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纛

第二十九章 飞燕落入晋阳地

    刘和在打下太行山营寨后,一直在安抚百姓没敢怠慢。

    这可是将近八万多人,也是八万多张嘴,更是八万多个为生存能时刻暴乱的流民。一旦汉军出现什么劫掠百姓或克扣口粮的情况,那百姓暴乱他刘和绝对是无法承受的。

    “给张燕去信,告诉他太行山营寨已为我军所下,给他十天必须投降,如若不然我军即刻开始迁移百姓!”

    “诺!”

    壶缇领命,这就前往中丘县给张燕传信。

    “司空,袁本初的使者到了?”

    “袁本初的使者?”

    刘和闻言惊诧,这袁本初一直没动静,这怎么刘和打下山寨胜券在握后还派人来了。

    “只怕袁本初早就差人关注这边的战局了,眼见我军大胜之势已定,这才忙不迭的前来会盟,以期在日后平定黑山军后讨要些好处!”

    刘和对张郃徐晃二人哼了一声,便起身准备接见袁绍使者。

    “传袁冀州使者入内!”

    “司空!

    卑职冀州别驾、骑都尉沮授字公与,参见司空!”

    刘和听闻此人是沮授,这心中不由得诧异,因为沮授可是袁绍麾下重要的谋士,袁绍能够派他前来,足以见得袁绍此番必有所图。

    最主要的不是沮授此人能力如何,而是以他的地位足够在一场谈判或者会盟之中代表袁绍的意见,袁绍全权委托沮授前来与刘和会谈,估计是看上了赵国还有常山郡的地盘。

    果然,就在沮授做完自我介绍后,便拿出了他随身携带的地图。刘和一见便不由得嗤笑一声,这沮授是等不及了,丝毫不掩饰的将他原本的目的就暴露在自己的面前。

    冀州地图。

    “司空,我家使君是朝廷册封的祁乡侯、领冀州牧,冀州的每一寸土地也该由我家使君统领。常山郡和赵国是冀州的辖地,此番平定黑山军后是否应将两地移交给我家使君?

    我家使君愿献上大军半年的粮草,支持司空平定黑山军!

    黑山军人口皆归司空,一应缴获我家使君也不会染指。但两郡的土地,还是该交由冀州牧衙门管辖!”

    “沮公与,本司空问你个事儿啊。

    你家袁本初这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

    本司空费了多大的力气?

    耗费了多少粮食?

    这才平定了黑山军!

    你们什么也不付出,转头就要两个郡的地盘,这生意不是这么做的吧?

    这仗要打完了,你们才给粮食过来,典型的黄花菜都凉了你知道着急了是不是?

    这要是刚开战的时候你们给本司空尽心尽力的送粮食,那本司空也就收了。收你们东西,自然不可能亏待你们。但赶到现在才知道送粮食,你以为你是打发叫花子呢?”

    沮授闻言苦笑一声,连忙告罪说袁绍也是事务繁忙,这刚听闻刘和请他帮忙就立刻派沮授前来会盟了。

    刘和冷笑,丝毫不给沮授面子道“回去告诉袁本初,就说他的粮食本司空不要!

    让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还有他这个冀州牧是董卓代表长安朝廷封的,我洛阳朝廷还不一定认可呢。让他趁早滚回渤海郡继续当他的郡守,把冀州牧的位置让回给韩文节,如若不然,就让他等着本司空讨伐他吧。”

    刘和这话说的极其不客气,但拒收知道现在形势比人强,他只能强打着精神对刘和回以从容的微笑。

    沮授看着刘和那面无表情的样子,心中猜不透刘和到底是何想法,于是乎便试探着出言询问了一句“司空!既然如此,那何必要与我家使君会盟呢?

    我家使君虽说是董仲颖代表长安朝廷册封的职位,但洛阳朝廷并无反对的异议。既然如此,那就代表太后是认可我家使君的地位!

    司空也是汉臣,既然为汉臣就不该置喙太后的决定。我等应勠力同心,共同辅佐陛下和太后去平定天下四方的群雄,岂可因为如此小事而同室操戈不止呢?

    我家使君先前对于没有能及时帮助到司空的事情感到十分愧疚,所谓面有愁色悔恨未能替朝廷分忧。正因为如此悔恨,这才令卑职带来了更多的粮食,以慰劳司空的兵马和黑山军流民的人心。

    司空为征战的将士计,为百姓计,还请收下我家使君的两室。我家使君就算是得不到两个郡的管辖权,也绝对会忠于司空的。”

    刘和为什么能够如此嚣张的面对沮授?

    除却自身实力的原因外,还是因为他占据了大义!

    洛阳朝廷在长安朝廷几乎非法的前提下,拥立着具有强大合法性的太后摄政,这才使得关东诸侯不得不在刘和强大的实力面前低他一头。

    但沮授这话完全就是反利用了刘和拥立太后的优势,去给自己创造话语权。

    有句老话说的好,终日打鸟终究会被鸟啄瞎了眼睛。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袁绍为何没有选择奉天子以讨不臣?

    这是因为袁绍自身的实力极其强大,他当时控制着河北四州,完全不需要皇帝的合法性来给自己进行镀金。但是曹操不行,曹操为能够在征讨四方诸侯的过程当中占据着大义,他必须要奉天子以讨不臣,以刘协的的政治合法性来替自己镀金。

    因为奉天子以讨不臣是一个极其可怕的双刃剑,就像现在的刘和,他奉迎着太后去制辖天下诸侯,但天下诸侯随时可以以此来反制刘和。

    刘和闻言不怒反笑,他现在才算是彻底的认识到,这汉末三国里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沮授如此,袁绍更如此。

    刘和看着沮授那毫不退缩的眼神,赞赏一句真是河北奇男子。而他也在心中暗道“今日怕是不能以大义的名分来给袁本初施压了,还真得让那袁本初占个奉朝廷令的美名。

    但是冀州常山郡和赵国这两个极其重要的郡国刘和是绝对不可能交给袁绍的,日后还需以此作为踏板征伐冀州。

    常山郡和赵国就是刘和出兵的前哨基地和鏖战时后勤补充的枢纽,如果没有这两个郡国,刘和从太行山翻越过来是根本无法完成粮食补给的。

    若如此,那就只能从幽州走粮食补给渠道。但是幽州还面临着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威胁,幽州的兵马和储备不能擅动,能够提供的支援也十分有限。

    所以说,占据此地是重中之重。

    刘和身边的张郃徐晃二人闻言也是颇为忧虑的看了沮授一眼,他们明白沮授的意思,沮授就要用献粮的功劳来占据大义。

    此番一旦让袁绍占了大义的名分,那他一定会顺手讨要这两个本该就在他辖区内的郡国。

    而这两个郡国又是绝对不可相让的,于是乎张郃思索片刻便站出来说道“沮别驾莫要如此袁冀州能够顺应朝廷的命令、给朝廷提供支援,我等自然是欣慰的。

    但司空也是怕冀州的百姓因此饿肚子,莫不如请你们把粮食拿回去,分发给冀州的百姓也算是他袁冀州作为州牧对于辖区内百姓的恩德了。”

    简而言之,这粮食可烫手烫嘴呀,刘和不敢要,也不敢吃。

    沮授闻言这还想说话,但看出来他还有一肚子的话,想要与刘和辩解的时候,徐晃立刻出来阻止了他。

    徐晃对刘和躬身一拜,而后又对沮授说道“司空!沮别驾!

    晃在这里唐突了,原本此事乃是朝廷和地方衙门的事务,晃作为武将不该参与。但既然朝廷和冀州衙门有矛盾,晃作为大汉之将,自然应该为朝廷分忧。晃有个想法,且与诸位说来。

    此事若想解决,莫不如将两个郡国交给冀州来管辖,这也能全袁冀州护佑本州内全部百姓的心思。

    然这两个郡国此前为黑山军所占据,郡国境内土地荒、百姓的流离失所的也很多。朝廷需要派人监察这两个郡国,尤其是监察这两个郡国战后屯田恢复的情况。

    这不是不信任袁冀州,只是让冀州衙门自行处理此事,就怕冀州势单力薄没办法安置好所有的流民!

    莫不如让朝廷派遣重要的官吏来中丘县等重要的县城驻扎,且遣朝廷的精锐兵马两千余人,在两个郡国内督促郡国官吏维护屯田一应事务。”

    “司空、徐都尉,此法是否有些不合规矩?

    这地方内郡国的一应事务,理应由州牧衙门来全权处理,哪有朝廷再多派遣官吏兵马来监管的道理?这不是徒增花费而让百姓受难吗?”

    沮授巧舌如簧,这还想着再挣扎一番,但刘和可不给他机会。

    刘和当即起身怒目而视,对沮授斥责道“沮公与!你是否有些不把本司空放在眼里了?

    派不派人这是朝廷的决定,你无权置喙!而且就算是你家袁本初在此地,他也不敢如此与本司空说话!

    本司空这便遣兵马官吏进驻两个郡国,希望你冀州衙门不要阻拦朝廷的人!

    否则朝廷便发兵讨伐袁本初,要他领略什么叫大汉之威!

    还有啊,朝廷既然派人,那花费自然由朝廷负责,不需要你们冀州出一分一毫,也不劳烦冀州的百姓承担一厘一寸的财税压力。

    你给本司空记住,这些年北方的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都臣服于大汉,每年都会派人到太原郡为本司空献上朝贡赋税。本司空能安定北疆这些年,自然是不会怕他袁本初的,若是他袁本初敢一意孤行、或在背后给本司空使绊子,那就让他变成第二个丘力居!

    把话给袁本初带回去,如何决定看他袁本初自己的觉悟了!”

    刘和是真的想采用徐晃的建议吗?

    那当然不全是。

    刘和知道徐晃提出这建议就只是作为缓冲,先给袁绍一个差不多的条件,吸引袁绍以此来让袁绍觉得此事还有一个口子,不必当场与刘和翻脸就有机会得到一半的地盘。

    让他和麾下的那些文官们去争吵、去商议,等他们吵出一个结果,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足够刘和拿下这两个郡国了,届时只要地盘在自己的手里,不怕他袁绍有什么异心。

    沮授没办法只能先应下,回去再要与袁绍商议。但刘和没让沮授走,直接领着沮授跟随他前往中丘县城下大张旗鼓的摆出会盟台。

    刘和令汉军展开洛阳朝廷和冀州牧衙门的旗帜鼓噪声势,吸引张燕出来观看,当刘和远远望见城头上有人身穿大将铠甲出来时,就知道是张燕听闻城下有动静出来瞧瞧了。

    刘河便拉着沮授在台上饮酒,做出会盟的样子。

    沮授这哪能猜不到刘和想要干什么,但奈何形势比人强,他只能勉强笑着与刘和喝酒,甚至还配合刘和的需求高声喊着袁本初要捐赠粮食给刘和的事情。

    果然城头上的张燕在隐隐约约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又结合城外的会盟台与旗帜,便知道袁绍这是要与刘和联手了。

    惊慌之下,张燕连忙返回中丘县城衙门,想要找到那位幕后的谋主,欲让他来给参与一二。

    但当张燕回去时,却发现那人只留下一封书信,便先行离开了。原来此人在进入中秋县城时,便暗自在城外与城内挖了一条仅能容纳一个人进出的隧道。

    此时那人已经通过隧道离开了中丘县城,甚至还躲过了汉军的包围。张燕气急但也无计可施,只能选择再次返回城头上以观察局势。

    而此番张燕却发现刘和已经撤下了整个会盟台,反倒是单人独马的站在城外呼唤着张燕。

    “来人可是黑山军的张燕大帅?

    本司空正是刘和,此番代表洛阳朝廷来招降张燕大帅。你在太行山营寨布下的所有防御已经被本司空率军攻破,你的人也已经向本司空投降了!

    你麾下将士的家眷也全都在汉军的安置下,准备迁徙到各地获得土地和钱粮进行耕种。还望张燕大帅能够体谅麾下将士的艰难,让各位将士出来与家人团聚。

    大家一起归于洛阳朝廷麾下,也好尽大汉臣子的本分。”

    刘和的话十分诛心,尤其是他身后走出来的几个原本在太行山营寨留守的军官作证时,整个中丘县守军都要动摇了。

    “张帅,这可是留守大营的人啊!

    他们出现在刘司空身边,那不是证明咱们的家眷都落入刘司空的手里了吗?”

    张燕闭上眼睛,他知道此时已经是回天乏术了。

    “投降吧。”

    张燕无奈的挥挥手,这就叫人去打开城门。

    不投降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