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第15章 录取

    陈满福虽然口头上说,自己不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但他对王澍的事情总是格外上心,哪怕是要费些周折,王澍想知道的事情,也是要给他打听到位的。

    在元旦假期过后的第二个周六,陈满福、李海林和王澍一家三口在那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中,再次围坐在一起,共享着家的温馨和晚餐的丰盛。窗外,冬日的余晖洒在雪白的窗台上,映照出室内一片金色的暖意,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变得柔和而缓慢。

    餐桌上,琳琅满目的佳肴如同艺术品般陈列,每一道菜都散发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家的味道,是爱的传递。和睦的氛围如同春风拂面,轻柔而温馨,将每个人的心紧紧相连。

    晚餐过后,陈满福轻轻拦住了想要帮忙收拾桌子的王澍,神秘兮兮地从包中取出一叠文件,带着一丝顽皮的笑意问道:“猜猜看,这是什么?

    王澍的眼中闪过一抹好奇的光芒,脑海中在一瞬间迅速掠过各种可能。

    “是礼物吗?”王澍的声音中带着期待,他想起了陈满福之前提到过的惊喜,急切地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陈满福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他将文件高高举起,如同守护着一份珍贵的宝藏,不给王澍任何争夺的机会:“不,你猜错了,继续猜,猜对了才能看。”

    王澍的眉头紧锁,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困惑,仿佛在这场智力游戏中迷失了方向:“那是什么啊?我真的想不出来……”

    李海林在一旁看着两人的互动,忍不住轻声插话,语气中带着一丝宠溺与责备:“好了,别逗他了,你说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

    但陈满福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继续游戏的决心:“逗逗他嘛。”

    王澍见状,立刻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眼中闪烁着孩子般的期待,语气中带着撒娇的意味:“陈叔,快给我看看嘛,到底是什么呀。”

    这份纯真的期待,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耀眼,深深触动了陈满福的心。

    他终于还是笑了笑,败下阵来,将那份文件递给了王澍:“好了,好了,给你,这是你们这届燕京大学的新生录取名单。”

    “真的吗?”王澍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激动地接过文件,目光急切地在上面扫视,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这份名单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通往未来的钥匙,是梦想成真的证明。

    陈满福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与自豪:“当然是真的,后天就会公布,古时候管这叫做放榜……”

    他见证了王澍的成长,看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心中充满了作为长辈的骄傲与喜悦。

    王澍接过文件,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印在“经济系政治经济专业”的栏目下。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是一份无价的礼物,是对他的最好回报。

    名单并非按照成绩排序,而是按专业分类,显然陈满福已经仔细查看过,将印有王澍名字的那一页特意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王澍深深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支持。

    对于同专业的新生,王澍并未过多关注,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有无数的机会去相互了解。确认了自己的名字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查看中文系的名单,翻过法律系那一页的时候也顺便扫了一下,果然看到了那位大佬的名字,随后,又在中文系找到了“史佚生”和“王溯”的名字,他的心中喜悦之情更胜。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陈满福和李海林说:“陈叔,李姨,我去给王溯打个电话。”说完,他兴奋地跑出了门,脚步轻快,仿佛整个人都要飞起来。

    陈满福注视着王澍的背影,微笑更加灿烂。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幸福与骄傲,仿佛看到了昔日战友的影子。如今,孩子已成长得如此出色,如果战友在天之灵能知晓,定然同样欣喜吧?这份喜悦,这份骄傲,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绽放在每一个角落,温暖而明媚。

    “就让他去吧。”李海林的声音柔和而温暖,充满了母亲特有的宽容与理解,随后她的目光转向陈满福,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小军和楠栖的录取结果出来了吗?”

    陈满福回以一个温暖的微笑,眼中的自豪:“各个学校公布名单的时间不同,但我已经打听过了,应该就在这两天。小军被燕京医学院研究生部录取了,楠栖也考上了燕京机械学校。”他的话语温和而充满力量,透露出对孩子们成长的满意和对他们未来的美好期许。

    “小军做得不错,楠栖也很好,能考上就是好事。”李海林的脸上洋溢着母亲的温柔微笑,她的话语中不仅有赞赏,还有对孩子们未来的无限祝福。

    陈满福的眼睛里充满了父爱和期待,如同秋天的果实,沉甸甸的:“说得没错。”他知道,无论孩子们将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他们都会因为有着坚强的家庭支持而茁壮成长。

    李海林稍显担忧地问道:“但是女孩子学机械会不会太辛苦?”她的声音中带着母亲的关爱和对女儿未来的担心。

    陈满福轻轻摇头,信心满满地回答:“不会的,楠栖学的是管理。即使是在一线,也不会有我们当年那么辛苦。”对自己女儿的能力,他一向是无比信任的,另外或许还有一丝对她未来的期许,。

    李海林笑着回应:“是啊,谁能比得上你。”知道儿女的情况后,她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又开始调侃起陈满福,但声音中隐隐透露出对丈夫的爱慕和感激,。

    陈满福站起身,带着一丝调皮的笑意说:“来,我帮你收拾。”他走向厨房,开始收拾桌子,动作中透露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妻子的深情。

    “哎,不用了,我快收拾完了,别弄湿你的衣服。”李海林温柔地拒绝着,但陈满福已经走到她身边,开始帮忙,他的动作中充满了对妻子的呵护和对家庭的坚守。

    在洗碗的过程中,两人开始了一场小小的水战,陈满福故意将水花溅向李海林,李海林则轻声笑着反击。厨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些小打小闹的瞬间,展现了他们夫妻间深厚的感情和家庭的温馨,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媚。

    “弄湿了就弄湿了,没关系。”陈满福说着,又是一次轻轻地将水花溅向李海林,眼中透露出对家庭的责任和坚守。

    李海林轻声笑着:“感情衣服不用你洗,对吧?”

    陈满福同样笑了笑,他知道,家庭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他们的家,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这里始终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月色如水,静静洒在宿舍的窗外,王溯正忙碌地收拾着一天的疲惫,准备迎接梦境的怀抱。

    连日的训练如同湍急的河流,既是体能的考验,又是军医知识的洗礼。

    他的身影在灯光下略显疲惫,但那双眼睛,却闪烁着坚毅与不屈。

    终于,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宿舍,身体如同落叶般轻轻坠入那张柔软的床铺。

    床榻的温暖仿佛能吞噬一切疲惫,让他与世隔绝,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之中。

    然而,生活的节奏却如同精准的钟表,不容他有片刻的停歇。洗漱、整理衣物,这些日常琐事像是无尽的旋律,循环往复,构成了他生活的基调。

    就在他几乎要与梦境相拥时,门外突然响起一声呼唤,打破了夜的静谧。

    那声音如同悠远的钟声,穿透了夜的黑暗:“溯子,电话,有人找。”

    王溯从床上坐起,脸上带着一丝纳闷。

    此时夜深人静,会是谁找他呢?是王澍吗?

    他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王澍知道自己的训练安排,一般都是晚饭后给他打电话,这个时候应该不是他。

    带着一丝好奇和疑惑,他麻利地穿好衣服,匆匆从宿舍跑到了传达室。

    而在大院的另一角,王澍拨通了王溯学校的号码。

    他内心充满了激动,希望能与好朋友分享这份喜悦,即使时间已晚,但他的心情却如同澎湃的海浪,等不及到明天。

    电话那头终于响起了熟悉的声音,王澍立刻辨认出来:“喂,王溯吗?是我,王澍。”

    王溯听到这个声音,不禁露出了笑容:“小树枝儿啊,我还想谁这么晚给我打电话呢,原来是你啊,什么事,这么着急?”

    “我们考上了!”来不及细究王溯对自己的称呼问题,王澍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

    “什么?”王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确认,“你再说一遍?”

    “我说,我们考上了!”王澍重复道。

    “真的?”王溯的声音里仍然带着一丝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陈叔今晚带了份这届燕大的新生录取名单回来,我、你、还有老史,都在上面。”王澍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太好了!那专业呢?是按照我们之前填报的吗?”王溯兴奋地问道。

    “是的,我经济系,你和老史都在中文系……”王澍回答道。

    “唉,你个叛徒,就这么抛弃了我和老史。”王溯逐渐从一开始的难以置信中恢复过来,打趣道。两人的对话在夜色中回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

    “什么嘛,先前不是都商量好了,怎么这个时候还在说……”

    “啊,是我不对。”

    “就是你的不对。”

    “先不说这个了,军哥和楠栖姐呢,他们呢?还有我哥王羽,你和他说我考上的事了没?”王溯知道陈军和陈楠栖也参加了高考,前者直接考了研究生,现在自己的事情有了着落,他开始关心起其他人来。

    “哎呀,我把他们给忘了,没来得及问。”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怎么说也是你哥你姐,怎么就不知道关心关心他们呢?”王溯佯装责怪道。

    “还不都是因为你,这不,一确认消息就跑来通知你了。”

    “好好好,是我不对。”

    “你哥那边明天再说吧,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明天去找老史的时候绕个路,告诉他。”

    “行,你只用知会他一声,我爸我妈那边就不用了。”

    “你呀,告诉他们怎么了,反正迟早都得知道的。”

    “你小孩子不懂,反正你别去说。”

    “听不到,就说就说……”

    “你丫的欠收拾了是不是,小树枝儿?连你溯爷我的话都敢不听?”

    “就不听,怎么滴,你还能打得着我啊?大酥饼儿!”

    “嘿,你等着,看我回燕京不收拾你丫的。”

    “等着就等着,谁怕谁!”说到这,王澍放慢了语调,语气柔和地说,“燕京见,大酥饼儿。”

    “燕京见,小树枝儿。”王溯立马会过意,同样温和地回到。说完,两人别挂断了电话。

    王溯带着一股兴奋劲回到了宿舍,当夜,久久未能入睡。

    而王澍则是跑回家,却看到陈满福和李海林在打闹,想必两人也是十分高兴。这样的情景在他小时候家里经常出现,两个人时常闹着玩耍。然而,这也间接证明了他们夫妻和睦,家里的氛围一直不错。

    随后,他向陈满福确认了陈军和陈楠栖的情况,在得知他们也顺利被录取后,王澍兴高采烈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尽管外面夜已深,但他的心情却依然兴奋不已,无法入眠。他躺在床上反复翻来覆去,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想起了史佚生,想要分享这份喜悦,但看着窗外的夜色,他知道现在去打扰朋友并不合适。

    于是,王澍决定将这份喜悦化作写作的动力。他坐起身,打开台灯,拿起笔记本,开始写作。

    《桃花源记》的故事已经写完,投了出去,现在写的,是和史佚生约定好的,将高考作文拓展成长篇。

    内容都不用太过思索,《长津湖》两部电影他看了好几遍,虽说某些地方确实不如人意,但却是刻画那场战争的排得上号的影视作品了。

    其他的,都不太合适。

    《英雄儿女》,64年就拍摄了,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让很多人记了好多年。就是王成冲向敌军阵营,高喊“向我开炮”的场景。其实,这一幕原本是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但是电影《英雄儿女》抢先了,所以电影《上甘岭》中就没有了这个镜头。

    现在都77年了,时间上不合适。

    其他的,那就得说《功勋》里的《能文能武李延年》了,但李延年现在应该还在服役,把他写成故事,太给人家招仇恨了,还是算了。

    剩下的,就只有《狙击手》了,其他的都不太行。

    但王澍考虑了一下,还是选择了《长津湖》,倒不是说它比《狙击手》好,而是人物合适。

    里面的指导员梅生,就和他作文里的那个父亲的经历蛮像的。

    正好从他的视角出发,重写整个故事,把伍万里那条线给砍掉。

    想着想着,王澍的思绪如泉涌般流淌,文字间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对未来岁月的憧憬,以及对友谊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寂静的夜里,他的笔触轻盈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诉说着他内心的激动和欢喜。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自己奋斗历程的总结,更是对友情和梦想的真挚致敬。

    直到凌晨,王澍才将最后一个句号画上,故事也完成了第一个部分——出征。

    他伸了个懒腰,感到一种莫名的轻松和满足。

    虽然身体疲惫,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第二天一早,王澍便决定前往找史佚生,将这份好消息告诉他。

    他怀着满心的喜悦,走出家门,迎接着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