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歌女奇冤录

第6章 误入情网(一)

    从唐代制定科举制度后,民间就留下这么一句谚语:“槐花黄,举子忙。”夏末秋初,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如果来年国家要举行科举考试,远道的举子在这个时节就该踏上前往京城的路途了,宁早勿晚,笨鸟先飞。他们一路奔忙,道旁的槐荫槐香、杂沓的脚步声、骡马声、蝉嘶声、读书声,整日伴随着官道上匆匆忙忙的举子身影。文人士子为即将到来的属于他们的盛大节日而心潮澎湃,科举考试是他们走上仕途的唯一途径。

    他们中有仰慕京师繁华想趁机玩乐一番的,有前来投亲靠友继续备考的,有提前来摸摸门路上下打点走走关节的。开封城外的官道上,形形色色的考生络绎不绝。城里越来越热闹,大大小小的客栈住满了考生,街道也拥堵起来。

    听着陈师师、安安等歌女的讲述,范仲淹微合二目,认真地听着。他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的画面,一个书生背着简陋的行囊,行囊里只有几件旧衣物和干硬的馍,剩下的就是几本很厚的书籍,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这个书生从山东到了苏州,参加了乡试,获得以苏州举子的身份前往东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之后又从苏州赶往东京汴梁,漫漫途程都靠着两条腿,这就是他自己在十几年前的经历。范仲淹深深知道一个穷苦书生要想出人头地,需要多么大的身体和精神的付出。

    举国的文人士子向往着在朝廷为官,天下的豪商巨贾都期望着一睹汴京的繁华。自大宋朝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开封的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仅以人口为例,开封的人口已经达到一百多万,每天光是食用的猪就多达上万头。汴水成为开封的生命线,南来北往的商船、货船覆盖了整片河面,为开封运来无数的粮米和各种物资。

    这是座神奇的城市,百姓舒适惬意的生活,繁华热闹的街市,美如仙女的数不胜数的美貌歌女,雅致愉悦的文化生活,惊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他们见到的一切都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令他们目眩神迷、神魂颠倒。

    大宋朝先后设立了四座京城,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又将宋太祖曾做过节度使的商丘定为南京应天府。东京为大宋首都,其他三京为陪都。

    开封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时期,郑庄公在这里修筑粮仓,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战国时期,开封成为魏国的都城大梁。到了西汉景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改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西汉时梁孝王封疆于此,他在开封城南大兴土木,建了一座豪华、壮观的别馆“梁园”,方圆几十里,很快成为全国文人追逐、向往的中心,留下了“梁园虽好,非是久恋之家”的典故。随着唐朝汴水漕运的发达,开封又因汴水之故称为汴梁。

    所以,宋人习惯上称开封为东京汴梁、汴京。开封人尤其热爱他们生活居住的这座城市,为她的无比繁华和多姿多彩而骄傲。

    陈师师说,自从天圣八年柳七哥金榜题名又被皇帝无端除名后,她看了一眼范仲淹,解释说,柳七哥就是柳永,我们歌女们都叫他七哥,您别怪罪。范仲淹摇摇头,很大度地表示他无所谓。

    师师继续说,七哥遭到放黜心灰意冷去了杭州,他说他再也不会参加科举了,他已被皇上判了死刑,仕途之路已被堵死。到了明道二年四月,刘太后崩逝,朝廷决定明年改元景祐并重开科举,即将迎来又一个科举之年,但是,我们谁也不知道七哥会否参加这届科举。

    从明道二年夏末开始,由于数不胜数的举子的到来,让因七哥离别带来长时间萧条的歌楼,又渐次热闹起来。也就是在那时,心娘在积翠楼结识了一个姓杨的中年男人,人长的又俊又有才,襄阳人,尚未娶妻。

    那是在某一个晚上,京城最驰名的歌楼“积翠楼”里,豪华宽敞的厅堂内正上演着一场疯狂的艳舞。歌舞结束,雨点般的钻戒、银两等物件纷纷抛到舞台上。

    担任领舞的心娘心情并不显得激动,她已司空见惯。她走到台下谢过各位看客,便躲开拥上来的人群,径直走到最后面站着的一位书生。

    书生见心娘向自己走来,惶惑得不知所措,以为心娘看到自己没有投缠头,是前来向他索要的,表情极其尴尬。

    他拍打拍打身上,忍痛从兜囊中掏出一块散碎银子,约摸二钱来重,握在手心里等心娘来取。

    几个看客见了都笑了,这样的歌楼,这样精彩的歌舞,还没见过这样施舍的主,寒酸不堪,一看就是个穷酸书生,上这儿来偷偷过过眼瘾的。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书生满脸通红地说:“在下一介寒儒,身上只有这些了,姑娘千万莫要生在下的气。在下来京城参加科举,因慕姑娘芳名,斗胆前来一睹姑娘芳容,这就告退,这就告退。”说完抽身就走。陈师师说到这儿叹了口气,事情要是到此结束就好了。

    心娘却大大方方接过银子,脸上露出今晚的第一丝微笑,她说:“公子既然是赶考的举子,应该没有什么急事,不妨多待会儿。姑娘我不在意你给的多少,如你所说,你若是看得起我,等我再跳两场舞,下半夜我就单独陪陪你。”

    心娘的话让书生喜出望外,心呯呯地跳动,又有点儿不敢相信地问:“姑娘此话当真?不是嫌我这点儿银子,拿我取笑吧?”

    旁观之人也多是这样认为,有人甚至催那书生,“还不快走,别再在这儿丢人现眼了。”

    不料心娘却态度诚恳地再次邀请说:“公子如不嫌弃,跟我到那边贵宾席上去坐。”

    书生和众人这才知道心娘说的是真心话。书生那细密的心思很快理清了思路,心中暗喜,今晚没有白来,这场艳遇搞不好让我这半年吃穿不愁,还能享尽人间乐事,这个机会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