受地方宴饮,总之零零碎碎的事情说完,大约已是半个时辰之后。

    诸事议定,两人终于各自松了一口气。

    曾孝宽看了看一旁闪烁着的烛火,却是难免有些感叹:“冀之,我真是有些想不通,总觉得这事情中满满透露着怪异。”

    的确怪异,吴希心中同样暗暗盘算着。

    经过他们两人的缜密分析,却只觉得这汾州的事情越发让人难以理解。

    召人假作乡兵糊弄曾、吴二人,这本不难理解,毕竟他们只以为是自入境河东以来,便有些懒得理会正事的曾孝宽要到本州。

    因此把事情办得粗糙一些也可以理解,毕竟若不是吴希临时来这边插了一脚,以曾孝宽这些天来做事的惯性,说不得真的会将汾州这一场大戏信以为真。

    亦或是即便并不相信,却也懒得做什么详细的查勘,只是得过且过便行。

    但让人理解的地方在于,召人的同时为什么要与这些假扮乡兵者粮食呢?这些汾州上下的官吏真就这么有良心?

    开甚玩笑,若是真的这么有良心,他们又何必做这等欺下瞒上之事呢?

    而且若发给假乡兵们的粮食,真的是自汾州仓储中取出,那么他们可不就仅仅只是损失钱财了,甚至搭上了损失性命的风险。

    难道说是他们大爱无疆,就想把仓储中农人的膏血还给农人?

    问题是如今既不是什么乱世,今年的年景也算不得是荒旱之年,将国家按正常税率收取,合情合理就该存下以备不时的仓储,无缘无故发给百姓怎么看也都不是好事吧?

    “许是他们在分发给那些‘乡兵’之外,还为自己截留了一些?”

    提出这个假设过后,吴希自己都觉得自己是在胡说。

    这种贪赃的方式并非是没有,将本该全数发放给百姓的钱粮层层截留,这在古代封建社会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

    问题是若要使用这种手段,首先要保证发放的理由和程序都是合规的啊?

    而汾州这次做的事情显然并非是走了合规程序的。

    以这种方式去做贪赃,与直接去仓库中搬钱搬粮没有半点区别,那么何必非要把粮食分发下去呢?

    怕知道自家在贪赃的人太少么?

    曾孝宽自然也是并不认同吴希的这个设想的,不过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出什么缘由。

    “不论究竟是为了什么,终究是这个保甲新法引起来的事端。冀之是如何看待这个保甲新法的呢?”

    “曾公原是深知此法的专家了,我却是有些不敢在您面前露怯了。”吴希笑着答道。

    在保甲新法刚刚推行的时候,曾孝宽正在做如今赵子畿担当的职务,也即是提点开封府界公事,算得上是对保甲法最了解的那批人了。

    “唉,不瞒冀之说,我原是对此法十分有信心来着。不过随着它渐次铺展开来,我却越发觉得心中没底。”

    曾孝宽的说法并不难理解,世间从来没有革新而不伴随着阵痛的事情。

    “其实要我说,保甲新法的内核相较于以前的法度,终究还是要好一些的。仅就这河东界看来,就像王相公所说那样,义勇非单丁不替,强壮皆第五等户为之,实在是太苦了些。”

    吴希对保甲法的评价从来都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确切的知道这个制度,未来会给大宋王朝带来数不清的痛苦。

    接受了一定训练、持有一定武备的乡兵造起反来,其破坏力并不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可以比拟的。

    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是,河东、河北、陕西等路,原本就有成体系的乡兵或者民防力量,且这些体系中的百姓可能还要更苦一些。

    也就是陕西那边靠着蕃地,可以招募蕃人充作民兵弓箭手,那边的百姓才能够稍缓一口气的样子。

    “苦不苦的吧,冀之觉得推行这保甲新法,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百姓的困苦吗?”

    吴希闻言却是不免沉默下来。

    是啊,当朝王相公所推行的变法,主要目的从来都是国富而非民强。

    保甲法施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整饬出一支能够承担一定军事任务的民兵,而不是什么缓解百姓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