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嘉靖:朱棣,你来当大将军

38 病的厉害(求追读)

    蒋瓛闻言面色一变,斥道:“吴王殿下说话,你也敢质疑?来人,掌嘴,让黄翰林知道,国法森严!”

    “是!”

    锦衣卫按住了黄子澄,又有两人过来,抡起膀子就是几巴掌,打得黄子澄披头散发,一张脸登时就肿了起来。

    身为读书人,黄子澄何曾受过这样羞辱,双眼顿时就红了,死死地盯着蒋瓛,眼中满是怨愤。

    蒋瓛对此很是不屑,被关押进诏狱的家伙,还真以为只是走个过场?

    即便是死在里头,那也就是白搭,不知所谓的小小翰林,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朱允熥也没有去管黄子澄,入了诏狱的家伙,骨头再硬也撑不了多久。

    “蒋指挥使可不许偷懒,皇祖父交代的事情,要将这些爬虫,全部挖出来。”

    “请殿下放心,臣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得了朱允熥这一句话,蒋瓛仿佛是吃下一颗定心丸,脑海中已经开始琢磨炮制黄子澄的手段。

    甚至于只要吴王殿下愿意,他还能无中生有出淮王谋反逆天的证词来。

    朱允熥也知道锦衣卫在这方面有着独特且强大的才能,故此叮嘱道:“这件事情淮王也是被蒙蔽,不要过多牵扯。”

    “臣明白,这不过是黄子澄这样的奸佞小人搞鬼!”

    蒋瓛会意,谈笑间直接给这件事情定了性。

    朱允熥也是万分感慨,能够在皇祖父手底下混到指挥使的人,果真有两把刷子。

    他只不过是稍稍表露出几分亲近之意,蒋瓛就能够极快速的反应过来,而且有递投名状的趋势。

    不过他此刻还不能和锦衣卫过多牵扯,稍稍多说两句,便抽身离开。

    蒋瓛看似隐蔽,实则清晰无比的投诚之意,朱允熥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他明白,他能够看清楚的东西,皇祖父也一定能够看清楚。

    因此,和蒋瓛的往来,必须得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决不能有半点过火,无法用来对付朱允炆。

    只是像蒋瓛这样的情报头子,有时候一两句话中,就能够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这才是他最值钱的地方。

    朱允熥迈步走进大本堂,感受着沉凝的气氛,并未多说什么,规规矩矩进了学堂。

    《治安疏》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朱允熥也明白,这件事情阻拦不了朱允炆太长时间。

    朱允炆身边还有个齐泰,这一次未能一并去除,实在叫他遗憾。

    论及威胁程度,齐泰要高于黄子澄。

    黄子澄是纯粹的愚蠢而不自知,自以为才智聪明,实际上一无是处,只是个死读书的呆子。

    可齐泰不一样,这是个有些本事的家伙,虽说本事不大,可是在建文三宝之中,算得上拔尖。

    如今黄子澄被下诏狱,方孝儒还在观望,朱允炆身边明面上的臂助,只剩下了齐泰,以及太子妃吕氏。

    暗地里肯定还有些人在支持朱允炆,只不过这些不敢露面的家伙,威胁相对较小,顶多是出谋划策。

    搞阴谋、搞手段,朱允熥很有信心,朱允炆手底下那帮子货色,来一打他也不是很担心。

    胜利在望,只消一把火,就能够大风吹倒梧桐树!

    往后几日时间,朱允熥的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单调的可怕。

    灵前祭拜守灵,大本堂学习,而后就是后园除草,枯燥的叫人难受。

    偶尔老朱还会有所考量,朱允熥回答都十分巧妙精确,狠狠地刷着存在感,也让老朱面上的喜色多了几分。

    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什么,一切事情也都按部就班的往前推进,主打的一个不急不缓。

    而且经过几天时间朱允熥旁敲侧击、不断蛊惑之下,老朱最终也是松了口,下了旨意要叫秦王晋王燕王几人回来奔丧。

    这事情一出,朝堂上倒是没太多意见,毕竟这只是老朱的家事,做臣子的也不敢多说什么。

    黄子澄下诏狱的事情还在眼前,涉及到皇家的事情,大家也是缄口不言,默默观察着事情的变化。

    朱允熥这边平淡如水,而朱允炆则是如火如荼,焦头烂额。

    因为一道《治安疏》,险些没给他头弄掉,如今为了补救,每日都要和齐泰商讨法子。

    光知道奏疏之中的错误之处,只能够做到知错,但是能不能改,应该怎样改,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朱允炆急切不已,每日里都念叨着这件事情,本就虚弱的身子骨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季节变化之际,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人直接病了。

    戴思恭来看过,表明朱允炆乃是忧虑过度、神思耗竭,再加上多日积累下来的疲累,一并爆发从而导致的虚竭之症。

    这问题并不严重,只要少想些事情,多加休息就足以完好,可朱允炆哪里会放下心,眼看着病情越发的重了。

    朱允熥去看过两次,见朱允炆面色蜡黄,像是在地里饿了半个月的饥民,连眼神都黯淡无光,心中不免狐疑,这小子不会给自己玩死了吧。

    真要是这样一病不起魂归天外,那可真就是意外之喜了。

    想虽然是这样想,可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朱允熥借着用膳的功夫,把事情告诉给了老朱。

    朱允炆生病这件事情那个老朱肯定知道,只不过老朱现在还在气头上,估计还会晾一段时间。

    可朱允熥几句话下来,着实加重了老朱的忧虑,忍不住问道:“允炆已经病的这么严重了?”

    朱允熥点了点头:“二哥为了那道奏疏,很是辛苦,每日忙得昏天黑地,晚上还照常去守灵,身子哪能不垮。”

    老朱顿时觉得嘴里的咸菜没味了,怒道:“这……简直混账!咱只要他好好反思,谁要他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皇祖父,孙儿觉得,您就原谅二哥吧,他已经知道错了,而且认错的奏疏早就写好了,只是怕您不满意,这才迟迟没能上呈。”

    朱允熥自然不能让朱允炆准备的十全十美,真叫朱允炆递交一副完美的答卷,再加上为了此事昼夜思考以至于病重的事情,到时候皇祖父心一软,之前朱允熥所做的不少努力可就白费了。

    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认错的奏疏只是个半成品,朱允炆的病也还不算特别严重,一切卡的刚刚好,老朱也不会有太多感动的心思。

    老朱一听朱允炆奏疏写好,立刻宣人:“去东宫把淮王认错的折子给咱拿来,同时下旨,淮王纯孝,叫他休息三天!”

    朱允熥心中很满意这个结果,可嘴上不饶人,道:“皇祖父,二哥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您呢,您不去瞧瞧他?保不准您一到,他病就好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