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靠山王,崇祯认我当大哥

第六章 妖言惑众

    “至于军纪废弛非是今日便糜烂的,新天子继位自然会慢慢着手整治!至于党争之言,只要魏阉一除自可平息!到时众正盈朝、君臣一心,又何来党争越烈之说!”

    此时的崇祯已然与魏忠贤撕破脸,收回了魏忠贤的东厂印信并准许了魏忠贤告老请求,所以在野之人皆是欢呼雀跃,人人都夸赞崇祯有明君之相。

    而原来属于阉党的那些官员见魏忠贤大有倒台趋势,一个个也是老老实实的不敢冒头,朝局上几乎是崇祯说啥是啥。

    这让年轻的崇祯颇有一切尽在掌控的错觉,更是对王安的话嗤之以鼻。

    什么党争越烈,简直是无稽之谈!

    王安蹙了蹙眉,朝崇祯摆摆手:“坐下再说,咱就是平头百姓罢了,你那么激动做什么。”

    见崇祯还是站在原地怒气冲冲,王安不觉好笑。

    没看出来自己这个堂弟还是个明粉,随即又意识到身为明人是明粉貌似很正常。

    毕竟明末投降满清的汉奸虽多,但宁死不屈者亦众。

    不过王安还是决定说服崇祯,毕竟有钱的叔叔在他的商业计划里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天使投资人地位。

    更别说还是自己在这个时代唯一的血亲,无论如何无法坐视十七年后其惨死在李自成刀下。

    王安摇摇头,郑重道:“弟儿啊,你还是太年轻了。”

    崇祯闻言差点气吐血,这个掌柜几次占自己的便宜也就算了,居然还嘲讽自己年轻无知!

    崇祯气极反笑,道:“朕……真是太年轻了,那就听听掌柜的有何高见!”

    同时心中打定主意,要是王安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回去就让顺天府收拾这混账玩意!

    居然敢诅咒咱的大明!没死过!

    王安站起身背负双手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势,“先说后金,自浑河及萨尔浒之战后金军已有尾大不掉之势,边关重镇更是接连丢失!”

    “对也不对?”

    对于后金的威胁崇祯自然明白,闻言不禁点了点头。

    只是刚点完头,心中不禁有些懊恼,居然被一个生药铺的掌柜气势镇住了。

    而王安见崇祯点头,这才满意的继续道:“至于所谓的林丹汗,不过是一只纸老虎罢了。”

    “别人不知道,小弟你久在边关难道还不知道吗?”

    崇祯还真不知道,一直以来他得到的消息都是林丹汗如何强大,占据广袤草原手下兵多将广之类的。

    不过当着王安的面不好丢了气势,只好含混道:“林丹汗拥兵四十万,节制一个后金还不是轻轻松松?”

    王安嗤笑,“好一个轻轻松松,我问你广宁城是怎么丢的?”

    天启二年林丹汗与大明结盟协守广宁城,然而努尔哈赤只用了几天时间便打下广宁,广宁巡抚王化贞弃城逃跑,而林丹汗所谓的援军亦是不战而走。

    这件事当时闹得很大,崇祯当即哑口无言。

    王安还嫌不够,加料道:“说起林丹汗,你赶紧给叔叔写封信,让他最近不要往宣大去,林丹汗要寇边了!”

    此言一出,崇祯心头一跳,随即不屑一顾道:“这更是无稽之谈了,林丹汗远在白城如何能够寇边宣大?”

    见崇祯不信,王安有些诧异。

    林丹汗虽然大本营在蒙古草原左翼,但是打万历开始手下诸部落被努尔哈赤分化的分化、拉拢的拉拢。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林丹汗在河套肯定是待不下去了,除非他能鼓起勇气跟努尔哈赤正面干一架,一决雌雄。

    而且历史上林丹汗的确畏惧与后金交战,直接带着人马丢了自己老家西迁,把整个蒙古左翼让给了努尔哈赤的同盟部落。

    这些动作并不是一下子发生的,叔叔一家在边关呆了那么多年难道一点趋势没看出来?

    也许是堂弟年纪小,对这些事情不怎么关心吧。

    王安苦口婆心道:“也怪新继位的皇帝,这事儿说起来还是他逼的。”

    崇祯脱口道:“关朕……不是,这关天子啥事!”

    王安没听清崇祯说了啥,闻言呵呵一声道:“你想啊,林丹汗为什么丢了老家西迁?”

    “一则是不敢与后金正面决战,而来就是贪图朝廷给右翼蒙古诸部的市赏,可以凭此供养军队以便东山再起。”

    “可是皇帝他老人家一上来就把市赏停了,人家拖家带口的来领“救济粮”结果你给人家停了,没饭吃可不得劫掠嘛!”

    明代市赏有两种,一则互市贸易且不说它;另一种就是周边势力只要愿意喊大明一声爹,大明每年就会赏点盐铁钱粮。

    虽然单个部落能得到的都不多,但林丹汗打的就是独霸右翼蒙古诸部的所有的市赏,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了。

    崇祯这次倒是没有急于驳斥,反倒整个人愣住了。

    王承恩也是惊骇的看向崇祯,新皇因为大明财政困难不得已尽革蒙古诸部的市赏,政令才刚刚过内阁发出去,眼前这生药铺掌柜怎么会知道,难道能掐会算不成?

    最关键的是,既然王安说中了崇祯的政令,那么林丹汗西迁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而当林丹汗得知被寄予厚望的救命钱粮没了,又会不会真的撕毁盟约进攻宣大?

    崇祯虽然才登基两个月对林丹汗的了解不多,但是以他对蒙古异族的了解,这帮有奶便是娘的畜牲大概是会毫不犹豫的翻脸。

    如果仅是右翼蒙古诸部孱弱的武装力量翻脸就翻脸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要是翻脸的是林丹汗,那又不一样了。

    不说大明为了拉拢林丹汗牵制后金,已经在其身上花费了百万两银子,这一翻脸就等于巨额投资打了水漂,还为已经深陷困局的大明又树一强敌!

    这是崇祯无法接受的,也不愿刚接手大明就又树一强敌。

    别看林丹汗对上努尔哈赤跟个怂包似的,但手上仍旧掌控者几万强军,其中大多都是骑兵或骑马步卒,战力不弱。

    崇祯刚巡视过京营,此时对大明军队的战力正是严重怀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