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乐云朵

39. 黄山脚下徽菜吃起来

    金狗之年正月初五,一家三口终于登上了黄山。

    黄山在崔律师的梦里萦绕了多年,去年春节就谋划过,不,应该早在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里谋划过,应该在梅清的山影里、黄宾虹的云海里、张大千的泼彩里谋划过。黄山的怪石、云海、奇松早被文人画家描摹得绝美无比,诱因着我们的意志,真是不到黄山誓不罢休。

    崔律师年前就命令儿子预定车票,预定宾馆,这还晚了呢!返程的车票没抢到,只好预定黄山北到泾县的区间票。上了车再补票,补票是没有座位的,即使站上5个小时,崔律师也在所不辞。崔律师还举例证明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说:“那年,我去杭州办案,当事人买的一路都是站票。”

    儿子也举例说:“我广东的同学,火车上一站38个小时。”看这爷俩势在必去的心情,我这怕花钱的主,无语了。

    初四上午,我们匆匆准备行装,有经验的崔律师查了查黄山天气,初五有雨,好在下午三点开始,崔律师很宽慰地说:“没事,我们上午就上山了,不过也得带上雨具。”

    为了减轻行囊,我们三人只穿了冲锋衣,没带厚羽绒服,总认为南方一直都是春暖花开。

    等坐上开往安徽黄山北站的动车,等一路温暖地来到黄山脚下,寒冷夹带雨滴袭击了我们的江南暖意。

    第一天就湿淋淋地住进了如家宾馆,好在儿子预定的宾馆就在车站附近,好在宾馆在标间的基础上,免费给我们升级成套房,一家人宽宽敞敞、亮亮堂堂奢侈了一把。靠在窗下的榻榻米上,抬眼便是山影氤氲,真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古人的情怀悠然来袭,诗染了我们措手不及的寒意。

    跟着两个男人出来,真是一身一心的轻松,包不用背,活不用干,心不用操,躺在宾馆里,悠悠然等着两个男人外出打探爬山路程,预购门票,考察好吃的饭菜,一声招呼,跟着走就是了。特别是有儿子陪着,更是暖在心里,美在眼里。儿子时时刻刻照顾着他的老妈:接水、倒酒、打伞、背包、买单.....我跟在儿子身后,瞅着儿子挺挺拔拔的身材,高出他老爸的个头,听着爷俩侃侃而谈的闲聊,别提多踏实,多满足了。

    更值一提的是崔律师,在家远离庖厨,在外什么饭菜都懂,点的菜品一定是最特色、最好吃的。到了一个地方,他一定要品尝当地的鱼,当地的特色菜,我跟着他也长了不少吃的见识。这几年跟着他出发,吃过西安的泡馍、桂林的啤酒鱼、扬州炒饭和水包皮、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和美龄粥、婺源的红鲤鱼等,有些我记不太清楚了,因为我不太在乎吃,因为我怕花钱,可是吃的多了也就吃出了馋意。

    来到安徽黄山,一定要吃徽鱼徽菜了,第一天的晚饭,崔律师先在手机上查找最特色的菜品和饭店,然后带着我们,顺着大街一路找下去,最后走进了老邵家徽菜馆,坐下来先问:“老板,您们最特色的鱼是什么?”

    老板殷勤地拿出菜单,指点着。崔律师很享受地点了四个菜,臭鳜鱼、笋干烧肉、毛豆腐和黄山一蕨。看到臭鳜鱼的名字,我有些不解,臭鱼怎么是最好吃的徽菜呢?

    等菜端上来,等用筷子夹了一蒜瓣似的鱼块,放进嘴里,鲜嫩得很,最不爱吃鱼的儿子也不住赞叹,“真好吃,没有鱼腥味,嚼起来很劲道,比我妈做的鱼好吃多了。”

    崔律师很博闻地讲起来,“这道菜是先把鳜鱼腌制发酵,去除腥味的。”

    “鳜鱼就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的鳜鱼吗?”儿子很诗意地问。

    “是的,鳜鱼属于河鱼,淡水鱼,跟武昌鱼一样。”崔律师真是吃鱼专家,似乎什么鱼都吃过一样。

    虽然两个男人偶尔花钱如流水,虽然一听一顿饭花掉三大百,心疼得一扎一扎的,但还是一杯桂花米酒下肚,从嘴甜到脚后跟;一块臭鳜鱼胜过天鹅肉,一片笋干胜过人参。毕竟我不用做饭了,坐在这里很享受被人伺候的感觉。

    这顿饭,儿子更是跟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今个我才明白,外面的饭菜比我妈做的好吃多了。原来以为家里的饭比学校食堂的饭好吃十倍,其实大厨做的饭比我妈做的饭好吃二十倍。”

    我心恨恨地、酸酸地,心想:真不知好歹,整个寒假我每天忙着做饭、做饭、还是做饭,想着法做好吃的,还说外面的饭好吃。转念又一想,儿子在学校里很节省,吃的饭菜当然无味了。为了拴住儿子的胃口,回家一定学学大厨,不能再抱怨天天围着厨房转的辛苦了,一定要做出让儿子赞叹的饭菜来。

    吃饱喝足后,我们趁着时间尚早,趁着夜色迷蒙,实地考察了上山路程和买上山车票的地点,再一次打探了上山的最佳路线和坐索道的地点,以便明天一早第一个登上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