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第2章 搬家

    午饭后,在史家短暂休憩了一阵之后,一行人再次来到了王澍的宅院。

    这一次,他们的脚步多了份坚毅,因为他们是真真切切来观察未来生活空间的。

    详细的参观过程不便赘述,关键是让史佚生一家能够真正感受到,这里即将成为他们温馨的家。

    推开西厢房的门,内里的空间明亮宽敞。

    两间卧室,一间将是史父与史佚生的,另一间则将成为史岚的。

    每间卧室的高粱和精工窗棂,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也在期待新主人的到来,温暖和希望在这屋内跳跃。

    随着一步步深入探索,史佚生和他的家人也开始在心中描绘未来的生活。

    史佚生梦想在窗前崭新的书桌上,笔尖跳跃;史岚则在思索如何布置她的秘密花园,让每一件小物都散发出属于她的个性;史父思考的要更多些,一边想着怎么安置剩下的东西,让这个新家布置得更加温馨舒适,另一边想着如何在光照充足的厨房里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好酬谢王澍他们对自家的帮助。

    参观结束后,他们返回到了充满回忆的旧居,这个即将整理打包的空间。

    明天就是正式搬家的日子,王澍走之前承诺,明天会找辆车过来帮忙搬家,但有些东西现在就可以开始收拾。

    史岚是第一个开始行动的。

    她小心翼翼地将包裹起晚上用不到的餐具和屋子里的一些摆件,仿佛每件物品都在低语,讲述着属于它们的故事。

    史父则整理起史佚生的一些书籍和衣物,而坐在轮椅上的史佚生则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波澜起伏,感慨万分。

    他摇动轮椅,来到自己房间的老书桌前,四周是待打包的物品。

    书桌不仅是他写作的地方,也是他童年欢笑和泪水的见证。

    桌角的碰撞、抽屉里的划痕,都是过往岁月留下的痕迹。

    他又来到了厨房,每一块地砖、每一件厨具,仿佛都承载着母亲的温馨和味道。

    他闭上眼睛,仿佛还能闻到炖鸡的香气,阿是母亲的拿手好菜,总能在他需要安慰的时候带来温暖。

    厨房窗台上的小盆栽,则见证了父子俩对生命和希望的共同期待。

    走进客厅,那里是一家人吃饭的地方,老照片记录了他们的笑容和岁月的变迁。

    不过回忆里,王澍和王溯的身影却占了一大半。

    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好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朋友,而是成为了他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矫情点来说,更像是家人。

    或许,这次答应王澍搬过去的决定,是正确的吧。

    史佚生的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个家,这些年,给了他太多的温暖和力量。

    他知道,即使搬到新家,这些记忆,这份情感,将永远伴随着他。

    它们不仅是过去,也是未来的种子,将在新家中继续生长,继续开花。

    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开始帮着父亲一件件地将物品放入箱子。

    每一件物品,不论是书本、笔记,还是那些小小的收藏品,都被他小心翼翼地包裹好,就像珍视自己的回忆一样。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搬家过程,这是一个告别,也是一个新生的开始。

    当最后一个箱子被封好,史佚生站在空荡荡的房间中,深吸了一口气。

    他转身,望了一眼这个陪伴了他多年的家,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

    然而,他也知道,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行,而他,也将带着这份美好,迎接新家的挑战和喜悦。

    在那个即将离去的家中,史佚生一家感受到了生活的温度和深厚的人情。

    他们带着满满的回忆,准备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和喜悦。

    而这个旧家,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作为一个温馨的记忆,永远温暖着他们的未来。

    在这个充满情感的告别中,史佚生一家完成了对旧居的最后整理。

    他们带着满满的回忆,准备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和喜悦。

    史家即将搬走的消息很快在邻里间传开,邻居们纷纷来到史家,带着祝福和略带不舍的道别。

    史佚生听着邻居们的祝福,心中充满了感激。

    他们的关怀和友谊是这个家无法被替代的一部分。

    在这个即将离去的家中,史佚生一家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深厚的人情。

    搬家的日子终于到来,史佚生一家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开始了他们的新旅程。

    没有什么搬家工人,都是自家人忙碌地来回穿梭,还有过来帮忙的邻居,搬运着箱子和家具,整个大杂院里充满了活力与喧嚣。

    史佚生坐在轮椅上里,看着这一切,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舍,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深深思索。

    史父、史岚、王澍三人不停忙活着确保每一件物品都被小心翼翼地处理。

    叫来的孙叔偶尔也帮忙搭把手,但请他过来主要是帮忙开车运东西的,史家人也没真让人家帮忙搬东西。

    这个大杂院里的每一次来回,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搬迁,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转移。

    在最后一个箱子被封存,最后一个角落被检查之后,史佚生站在已经空无一物的房间中,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家,这个院落,曾是他的避风港,见证了他的成长、欢笑与泪水。

    他转身,望了一眼这个陪伴了他多年的家,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

    然而,他也知道,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行。

    他将带着这份美好,这份情感,迎接新家的挑战和喜悦。

    新的生活,新的起点,将在另一个地方继续他们的故事

    车子开了三四趟,总算将东西都搬了过去。

    史家的居所虽不大,却藏着各式各样的物件,它们或许平凡无奇,但每一件都是记忆的容器。

    尤其是那些属于史佚生母亲的遗物,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王澍做了一个决定——不论大小,所有的东西都要带走,新院子里有专门的仓库,可以容纳这些过往的痕迹。

    那些暂时无用的物品,留在原地只会显得无趣和浪费。

    初几趟运输后座和后备箱都是塞满了货物,只有孙叔和王澍坐在前面。

    王溯也没闲着,早早就在宅院那里等着,帮忙接东西。

    最后一趟才将史家一行人全部送了过去。

    抵达新家的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新鲜和兴奋。

    只是早已守候多时的王溯难免要抱怨上几句,被一个丢在这,守着堆在一起的杂物,实在是过于无聊了些。

    就等着他们一起卸下行囊,将每一件物品都放到了它们新的位置。

    于是几人又开始忙着布置房间,安排家具,每个人都忙碌着,使新家渐渐有了生活的气息。

    史岚的房间这次完全由她自己做主,史佚生和史父的房间则由王澍他们安排,不得不说,王澍的审美还是在线的,安置得很妥当,不像某人,竟会添乱。

    夜幕降临,史佚生一家在新家度过了他们的第一个夜晚。

    他们围坐在客厅的老榆木大圆桌旁,享用了一顿简单却温馨的晚餐。

    饭后,他们在客厅里聊天,分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计划。

    当夜深人静,史佚生躺在新房间的床上,窗外的月光洒在地板上,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这个新家,这个新的开始,让他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史佚生一家都感到了新家带来的安宁与舒适。

    在这个充满喧嚣又充满期待的一天结束后,史佚生一家知道,他们的生活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他们将在这个新家中,共同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回忆,一起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出。

    王溯躺在对面的东厢房内,看着屋内略显简单的陈设,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也要赚钱,把这屋子重新布置一下。

    这次绝不让可恶的小树枝儿插手,全凭他自己的喜好来。

    在和史佚生一家吃完晚饭后,王澍独自一人走在回大院的路上,步履轻盈。

    街灯下,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他此刻的思绪一样无边无际。

    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美妙的夜色之中,而王澍的心,也随之温和。

    王溯的情况确实是比较特殊,和父亲似乎还好一些,小时候是怕,现在长大了,倒也无所谓。

    但面对母亲,却总是掺杂着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

    她似乎总能触动他内心深处最敏感的弦,引发激烈的冲突。

    对其他人,王溯哪怕再不喜欢,最多就是眼睛朝天,不搭理。

    但对自己的母亲,可能是不怕得罪吧,总能吵得很厉害。

    越吵关系越差,形成了一种模式,好话也不会好好说、好好听。

    其实和他爸也是差不多,只是对母亲这种情况要严重一些。

    其实严格起来说,王溯恨他们吗?王澍私下问过他。

    他说自己其实不恨他们,哪怕当时再恼火,离了人,气就消了,经常第二天还会内疚。

    对此,王澍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有些人充满戾气和恶意,是因为他们从未被人温柔相待过。

    这一世王溯有着他的陪伴,是好了很多,但对于两个本该是最亲密的——却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从未出现过的人,他始终无法谅解。

    甚至连他最需要的东西都不能明白——理解和尊重,把他当个人,这其实就是王溯想要的。

    但有些人就是做不到,一定要用贬低对方的口气说话,永远只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规定对错,要一个孩子永远正确就是他们的爱。

    王澍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不管自己的户口在哪,陈满福他们一家都是自己的亲人。

    而且没必要急着搬出去,就像陈军说的,他们来燕京只是学习,以后还是要回部队的,而且陈满福未来也不见得就一直在BJ,指不定什么时候工作就调整了,现在一家人能在一起,自然要珍惜。

    其实说是在一起,但也没什么特别的。

    偶尔聊聊天,更多的时候都是各干各的事。

    但就是那种感觉,很让人舒服。

    知道对方在,也知道对方在干什么,除此之外也不用说什么。

    王澍很享受这样的家庭氛围——虽不言明,却心照不宣。

    就好像王澍从没问过陈满福替他修缮房屋花了多少钱,或许这本就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

    这份情谊,深植于他的心田,远超过了任何数字的界限。

    不过当王澍手握最近的两笔稿费时,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交到了李海林的手中,仿佛在传递一份信任和尊重。

    哦,对了,《桃花源记》和《长津湖》都确认要发表了。

    前者依旧是投给了《儿童文学》,但这次稿酬涨了。

    主要《狮子王》太受欢迎了,编辑部经常堆满了读者来信,时不时地就得清理一次。

    别误会,不是扔掉,而是让人给王澍送过来,让他处理。

    可王澍也没什么办法啊,根本回不过来。

    但又不能完全不回,特别是那些跟着信寄过来的各种东西,都是要处理的。

    不管是收下,还是给人退回去,都是件麻烦的事。

    好在他有王溯和史佚生两个苦力帮忙,有时候找他们的时候,随身会带上一些“礼物”——也就是读者来信,让他们帮忙回。

    可不是不负责任哦,王澍是真心待他们俩的,觉得都是一家人,才让他们帮忙的,别人想要这机会,还不一定有呢。

    只是每次从王澍手里接过“礼物”的时候,史佚生和王溯好像都不是特别开心的样子,但王澍可不管这些。

    噫,话题好像扯得有点远了,还是回归到稿酬上,这次《桃花源记》给了顶额,每千字7元,总计20万字,也就是1400块。

    《长津湖》是给了《人民文学》杂志,其实按长津湖的内容,是不太能刊登在这种文学性杂志上的,而且还是这种国内最顶级的杂志,王溯最开始的预期,只是《燕京文艺》这种区域性的杂志,像《收获》《钟山》这种是万万不敢肖想的。

    只是之前拜访大领导的时候,王澍给他提到过这个故事,对方挺喜欢的,提了一嘴,说可以投给《人民文学》,后来编辑部的人还特意问过他,催过几次稿,这才把《长津湖》的稿件交给了他们。

    稿费给的也很丰厚,同样是每千字7元,字数要多些,快50万字了,足足3500块。

    这加在一起,便是五千块,李海林的原意是想着让王澍看看,宅院那里要不要再添置些什么家具,但王澍说不用,硬是让她全部收下。

    即使知道对方收下多半也是替他存起来,而且对方多半也用不着自己这笔钱,但这么做,自己总归是能心安些。

    随着夜色的深沉,王澍的步伐带着一份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缓缓向前行进。

    在这条归家的路上,他不仅仅是在空间上向家靠近,更在心灵上与家人拉近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