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竹纪年:三清山

第104章 三个箱子

    等到孔城隍一行,浩浩荡荡赶到,白云道院城隍庙时,通判杨永霉头发散落,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朱陵和薛染,双双站在门口恭迎。

    原来当今世上,这些庙宇内的鬼官,光有品级却无相对应修为,几乎与凡人无异,也因为这严重缺陷,才导致一些大能修士,死后不愿意受敕封。

    也只有一些,生前郁郁不得志之辈,才能接受死后修为全无,要一点一滴从头开始修行,因此这些鬼官,极度渴望灵石。

    只是对这世界,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终其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他们想要的总是抓不住,而哪怕是敕封的机会,也不是个个都能拥有。

    总在失落,与失败中,反复彷徨。

    像跌入沼泽一样,一点一点陷了进去,使出了浑身解数,想尽了各种办法,不管试图自救,还是苦苦哀求被救,最终都无济于事。

    无力挣脱。

    才导致了阴间治理,比阳间还要混乱,还要贪婪,还要目无法治的情况存在,因此这杨永霉,明明是品级更高的通判。

    法力修为却与,寻常鬼怪无异,才会受了此番羞辱,这也是朱薛两鬼,敢大着胆子行此险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反正大家都是死后的鬼。

    活着的时候怕上级领导,死了以后还怕上级领导,那自己岂不是白死了?

    可怜杨永霉也是,常在江边走,哪有不湿鞋,今次也是一脚踢到了铁板上,一直等到孔城隍到来,才被松绑解救了下来。

    将口中黑狗心取了出来。

    杨永霉一脸怒容,死死盯着朱薛二鬼,良久却说不出话,他已经气炸了肺,虽然现在他是没心没肺,可这不影响他怒火中烧。

    见到自己真抓错了鬼,朱陵和薛染连忙假惺惺上前道歉,一个表示杨大人真是误会,另一个赞扬从未见过有如此胆量,敢孤身走夜路的通判。

    一唱一和,浑然天成。

    孔城隍脑子有点不清楚,可再不清楚的傻瓜,也明白今日之事绝非无心,必是这两个鬼故意所为,再被杨永霉拉到一旁。

    嘀嘀咕咕说了一大堆后。

    孔城隍眼珠一转,心中已然有了妙计,因此草草检查了现场,提供的台账资料后,这青竹观城隍来的两位鬼官,也懒得再继续敷衍。

    甚至一块灵石都没有要,就匆匆打道回府,毕竟在现行体制下,上级城隍对下级城隍,只有指导和建议的权力,没有直接管辖权。

    城隍庙是受同级道院领导,属于实实在在的双管部门,所以这也是朱薛二鬼,有恃无恐的主要原因之二。

    反正老子不归你管,给你脸是情分,不给你脸是本分,咋的,你对我瞅啥,再瞅瞅你。

    ……

    郭静江回到道院,坐在自己日常办公的太师椅上,细细盘算着昨夜经历,只是不知为何,关于那魔头的一切记忆,竟然在他脑海中被抹去。

    他完全忘记了。

    所有的记忆都只能联系到朱韵娘,其他的一切,如果想要再细想,就会戛然而止,只是为什么没有收回九天元阳尺。

    他也给不了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可如此这般便没法向师门交代,一时之间有些心急如焚,想来想去,也只能临时编造一个理由。

    将来搪塞过去。

    而不只是他,除了妖墓外,所有人鬼妖,关于那魔头的记忆都被抹去,大家完全记不起来,那妖墓内有魔头存在。

    只可惜凡事总有例外,这一次竟然有两个例外,一是王梦落还记得,因为她体内被种下魔种,二是郭嘉也同样记得,因为他压根就没进去。

    是纸人进去的,或许它会被抹掉记忆,可纸人或许也根本没记忆,这就好像一个悖论,或者根本就是一处漏洞。

    但有一个漏洞被堵上了,就是他俩明明都知道,却无法将这件事情,说出或者写出,这好像被下了封口令。

    天道法则。

    郭嘉心里猛然一惊,有这个实力且有这个意愿,那毫无疑问,只有魔君申银,只是他如此处心积虑,维护着这妖墓。

    必然所图甚大。

    郭静江喝了一口热茶,又想起了先前,郭淮遗留下的四个箱子,郭汾阳去请了族老,与各方主家后,齐聚在这公房大厅内。

    就那三个满箱,和一个空箱子,纷纷发表个人看法,完全是涂抹横飞,只是最终决定权,却在郭静江手里,明白了众人心意后。

    郭静江决定与郭淮和解,老一辈的恩怨,也不能子子孙孙继承下去,一笔写不出两个郭字,既然郭淮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来弥补曾经犯的错,那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既是帮助他,也是帮助自己,因为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过去

    活人始终活在当下。

    两脉说破天,也不是血海深仇,因此对那三箱财货,郭静江做了如下分配,将第二箱灵石打包送给舒明。

    既然已经明白,舒明家世地位,与以后璀璨前途,现在不抱上这条大粗腿,实在有点说不过去,郭静江在三教内势单力薄。

    后续他这一脉子侄,大都得送往截教修行。

    那这舒明师叔的码头,与其晚拜不如早拜,对修行之人最看重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那些灵石与教门中的贡献点。

    贡献点郭静江自然没有多少,近在眼前的灵石却又满满一箱,这次正好也是借此,与舒明师叔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至于商铺地契与银两,郭静江也没有平均主义,还是吩咐下去好好统计,这些年二老爷一脉遭受的那些不平事,视情节轻重给予补偿。

    银两全部分掉。

    商铺和田地不分,作为二老爷一脉族产,每年的产出用于全族生计,对于家里人口众多的,直接划拨田亩,让其在自家田地里耕种。

    对于能力出众的,直接派进商铺做事,除了拿一份月钱,所产生的分红也有一份,其余尽数充公,每到年底,大头拿出来分掉。

    对于一些孤寡人家,按月发给抚养费,好让他们安享晚年,对于那些修行资质不错,或者为人处世聪明伶俐的两种人。

    他都将一一考察,择优推荐进三教做事,不管是成为执事还是弟子,不管是杂役还是伙头,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也都有最合适,自己的事情。

    其实不止郭静江,对着二老爷一脉任何人,先前多少年都想着,与大老爷一脉彻底决裂,只是他们想要拿回的东西。

    如今大部分,已被吐了出来。

    那么冷静下来后,发现和解后,还能够拿得更多,于是在死人账和活人账面前,最终还是活人账占据了上风。

    他们也不是不想报仇。

    他们只想活得更好。

    也许这就是人性。

    大概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