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之傻柱是个好人

第0042章 要选管事大爷啦

    “柱哥,你说咱这大院,谁会成为管事大爷呀?”

    “前院,我可说不好,但这后院嘛,估计会是你家的邻居刘师傅。”何雨柱悄声地在许大茂耳边嘀咕着。

    “那我爸哪?”许大茂有样学样咬着耳朵。

    “这可不好说,许叔经常出去放电影,一去就好多天。”

    “唉,也是。”许大茂也泄气了,他从父母的谈话中隐隐地察觉到什么。

    “大茂,管事大爷这个活可不好干,许叔不往上凑是对的。”

    “柱哥有啥讲究嘛?”

    “大茂,咱回去再说。”

    张桂芝瞅见何雨柱跟一个差不多大的半大小子躲在人群的最后面低声嘀咕着,眉头皱了皱也不言语。

    从见到何雨柱的那天起,张桂芝就觉得这小子有时候并不像个十六岁的孩子,深沉地像个老油条,但有时候吧,何雨柱的举止言谈又给人极为冲动的感觉。

    张桂芝也说不好自己对何雨柱的观感是好,还是坏。

    从轧钢厂传来的消息说,何雨柱当上了炒菜师傅,专管小灶跟营养餐。

    好多人都吃过何雨柱做的菜,众口一致赞许这个小子做的菜好吃,轧钢厂给何雨柱开出来每月二十八万(二十八块)的工饷。

    这个工钱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在当下属于中等档次的一个收入,能养活一家四口人或五口人,但何雨柱是个还不到十七岁的孩子,当然这是在张桂芝的眼里。

    推选管事大爷对四合院的住户来说,是件好事。但大家对管事大爷也是一头雾水,好多人根本没听明白潘玉梅的介绍,这不,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现场一片乱哄哄的。

    按常理来说,谁做管事大爷,负责的街道干事心里是有数的。

    但何雨柱他们这个四合院太特殊,原来预定的人选出了问题,新人选就难产了。

    潘玉梅站在四合院的众人面前,详细地介绍了设立管事大爷的意义以及管事大爷要做哪些事情之后,众人纷纷地议论起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把一些不可能的人选踢掉,四合院里谁能当管事大爷,大家心里就有了谱。

    但也有些胆小怕事的,一听管事大爷发现可疑分子要及时报告,心里就打了退堂鼓。

    推选进行不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选太多,一个是人选难产。

    这个四合院正是因为人选难产,大家不知道推选谁出来做管事大爷而左右为难。

    照道理说,刘海中倒是个合适的人选,但他住在后院,除了住在前院的几个工友,他对其他住户还真不太熟悉。

    况且前院离后院较远,中间还隔着一个中院,前院真要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待在后院的刘海中能不能听见还真不好说。要是等到人家过来叫他,也许事情就闹得不可开交了。

    还有一点,就是大院的安全问题,现在的大门钥匙可握在阎家的手中,噢,不对,阎埠贵晕倒那天,让隔壁邻居杨家管了几天大门。

    等阎埠贵从医院回来,干脆就把大门的钥匙交给了杨家,阎家的面子都丢光了,大门也就不管了,省的以后院里出了什么事,会赖到阎家的身上。

    张桂芝瞅着大会冷了场,潘玉梅卖力地解说不起作用,她只好亲自出头。

    “各位乡亲,管事大爷的重要性,刚才潘干事已经跟大家说了。

    我也明白大家还有些困惑,管事大爷哪,主要是负责院里这些琐事的,说和一下邻里的纠纷。

    另外哪,如果院里谁家来了外人,要及时了解情况,到街道说一声帮着办个临时手续啥的。这样说,大家明白了吧。”

    “噢,原来是这样呀。”人群里有人小声说道。

    张主任的讲法比较接地气,让四合院里的这些苦哈哈们听得明白。

    “所以呀,咱们这个管事大爷得是个老街坊,知道谁家有几口人,做事要正直,院子里的人家信得过他才行。”张主任继续说道。

    “对呀,我们就该选这样的。”人群里有人高声喊道。

    “当然了,他也是愿意出来为四合院做事的,愿意帮助我们街道做四合院工作的,大家明白了吧。”

    四合院的众人们纷纷议论起来,都在想着谁来做管事大爷合适。

    张桂芝左右看了看,发现四合院众人的情绪已经被她调动起来了,干脆趁热打铁,把街道预先想好的方案推出来试试。

    “大家静一静,”张桂芝大声的喊道,众人的目光都瞅向了她。

    “咱们这个四合院算是比较大的,住的人家也比较多,所以,我们想了个方案,大家伙琢磨琢磨看看行不行?”

    “你们看,以这个垂花门为界,把四合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住户差不了多少。

    因此呀,我们想在这四合院里设立两位管事大爷,一个管前院的,一个管中后院的,这样的话,他们对自己负责的院子也比较熟悉,也好帮着大家,对不对?”

    “是呀,确实该这样。”

    “哎,我觉得这样不错呀。”

    “对呀,咱们前院的人很少往中院跟后院去的。”

    “我觉得这样能行。”

    “张主任,我们就按这个方案推选吧。”

    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赞成这个方案。

    前院住的比较杂,与中院和后院的住户相比,生活水平确实差点,而且他们本能地跟中院和后院划分界线,没什么事的话,很少到中后院去串门。

    张主任这个提议,正好满足了前院住户的愿望,他们也想在前院推出自己的管事大爷,不希望任何事情,前院的那些人都要听中院或后院的吆喝。

    实际上,剧中阎埠贵这个三大爷做的是一点不称职,他住在前院,应该多为前院住户多打算,但是他却为虎作伥,帮着易中海替贾家捐款,那不是从这些穷困人家手中刮钱嘛。

    如今易中海没了地位,阎埠贵也失去威信,以后贾家若是出了什么事情,大家该伸手帮忙的会帮,但要是捐款的话,那就不可能了。

    毕竟在这个新时代里,家家户户的收入慢慢地变得差不了多少,区别在于家中孩子跟老人的多少,要不要供养乡下的父母跟兄弟姐妹,或者支援战友什么的等等。

    在生活水平差不多的年代里,邻里关系就变得比较重要了。

    这个时代,一家出事,人人帮忙,是最常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