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煤老板:从1983开始

第二章天才小子

    上学,放学。

    时间过得很快,新生的张浩宸也逐渐适应了由中年到少年的身份转换,但是在学校他怎么也接受不了,和那些小盆友一起玩打片,滚铁环,转陀螺,跳皮筋,掷沙包,他感觉丢不起那张老脸。

    只好全身心投入到了小学的课本之中。

    于是,奇迹出现了,张小朋友竟然在一周内,学完了妈妈借来的1--5年级的全部课程。

    张浩宸自己都感觉奇怪,是小学的课程太简单,还是重生的大脑开发面积大了,总之感觉课本里的内容太简单了,反正就是看一眼就会的感觉,看来得向妈妈要初中的教材了。

    “什么,小学的知识你都学会了,你这孩子怎么学会吹牛了,一年级才上几天啊,能认识两百个字了吗,乘法除法是二年级的,分数小数三年级才学,四年级学角度量,五年级方程式,那都是循序渐进的,就像你那样翻翻看看,知识就掌握啦,还吹牛,我看你是欠揍。”

    李新月直接拧住张浩宸的耳朵,拿手中的书本就往屁股上拍。

    张浩宸双手护住屁股,“妈,妈,妈,您老息怒,我不吹牛,我证明给您看呀。炕头上那本(穆桂英挂帅),我先给念念,您先看看我认不认字。”“还吹,念。”李新月把书递给了张浩宸。

    张浩宸打开书本,朗诵一样读了起来,张妈在一旁看着,“哟,这小子念的都对,”随手往后翻了十几页,“念这一页,”

    哗啦啦啦,读的都对,没一个错的。

    “妈,要不这样,明天五年级测验,你给说一说,让我跟着考试,我要是总成绩考到前五,你给校长说说,让我上五年级咋样。”张浩宸厚着脸皮说。

    李新月心想,一年级学生根本识不了多少字,这小子却认好多字,难不成,自己生了个天才儿子,于是,点头答应。

    “妈,那明天我要是考个第一呢,”张浩宸又问。

    李新月看着儿子,眨眨眼,“你说,还想要啥。”

    “我要是考第一,以后家里的大小事,你和我爸得听我的,行不行?”

    李新月;“好小子,一会儿不打上房揭瓦。”拧耳朵,上扫把。

    惨叫声吓得院子里玩的小小捂住了耳朵。

    上课铃响了,五年级甲,乙两个班百十名学生搬着自己的凳子,在操场上排队散开迎接测验,几名老师在有条不紊的发着卷子。

    张浩宸跟着妈妈的好友,也是他前世五年级的班主任,教数学的姜玉瑛老师来到了操场上,带他坐到最后面。

    一个年轻的男老师问;“姜老师,哪里来的插班生。”

    “哦,初三李老师的儿子,8岁,今年刚上的一年级,在家里自学小学课程,说小学的知识都会了,直接要上五年级,李老师带过来说帮忙让他参加一次五年级考试,说难难他,杀杀他的狂气。”

    “豁,一年级的小家伙还有狂气,不过8岁个子长得可是真高。”男老师。

    后边两个红着脸女老师,悄悄说;“谁说人家是小家伙,你没听见这一段时间学校的孩子议论大茄子呀。”

    “就是这小子啊,我·,厉害厉害。”男老师伸出大拇指。

    第一场考的语文,教语文的乙班老教师张红英慢慢踱着走到张浩宸的身后,不由的站住着看他做题,却见张浩宸答题,不论是汉字,词语,句子,阅读,纠错,诗词填空,几乎是不假思索,沾手就来,仅仅是最后的作文审了一下题目,也是下笔有神,二十来分钟,语文做完,闲着没事干,在草纸上画起了小人。

    出题的张老师,站在后边初审了一下,不看作文,别的题都对,见猎心喜,“小子,做完啦,让我先审审。”直接收走试卷。

    走到一众老师身边,“二十分钟做完,作文我再看一下,前边的都对。”

    这一下呼啦啦几个老师都围了上来。

    这一下造成了一个奇观,第二堂数学考试的时候,张浩宸做题,后边包括姜老师在内站了四五个老师观摩,但人家张浩宸不憷,不到二十分钟,做完,两个数学老师一看,我滴个乖乖,全都正确,尤其是最后一道烧脑题,平时年级前三的尖子生能算出一步,都很不错了,张浩宸倒好,非但轻易的解出来,而且无聊的又写出另外的两种算法。

    姜老师立刻兴奋地拿着试卷,小步快跑着到初中部找闺蜜李新月。

    后面的几门副课也是,答题快,而且全对。

    这一下震惊全校,学校老师对张妈李新月的恭喜之声不绝于耳。

    张妈李新月高兴的脸上都笑出了褶子。

    揪着张浩宸的耳朵,左转右转,上看下看,:“嗯,除了个子比别人高点,长的帅一些,也没看见比别人多点啥啊,怎么几天时间就把小学知识都学会了呢,我班上一个学生说那天课间,这小子撒尿,在小便池那儿,站着睡觉有十分钟,上厕所的孩子围着他起哄都不醒,从那天回来,我就感觉他变的不一样了,难道是忽然开窍了。”扭头问张爸。

    “这小子随我,跟我小时候一样脑子好。”张爸看着儿子,一脸的欣赏。

    “切~~,你也就读了个小学,五年才毕业,我读的还是中专呢,还随你。”张妈鄙视着张爸。

    “嘶,哎唷,妈,妈,妈,我随你,随你,继承你的聪明基因,您老先松手,再不松手耳朵要掉啦,没耳朵,将来可讨不到媳妇,您就抱不成孙子,是吧,唉哟,好痛。”张浩宸抚弄着耳朵。

    小小藏在爸爸身后,“哥哥,耳朵掉了,让爸爸给你做一个新的。”

    一家人其乐融融。

    别人家里是严父慈母,到了张爸张妈这儿反过来啦,张援朝对俩孩子整天乐呵呵,别说打了,连句重话都舍不得说,反而是李新月严厉,张浩宸打小就皮,在李新月这儿没少挨过揍,什么苕著,扫把,木棒,树枝,打坏了不少,但这小子是越打越皮,李新月是没少费过心。但是儿子这一下突然之间懂事了,读书也开窍了,李新月反而不适从了。

    星期天,张援朝不上班,李新月也没课,四口人在家里改善生活。

    桌子边上,小小流着口水,指着桌子上的菜报菜名,:“哇,韭菜鸡蛋,三麦斤蛋(註,土豆),白萝卜,胡萝卜,海带,哇,肉肉,要吃肉肉。”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像张援朝这样的双收入之家,也是好长时间才能,才舍得吃一顿。

    饭桌上张妈说:“张校长同意了,说这样的才子不能埋没了,让咱们浩宸直接上五年级,明天到学校就去你姜姨的五甲班报到,以后你就是五年级生了。”

    张浩宸点头答应。

    张援朝摸着儿子的头喜笑颜开。

    张小小吃得鼓着两个腮帮子满嘴流油。

    前世的张浩宸对求神问卜,祸福吉凶,莫衷一是,但是经过自己从孜殊寺重生回来这件事,他觉得有些事,你可以不信,但要学着规避。

    饭间,在气氛最融洽的时候,他跟妈妈讲起了条件,“妈,我,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叫张浩宸,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大富大贵,这名字是真好。就是妹妹的名字,有点小气,小小,感觉不好听,以后要是长个一米七的大个子,也叫小小啊,”

    “妹妹像洋娃娃一样,美丽优雅,叫张伊然,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富有诗意和涵养,好听吧。”

    说完他静静地看着张爸和张妈。

    李新月,张援朝,两人同时看向对方,目光里带着惊讶与喜悦。

    “这名,是你自己想的,”李新月看着儿子。

    小张点头,“脑子里忽然出现的,觉得好听,就说出来了。”

    李新月张援朝:“好名字,比你爸(比你妈)起的好听,寓意好。”

    张妈接着道,“儿子,我起的,你的名字就叫张浩宸,我们姑娘就叫张伊然,是吧,依然。”

    “伊然好听,我要叫伊然,妈妈起的名字,哦,哦”,张援朝抱起了直跳脚的女儿。

    帮妹妹改了名字的张浩宸,在风中凌乱,好名字谁起的,以前那个小气点的名字谁起的······

    李新月左手女儿右手儿子,来到五年级报名,很自豪的说:“这是我儿子张浩宸,这是女儿张伊然,伊然以后放学,到这个教室外边等哥哥,记住没。”

    张浩宸开始了苦逼的五年级生活。

    看着儿子那苦大仇深的样子,心疼的李新月只好又给他买来了初中三年的全部教材,于是张浩宸开始了,上学,在小学划水,放学,在初中教材里游泳的生活。

    痛并快乐着。

    日子过得飞快,张浩宸到五年级快一个月了。初一初二的课本也自学完毕,教初中的李新月,亲自出题,最难的,测验张浩宸,连着三次,没有能难住他的,李新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生了个妖孽儿子。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这段时间激情澎湃的张援朝,又买回了好肉好菜,犒劳妻儿。

    一家人洗的洗,切的切,欢声笑语。

    张浩宸感叹,80年代妥妥的中产啊。

    “当家的,跟你商量个事,”张爸洗耳恭听。

    “儿子学东西太快,明年夏天小升初以后,以他现在的成绩,初一,二年级就是浪费时间,我想让他直接上初三,初中有晚自习,他就顾不上伊然了,你三个弟弟也都有孩子了,指望父母是不可能了,民办也就这么点工资,我准备过完春节不教了,一心顾着两个孩子,把那几亩地种好,家里有你的工资,也够用了,你看行不。”

    张浩宸心说来了,属于妈妈的历史转折点到了,看我大浩宸为妈妈力挽狂澜。

    张援朝沉吟,习惯性的摸着下巴。

    张浩宸搬着小凳子,品字形坐到父母旁边,:“爸,妈,我能说说我的看法吗?“

    两口子看着最近越来越妖孽的儿子,点点头,让他说。

    “妈,你主要是担心伊然,第一,因为带初三,毕业班还要中考,你没时间照顾伊然,第二,我要是明年下半年上了初三,有晚自习,也不能照顾妹妹了,第三,爸爸上班没时间,家里其他人更不能指望。权衡利弊,你只能牺牲自己,离开已经教了十几年的工作岗位,是吧,妈,”李新月点头认可。

    张浩宸继续说:“妈,是这样,远处先不说,近处你看,就是我上完初三,还有不到两年,这段时间依然还是我来照顾,你也只知道,我基本靠自学,到不到教室其实差别不大,再说初三是你教的,你可以随时抽查,我保证不但不落下初中的课程,而且还要修高中的课,保证学到最好,妈妈监督好吧。”张爸,张妈互相对视了一下,微笑着表示接受。

    张浩宸润了下嗓子,“这是近忧,先解决了。再说远虑,两年后我出村读高中,你也没必要辞职,在你的工资里分出5到10块钱,找一个邻居家的小姐姐,接送伊然,包括做饭足够了,再说,你都教十几年了,全国跟你一样的民办教师不是一个小数目,我感觉要不了几年,国家肯定会给个解决的办法,如果到时候政策给这些人一起转正了,你辞职,亏不亏。”

    李新月瞪大眼睛看着儿子,:“你哪来的大道理,不过我感觉你说的对,毕竟教了十几年了,真辞职了,要是政策来了真像你说的那样一锅烩,那我得多后悔呀。”

    张援朝也看着儿子说,“我也感觉儿子儿子说的对,你不能辞职,再说你也喜欢那个工作,儿子真要到外边读书了,咱就雇个人照护伊然,万一国家有个民办政策,咱不就赶上了吗。我拍板,继续教书。”

    张浩宸欣慰,帮妈妈走上正确的轨道,心里小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