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芍陂
在护卫队方面,典韦,乐进,潘璋他们快速适应了大树里的队伍情况,在平日的训练中很快脱颖而出,获得了士卒的认可。
在段石头主动跟张安说明情况后,他们把大树里目前的200人队伍分成4个分队,典韦,乐进,潘璋,张达四人各领50人,让他们成为曲长,人员等以后再慢慢补充,先把建制框架搭起来。而张达这50人主要是用来护卫商队等日常事宜,将来就是张安自己的卫队。
时光匆匆,一晃眼已经过了3个多月。
这日张安正在家中读书,突然听人来报朱才回来了。张安闻言连忙安排人员去迎接。
看着浩浩荡荡的船队停泊在渡口,众人都感到震撼。
整个船队有近30艘船,其中最大的大船有7艘,长约有12米,宽约6米,高约5米。能载2000多人,能运输50吨的货物。还有其他的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良骥,怎么会有这么多船和你一同来此?”张安见到朱才连忙问道。这么大规模的船队让他有些始料不及,想必会惊动不少人。
“安君,我去了那边以后发现果然如你们所言,那边的粮秣颇丰也非常愿意交易。”他顿了顿一脸喜悦的继续说道。
“我带去的酒水,农具,书籍在那边十分好卖,有一何氏大族直接把我货物全包了,还派遣商队跟我一同返回,准备也在中原售卖粮草。”
朱才指着那些船只说道。
“安君你看,那些船只都是那何氏的。”
“何氏?”张安默念道,这是前世他没有听过的名字。“良骥,这何氏是什么底细你可知道?”
“安君,这何氏据传是战国七雄韩国的王族后裔,当初秦统一天下就迁居到了庐江隐居,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的大族,历史上出过好几个郡守。”
“又是一个世家豪强啊。”张安在心中暗道。
“良骥,这何氏在当地的风评如何?”
“据传闻他们这一家淡泊功名,在民间的口碑很好。”
张安闻言若有所思,然后拍了拍朱才的手臂说道:
“良骥,你此行辛苦了。我们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接风宴。”
当下张安引着朱才等人回到村里,他见何氏一伙来了十多人,为首三人穿着长袍革带,衣服做工考究花纹精美。
经闲谈了解到这何氏三人分别叫何玉,何群,何景。这何玉就是那为首之人,30来岁左右,面容清俊。此人的态度到很是和善,不停的问东问西,让张安一时摸不透他们的意图,而且他们隐私颇多,也就不咸不淡的干聊了会,不久后何氏几人就告辞离去。
只剩下熟人后,一时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当晚,张安几人私下再聚,张安细问了朱才芍陂那边的情况,结果事情和他的预想天差地别。
“安君,那芍陂如今很是荒废,现在那里只有一些流民过活,寿春的官府也不太在意那边。”
接着朱才把探听到的详细情况都说了,原来如今的芍陂在汉初就荒废了,只在公元85年在太守王景的带领下繁荣过一段时间。但因为后来没有修治就又慢慢荒废了,到了如今那边已经还原成了一片大自然的原野。
众人听闻此话一时间面面相觑,喜忧掺杂。
“看来这芍陂虽然能活人千万,但却是如夫人般需要好生照顾才行啊!”戏志才见气氛凝重,就出言调笑了起来。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志才所言不错,这芍陂本来是一块宝地,可因为官府的懈怠让此地变成了废地,但我相信今后在我等的手上,它必然会成为随侯珠般的珍宝。”张安坚定的说道。这随侯珠是与和氏璧齐名的珍宝。
“本来我们还准备和那边的世家豪强做一番争夺,谁想这等宝地被他们视若粪土,可叹,可叹!可如今那边既然还是荒地就不用这样了,志才你看我们是否立马派人过去开荒准备呢?”张安接着问道。
“仲定,我愿意带人过去把芍陂变废为宝。”戏志才立马回道。
张安愣了一下,他心里马上就想拒绝,因为戏志才一直是他身边最智慧的人,他已经开始习惯有事就询问戏志才的意见了。这时听说要分开,自然十分不舍。可理智告诉他,除了戏志才没有其他人能胜任此事了。
“哎~志才你此去一样要保重啊。”说着他看向乐进道:“文谦,不知道可愿和志才一起前往芍陂?”
乐进闻言立马答道:“进愿往,必然保护戏君安危,请仲定放心。”
当下众人商议了去那边需要做的准备,最终决定让戏志才先带400户青壮过去,然后乐进带领兵卒100人。再配备好各种工匠和粮秣物资,等下趟朱才再去扬州一起乘船过去。
事定以后整个大树里就像一台机器高速的运转了起来,先是准备好了200万斤粮秣可供他们吃上4年,张安等人觉得戏志才到那边要多多招纳流民和山民,这样不光可以提高开荒的速度,还能壮大自身的势力。
然后就是准备了一百多套甲胄和相应的武器,这种甲胄是皮革和铁片鞣制而成,到了那边只要不遇到正规军想必可以以一当十。
再就是各种农具和各种配套设施,张安准备让戏志才正式使用曲辕犁和各种水车来方便开荒。当他带着戏志才等人看了这些新式的工具后,众人都惊喜非常,觉得开荒的把握又大了不少。
而关于种子,众人商量决定刚开始还是以粟麦为主,因为冒然转种水稻变数太大,还是应该徐徐图之,更重要的是现在水稻还在交州,还没有得到,这事也需要让戏志才和朱才慢慢施为。
但耕牛等畜力就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了,这些在大树里都不多,只能让朱才尽量采购运送过去,然后等戏志才在那边见机行事。
最后张安问道:“我看这何氏颇为富裕,良骥你看我们能从他们那边买些船只吗?”
朱才认真的想了想后道:“如今这何氏对商贾之事很是看重,想要购买船只怕不易。”
戏志才道:“明日可再宴请何氏,看看他们的态度再说。”
第二日,何氏应邀而来,各人落座。
张安说道:“我们是乡野愚人,今天能够和贵族俊杰相识,三生有幸啊!”
何玉道:“足下过谦了,我看你们这里的人民都安居乐业,精神健旺。是有德之地。”
几人互相客套礼让一番后张安行礼道:“如今我等中原干旱,百姓生存艰难。我久闻扬州物产丰富,粮秣充足,今日我们想向贵族重金求购船只数艘,不知道方不方便?”
何玉等人闻言后互相看了看,最终何玉说道:“族中船只这次都给我们带出来了,如今大人们很是看重商贾之事,这船只建造不易,恐难交易。”
张安闻言暗叹,和戏志才对视了一眼。戏志才接道:“贵族经商本是为了经营,如今世道混乱危险颇多,何不售卖船只与我等,如此既能获利,又能减少意外的凶险呢?”
何玉闻言犹豫了会还是答道:“此事关重大,还要回去和大人相商。”说罢几人就告辞离去了。
“志才,你看此事可有眉目?”
“仲定,我想和良骥再去拜见一番,想来应该有些成效,只是这船只不菲,不知我等那拿出多少银钱购买呢?”戏志才问道。
张安苦笑道:“我等皆为佃户,这几年虽然情况好了不少,但并没有什么积蓄!”
潘璋突然道:“诸君何必这么啰嗦,直接抢了完事啊?”
张安连忙阻道:“这何氏跟我们无冤无仇怎能刀剑相向呢?如此凶残暴虐之事我们不能做啊,文珪今后不可再说这种话,也不能做伤害善良百姓之事。”
潘璋疑惑道:“可是我们不是一直是准备和那些大户作对的吗?”
“不教而杀谓之虐,将来我们如果要杀他们也一定是因为他们有取死之道。更何况,我们要反对的是世家大族的制度,而不是要杀光他们,人是杀不光的啊!”张安解释道,他深感道路漫长,任重而道远,看来今后一定要把思想教育工作提提了。
“才,如今纵使变卖家产恐怕也只能买一艘大船。”
张安闻言后劝说众人道:“看来此事难为,诸位不必强求。”
当晚,戏志才和朱才主动去拜访了何玉等人,可交谈并不顺利,何玉等人并不愿意卖。最终戏志才提出能不能把船只租借给他们,这个方法让他们有些意动,准备回去跟族中大人沟协商,正好戏志才也要去那边,就约好到时候去拜访。
这趟迁徙在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准备和劝说等工作,终于准备齐全,而今年果然还是干旱非常,许多村里人见此也打消了心中的侥幸,同意去芍陂。
在183年5月。张安看着坐船远去的戏志才众人在渡口久久不愿离去,良久后他长呼出一口气,起身返回。
在回去的路上他想着今后的安排,如今戏志才已经去了芍陂开荒,带去了村里小半的人口,这样村子以后也要加大人口的吸收,还有士卒的培养也要加大了,黄巾起义在即,不用再这么低调节约了。
他回家后召集了重要人员,把事情一一吩咐了下去,让张大叶和张成开始大量的招收流民,只要不是心怀叵测之辈就要。
然后让段石头放开征兵,开放了500人的编制,最终要在村子里形成一支600人的队伍。
再让工匠开始全力生产军械等物资。
散会后,张大叶不安的说道:“安儿啊,这一步走出去就回不了头了啊!”
张安看了看张大叶见他一脸的担忧,又看了看张成,见他也是兴致不高。当下他铿锵有力的说道:“阿翁,大兄。不是我想要做一些狂妄的事情,而是这个世道我们不反抗就是死路一条啊!”
“阿翁,你想想看当初那些唐氏的佃户如今还有几人还在呢?”
张大叶俩人闻言浑身一震:“是我想差了,这世道真不给我们老百姓活路啊!”
“阿翁大兄,请你们这段时间多和其他乡里的佃户联络,特别是那些对世家豪强不满的人,我们要大力的拉拢他们,将来这些人会愿意和我们走。”
张安又找来了张达,让他派人去调查清楚唐氏等4家他们选定的凶残豪族,打探清楚他们的具体情况,准备等时机一到就立马打了他们。
之后又召来潘璋,让他去联络整个颍川郡的游侠,招揽那些合适的人员。
这一日,张冲突然找到了张大叶父子三人,他面容哀伤的道:“张公,安君,成君。我祖父快不行了,想见你们一面。”
几人闻言大惊,连忙跟随张冲来到族老张公家,只见整个房子阴暗蔽塞,药味浓重。
族老如今已经奄奄一息,他神色游离的看着众人,在看清是张安一家后猛然睁开眼睛,他回光返照的抓向张大叶说道:“大叶,保护好……村子,你可以的。要相信……小安,他是能……做大事的。帮我照顾好小冲……”
说完浑身一软就去了。张冲见此立马大哭起来,张大叶等人也很难过,在旁劝了会退了出来。
几人回家后一时沉默,张大叶看了看张安道:“族老的话……阿安以后你要保护好村子啊……”还没说完,他也开始梗咽起来。
张安内心也并不平静,他一个人默默出了屋子走到庭院里面呆呆的望着月亮。在他的内心很是感谢族老,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是张大叶和张公保护了他们,他不敢想象如果族老是个刻薄,贪婪的人他还有没有今天……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是如此的淳朴,善良。
他知道如今的颍川郡守是何进,等到明年初太平道的叛徒唐周告密后黄巾起义就会正式开始。
如今治蝗术已经开始在州郡传播开来了,村里还在钟氏当宾客的人说钟氏如今已在按照治蝗术的办法来预防蝗灾。听说最初是太平道在最先传播,然后其他世家豪强得到后纷纷如获至宝的实行。现在整个中原大地都已经普及,想来今年的蝗灾应能减轻些。
接着又觉得可笑,不管是印刷术还是治蝗术如果拿去给朝廷那大概率会是石沉大海,反而是将来被称呼为乱民蛾贼的黄巾却对利国利民的事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如此摆烂的朝廷,这样的王朝又怎么不灭亡呢?只是那些百姓又有什么错误呢?却用他们数不清的生命成就了那些野心家的名望。
张安他更加坚定了自身的信念,他握了握拳准备迎接那动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