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张亚夫和李瑞英
唐伯诚放下了手机,但是一点也不感到惊愕。张婶出来收拾盘子,听见了说:“这么说他的二奶奶和三奶奶,一定要领着孩子上门来,他们家里又要大闹一场了。”林芸说:“今天小区里的人也都这么说,这是免不了的。”唐伯诚摇头说:“你们别管这些。”张婶叹气说:“真是造孽。”
林芸也开始划手机,划了一会后,抬头问丈夫说:“你什么时候出门?”唐伯诚回答说:“我坐地铁去,十点钟要出门。”林芸说:“走到地铁站的话,有好长一段路呢,让我开车送你去酒店吧。”他摇头说:“不麻烦你。”林芸笑着说:“你客气什么呢?一会我也出门,今天要去会所做spa。”他知道会所在哪,对妻子说:“我们不同路,还是算了吧。”林芸说:“那么我送你到地铁站?”他想了想说:“那也好。”
林芸打开了电视机,夫妻俩坐在沙发上,一起看了一集电视剧。随后林芸看一下手表,问丈夫说:“时间不早了,你还不去准备一下?”唐伯诚回答说:“有什么好准备的?”林芸笑着说:“你每次去参加聚会,哪次不要精心打扮?上楼去换衣服吧,我来帮你打扮。”说着把他拉起来,俩人一起上楼去。
张婶出来清洁客厅,擦完了地又擦窗玻璃。过一会儿,夫妻俩从楼上下来,唐伯诚西装革履,一身正装打扮,头发上还抹了发胶,林芸也换了出门装束。张婶笑着说:“先生要出门了吗?是应该出去走走,散散心也是好的。”林芸笑着说:“你看我家老唐多精神?我们上海人说的老克勒,就是这个样子。”
张婶不知道“老克勒”是什么意思,连忙说:“先生不老,要不是头发白了,看上去顶多也就五十来岁。”唐伯诚对妻子说:“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去替我拿两瓶酒来。”林芸问:“今天准备带什么酒?”唐伯诚回答说:“带两瓶红葡萄酒吧。”林芸于是进了贮物间。
同学聚会实行AA制,但是唐伯诚每次都要带酒去,这已经成为习惯。不一会儿,林芸拎着装酒的袋子走出来,问丈夫说:“还有什么没带的?你再想想。”唐伯诚想了想说:“现在乘地铁要戴口罩的,我口罩忘了拿。”林芸说:“我早就想到啦,包里准备着呢。”
夫妻俩要出门去,林芸关照张婶说:“午饭我不回来吃,你别准备了。有件真丝外套要干洗,在我卧室的椅子上,你给干洗店打电话,让他们上门来取。”张婶连声答应,放下手里的抹布,送夫妻俩出门。
林芸开车送丈夫去地铁站,在车上问丈夫说:“聚会散了后,要不要我开车来接你?”唐伯诚回答说:“这多不方便?不用来接我。”林芸说:“那你少喝点酒,回家路上小心一点。”说话时地铁站到了,他戴上口罩,拎着装酒的袋子下车。
不一会儿,他乘上了地铁列车。车廂里不太拥挤,那些坐在座位上的青年人,每人手里捧一部手机,个个低头看手机。他不能学青年人的样,同时心底里暗暗感慨,因为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自己在他们这样年龄的时候,无论是坐在汽车上,还是坐在火车上,手里总要捧一本书,一直看到下车为止。眼下的青年人没有一个捧书的,因为书籍已经被手机替代了,这种现象使他感到悲哀。
在他出神的时候,对面座位上的一个姑娘抬起了头,目光被老克勒的仪态所吸引,或许还怀有一丝崇敬感,礼貌地朝他笑了笑,然后又低下头看手机。他同样报以一笑,那个姑娘看上去很文静,虽然戴着口罩,但是遮不住她美丽的容貌,因为她在浅浅一笑时,一双美丽的杏眼,那么地嫣然动人。
他的心头突然跳了一下,随即想起了老同学李瑞英,从前她也是这样文静,抿嘴一笑时,会露出两个小酒窝,一双杏眼顾盼流离时,无数男生被勾魂摄魄。同她分别有三十多年了,马上就要见到她了,再见面时她会怎样?
他内心强烈地翻腾着,思绪回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他与张亚夫和李瑞英是同班同学,而且俩人还是自己小学里的同班。他不得不承认,在念初二的时候,自己还曾暗恋过李瑞英。
其实何止他一人,学校里许多男生都暗恋过李瑞英,因为她长得非常漂亮,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校花。虽然那是个特殊的年代,但是阻挡不住少男少女青春期的萌动,尽管当时多少带有点懵懂和羞涩。
然而他很快终止了自己的暗恋,因为张亚夫成了李瑞英的护花使者。张亚夫为人十分讲义气,而且拳脚功夫了得,有个牛魔王的外号。看见有人骚扰或调戏校花,他一次次挺身而出,一次次英雄救美。一来二去成了校花的保镖,李瑞英每天上下学,他总在身边陪着。
李瑞英接受张亚夫的保护,对她来说多少有点被动,但是当时她确实需要这样的保护。问题是张亚夫不知道,李瑞英其实已心有所属,心仪之人是自己哥哥的同学,一个66届初中生。应该说他俩才是般配的,俩人都出身资产阶级家庭,李瑞英属于小布尔乔亚气质,对方是个会弹钢琴的,浪漫多情的有钱人家公子。
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中学毕业后,唐伯诚报名去云南农场,李瑞英什么地方都不愿去,但是经不住再三动员,后来去安徽插队落户。张亚夫早就对李瑞英表示过,她去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李瑞英报名去安徽农村,他果然与她结伴同行。
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唐伯诚回上海参加高考,考取了交通大学。张亚夫和李瑞英在79年回上海,俩人在农村的那几年里,已经有了夫妻之实,于是匆忙结婚。
唐伯诚比他俩晚一年结婚,当时他大学还没有毕业。他母亲性子急,为了让唐家早续香火,在儿子念大二的时候,一次次托人介绍对象,几次相亲失败后,母亲自己相中了一个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