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靠山王,崇祯认我当大哥

第十五章 开源节流

    然而这终究是小概率事件,而且跟自己的性命比起来,振兴东林党的声势在成基命看来,便有一些不值一提了。

    成基命一头细汗,弱弱的说道:“启禀陛下,前线战事一起,不可无粮草赏银,臣恳请陛下拨银一百万两以助军饷!”

    成基命不知不觉中已经倾向与林丹汗和谈,因为以目前的形势来推断,宣大的战事根本不可能用到一百万两,即便需要这么多军饷,以朝廷目前的财力,也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成基命多少有些夸大其词,想让崇祯帝知难而退了。

    然而,崇祯还没有说话,户部尚书毕自严率先跳了出来。

    “启禀陛下,国库空虚已久没有这么多的银子!”

    毕自严说着,还恶狠狠的瞪了成基命一眼。

    崇祯帝刚刚登基也许系不清楚前线战士需要使用的饷银要多少,但身为户部尚书的毕自严可是一清二楚。

    你丫的刚才还不是说的大义凛然,现在为了逃避战事,又在这里危言耸听。

    如果皇帝真听了你的,让我掏一百万两银子出来,这岂不是等于要我老命。

    毕自严严格上来说,并不属于阉党。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亲近东林党人,成基命和钱谦益等人上台,预示着东林党的复起还曾经让毕自严高兴过一阵子。

    然而这不代表成基命往他身上甩锅,他就不会生气了。

    崇祯看着好笑,他年少聪颖虽然对于朝政还不太熟练,那林丹汗虽然说来可怕,但目前来看,这仍旧是一场边关的局部战役,哪里需要动用一百万两白银。

    要是这种土豪打法,那崇祯也不用当皇帝了,直接放开边关,谁想当这个皇帝谁来当好了。

    不过,崇祯却并没有直接驳斥成基命,反而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

    片刻后,认真道:“毕爱卿的难处朕是知道的,不要说是国库了,就是朕的内帑,存银也不过十五万两。”

    “不过老话说得好,皇帝也不差饿兵,若是没有粮饷将士们又如何奋勇杀敌呢?”

    毕自严不觉松了口气,听这意思,皇帝应该不会逼着他拿一百万两出来了。

    成基命也是闻言大喜,心道没银子好啊!

    没银子,这场战就打不起来,即便皇帝非要打,到时候如果打输了,自己也有借口推脱,说是因为没有想赢,所以战士不肯用命。

    总之不关自己的事,总不至于责怪到我身上来。

    就在成基命与毕自严以为,这将是一场双赢的局面之时,崇真不会逼着户部拿银子,而成基命一旦战败,也有了保命的借口之时。

    崇祯忽然咧嘴一笑,百官看来总觉得多少有点揶揄的样子道:“既然如此,便也只好开源节流了。”

    百官闻言,都是不以为然。

    朝廷想要开源节流,无非有两种办法。

    无非是消减各类用度节约开支,再对百姓加征各类苛捐杂税。

    就比如后金崛起之后,万历年间开始加征的辽饷便是其中之一。

    一想到这个可能,百官们顿时兴奋起来。

    对百姓们加征苛捐杂税,对于百官来说,简直就跟民间的太公分猪肉没有区别。

    譬如朝廷要加征100万两,到了地方上,百姓们往往要付出两百万两甚至更多。

    这多出的一百万两,毫无疑问要落入地方官和胥吏的手中。

    其中负责征收的衙门胥吏能喝点汤,而地方官肯定是拿大头。

    地方官拿了大头,肯定要分润给朝廷中的这些大员。

    譬如御史台的御史、部院及科道官员等。

    否则他们随便给皇帝上一封奏书,弹劾地方官横征暴敛,地方官是贪的再多,也只能拿来买棺材。

    百姓虽然苦了点,但却富了这满朝文武,顺便还能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让皇帝高兴。

    这岂不是妥妥的皆大欢喜,至于那些百姓,会不会因此而家破人亡,沦落到卖儿鬻女饿死街头就不是这些朝廷要员需要考虑的范围了。

    毕自严当即便跳了出来表忠心,“启禀陛下,太仓库中还留存有三十万两辽东饷银,若是加征辽饷之后可以及时补入,倒是可以先挪用给大同。”

    百官闻言都不禁翻了个白眼,不禁感慨还是管银子的脸皮够厚。

    别看毕自严现在掏了三十万两出来,但只要崇祯下令加征辽饷,到时地方上押送上来的银子便要拨出三十万补入户部。

    看似一出一入,毕自严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但其实不然。

    因为地方上押解上来的税银,是需要户部查验点收的,并不是地方官说送了多少就是多少。

    而这里面便可以大做文章,上下其手。

    比如地方上送上来的银子有九成的成色,户部可以咬死说只有八成。

    这一成的成色,地方官原本要交的三十万两就变成了三十三万。

    毕自严便白白赚了三万两,他几辈子的俸禄也赚不到这么多。

    然而龙椅之上的崇真却是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户部还是有银子的嘛,这不是就弄出了三十万两?”

    毕自严一愣,讪笑道:“陛下圣明,这三十万两是预备给辽东的军饷,只是大同战事危急,微臣这才想着先拿出来解燃眉之急。”

    崇祯笑着点头,夸赞道:“爱卿忠君体国,有这个心意朕很高兴。”

    “就准你所奏,先将这三十万两白银押送到大同府,用来给将士们补发军饷,以及战后论功行赏之用。”

    毕自严面色一喜,仿佛已经看见大把大把的银子在向自己招手,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请问陛下,这辽饷应当如何加征,早日决断成也好,立刻着手安排。”

    百官闻言,都是眼前一亮齐刷刷地看向崇祯。

    然而崇祯却是面露吃惊之色,疑惑道:“朕何时说过要加增辽饷了?”

    毕自严“哈?”了声,他在前脚刚掏了三十万两银子出去,结果下一刻你跟我说不征辽饷?

    不征收辽饷,要如何补上这个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