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亮剑
公元184年3月,今年的大树里没有春耕。
在无人在意的角落,他们家家户户都打包好了行装,放了锄头拿起了棍棒。
如今太平道已经事发,州郡县都发布了对太平道重要成员的通缉。张角号令所有太平道头戴黄巾,正式起义,此后世人称太平道为黄巾贼。
皇帝刘宏下令,取消党锢,释放之前被流放的党人家属。拿出了自己私人存款和物资赏赐给了大军。
以何进为大将军,守卫京师洛阳。派遣卢植北上冀州讨伐张角。皇甫嵩和朱儁讨伐颍川太平道。如今正在征集全国精锐。
大树里议事厅,张达正在汇报消息。
“诸君,如今那唐氏有6万多亩的良田,拥有近2000户的佃农,奴仆宾客一千多人,据说还有200多的私兵。名下还有马场,里面有800多匹的良马,600多头牛……这些还只是在下能打探到的消息。”
诸人听了张达的话都一阵惊愕,这是何等的财富啊,要知道整个唐氏真正的族人恐怕还不到100人,就这一百来人却奴役着近8000人来供养他们,而且这唐氏向来无恶不作,丧尽天良。
“诸君,这唐氏丧尽天良,来无恶不作,恶贯满盈。如今天时已至,我等当替民伐罪。”
“诺!”
当下张安吩咐众人已定,各自散去。
长社县长葛里,这里是长社最大的村里,居住的是整个大汉都为数不多的自耕农。这两年中原大旱,又有蝗灾和人祸不断,这里的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而官府对此却视若无睹,照样正常征税。那些世家豪强中,有些良知的就关起门来自家过自家的,如唐氏那般贪婪凶残的就趁机抬高粮价,百般用巧让这些自耕农倾家荡产,好乖乖的成为他们的奴仆佃户。
长葛里的广场上,张安带着典韦,潘璋等人在此大声的对着聚集的民众喊话着,张安每说一句,周边的士卒就齐声重复的大喊一遍,好让所有人都能听明白。而这种举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聚集了过来。
“老乡们,如今连年干旱大家都没吃的了”
“可那些大户还提高粮价,想要断我们的活路。”
“那些人家里的粮食堆积的放不下,吃不完,哪怕粮食烧了、坏了、扔掉都不愿给我们!”
“你们甘心吗?你们甘心看着自己的夫人和子女就这么饿死,冻死吗?”
下面这些本就痛苦愤怒的人听了张安这话都忿忿不平,低声的交谈“那又如何?还能怎么样呢?”
“有种的就跟我来,我带你们去要粮食!”
张安说完就让典韦等人亮出了武器,齐齐的大吼道:“要粮!要粮!要粮!”
他把手一挥,领着众人就往唐氏家去了。长葛里的人见此有些懵,不过在看热闹和那小小的侥幸心理下,众人跟在了张安等人后面。
一路上汇聚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拿起能找到的棍棒,石头等跟着张安一起来到了唐氏的坞堡前。
那守门的几人看见黑压压的一群人向这边来,赶忙想关闭大门,可潘璋等人早有埋伏,他们看到信号连忙奔袭到大门处几刀杀了为首的俩人,其余人见此大惊失色,连忙四散奔逃回去报信去了。
张安带着众人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唐氏的坞堡,他们先前早就探查清楚了,现在直奔粮仓!
这些跟来的众人见事情如此顺利都振奋不已,握紧了拳头准备跟着大干一场,他们心中压抑的委屈和怒火已经很久了。
此时整个唐氏都一阵鸡飞狗跳,多年的平静让他们早就失去了警惕。那些佃户和奴仆此时呆呆的看着这些人,然后被人群拉进了队伍。
张安等人来到粮仓时,这里已经空无一人,原来在此的唐氏族人这会早就逃命去了。
张安让张达等人去打开粮仓,然后拔出腰刀,敲击刀鞘发出“锵锵”之声,典韦等人见此也都拔刀一起敲击。
众人见此不再扰乱,呆呆的看着他们。
“等下我们就会给大家发粮,不要抢,不要急,排队来!”
“不要抢,不要急,排队来!”众人大喊三声,然后开始组织秩序,众人一时慑于张安等人的威势只好听命行事。
周围警戒的士卒紧握刀剑和弓箭,随时准备应对胆敢捣乱之人。
等排队领取粮食时众人才发现他们匆忙前来,并没有准备携带粮食的东西,见此许多人只好脱去衣服用来盛装粮食。
张安正乱哄哄的发着粮食,北边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众人看去,只见那唐氏终于调齐了人手,愤怒欲狂的杀了过来。
为首的那人身穿铁甲,全副武装,他大喊道:“你们这帮该死的贱狗,竟然敢来这里,我要把你们碎尸万段啊!”
那人说着就带着人杀了过来,那些躲避不及的人被迎面几刀,砍翻在地,又被人践踏成泥!
张安见此大喊道:“跟他们拼了啊!”一边喊着一边带领典韦,张达,潘璋等人迎了上去!
张安虽然是最先冲锋的,但典韦几步就赶超在前,他紧握双戟怒视那冲在最前的唐氏将领。俩人碰面后那人兜头一刀劈向典韦面门,典韦左手用戟一挡,稳如泰山,再用力一推,那人重心不稳向后退去,典韦趁势直进中宫,右手一戟就把这人劈成了两段!
整个场面一时突然安静,所有人震惊的看着这一幕。
“万胜,杀啊!”张安率先反应过来,大喊的指挥众人淹杀了过去,这唐氏众人自然兵败如山倒,那些还敢抵抗的人被张安等人围起来几刀了账,其余人都丢盔弃甲的逃命去了。
正是:向来为恶不知善,今日方觉小命短!
在众人的追杀抓捕下唐氏最终全军覆没,张安等人押着唐氏一族,重新来到了粮仓前,他对着人群大喊道:“这唐氏以前仗着自己有个阉竖亲戚在咱们乡里无恶不作,今日他们恶贯满盈死到临头了!”
然后当着众人面,把找到的那些田契和借条都烧了。众人见此一时都惊喜落泪,这是他们日日夜夜的梦魇,心头肩上的大山和重担。
“大家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啊!”
张安说完放开唐氏众人,让他们面对这一众的黔首庶民。
那唐氏的一老头瞪着众人骂道:“狗奴,竟敢反……天吗?猪狗不如的贱种,你们死定了!”
那人群中有一青壮,看着唐氏双眼通红,他推开旁人挤了出来大喊道:“老狗,你也有今日吗?还我母命来啊!”说着又打又咬,一时场面喊嚎声不断。
下面的众人受此一激,又有几人上前找到那些仇家,大骂出他们的恶行,然后上前……
唐氏很快就被人群淹没。
张达这时从远处奔来找到张安悄声道:“仲定,府库和马场等重要物资都控制好了。”
张安点点头,开怀的笑道“好啊,你看这唐氏平日何等嚣张,如今不也是几拳就打死了吗?”
诸人看着这一幕,只感觉曾经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大山已经不见了,浑身轻松。
潘璋大笑道:“痛快啊,痛快啊!”
张安对着张达吩咐道:“地图,书籍,兵甲对我们非常重要,要第一个收集好,然后是马匹,耕牛等畜力,务必办好,至于银钱尽力而为,多的就发给乡亲们吧!”
“诺!”张达得令去了。
张安见人群发泄的差不多了,重新敲击刀鞘镇住场面。
“这唐氏今已伏诛,我等愿散尽粮草。”当下带着众人一起在这坞堡里面把粮都发了。
“乡亲们,如今虽然一时痛快,杀了这唐氏,但那些其他的大户官吏恐怕不会饶了我等,将来他们派大军过来,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也!”
众人闻言心中的喜悦登时转变成了冰窟,他们呆呆的看着张安等人,有些人连手中刚领的粮食都拿不住,瘫软在地。
“乡亲们,我叫张安。大树里人,原来就是这唐氏的佃户。”
“我从小就仇恨这唐氏,等这一天很久了。”
“在来之前我已经准备万全,杀了这些猪狗我们就会坐船去南方过活。”
“那里有大片的空地,粮食的产出也比这边更多,最关键的是那边没有干旱!”
“有想和我们有的人就留下来。”
“那些不愿的老乡请你们拿好东西回去躲藏好,今后那些大户的官吏的一定会拿你们的头颅去报功。”
“如今我还太弱小,保护不了你们!”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过了会有个年长的上前问张安道:“去南方那么远,只怕还没到那边就都死在路上了吧?”
“乡亲们请放心,我们几年前就去过那边打探清楚了。如今那边已经开荒出了成片的良田,我们会带大家一起坐船过去,只要十来天就能到那边啦。”
见此众人大为意动,只有少数几十人默默的拿了东西对着张安等人行了大礼后离去。
张安看到这么多人愿意跟着他,开始时很诧异,但此刻后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些人本来就是活不下去的了,现在有了一线希望又怎能不抓住呢?
看着这黑压压的一众人,张安估计有3000-4000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那可能就是一万多人,如今朱才那边准备的船只一趟只能运输一万来人,看着要多走几趟了,他登时感觉时间紧迫。
这运输一趟来回要一个月余,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等一个月以后才能再度出发,他看着这普通小型城池般的唐氏坞堡心中有了决定。
他喊来一个亲卫,吩咐道:“你去请阿翁和朱才来见我。”那人听了连忙领命去了。
然后他让人群自己挑选出来几个头领,然后让他们配合典韦和潘璋从这批人里面挑选1000的青壮补充曲部,再给他们粗略的分了编制,让他们自己选伍长和队长。
如此他们各领800多人,队伍初见规模。不久后张大叶和朱才赶到,在路上他们听闻事情一切顺利心中大喜。
“安君,阿安!”
“阿翁,良骥。如今时不我待,你们立马组织人员迁移。”接着他细细说了如今的情况,俩人听后也深感时间紧迫。
“良骥你先把村里的老弱,和这些新入伙的老弱先运过去。”
“诺!”
“阿翁,你回去立马把剩余人员物资搬迁来这唐氏坞堡,我们可能要在此待一阵子了。”
俩人听命后都赶忙回去准备了。
张安又对着典韦和潘璋说了如今形势,让他们加快编练队伍,给新兵发放武器,战斗应该很快就会到来。
然后又派人去让张达把那些书籍图册先运送回去,然后把其他物资就在坞堡安置。
再吩咐那些伙夫杀猪宰羊,给众人饱餐一顿。
接下来几天,张安马不停蹄,连续又打了三家之前摸排清楚的恶族劣户。
还是按唐氏的这边形式,召集百姓一起去放粮报仇,然后劝说他们一起迁移去芍陂。事情都很顺利。
到了如今他们已经有兵卒3000人,都配备简单的皮甲和刀枪。粮食收集了5000多吨,其余物资不计其数,真是一朝暴富。依附的百姓也有了3万多人,张安把众人和物资安置在唐氏坞堡,准备在此等朱才到来。
在此期间张安从这些刚依附的百姓中选拔出那些工匠,会识字的人。提高他们的待遇,给这些人安排事情协助他管理事物。
与此同时,在长社的太平道也在如火如荼的起义中,那郭正号召全县的教众,统一头戴黄巾拿出武器装备开始攻破世家大族的庄园和坞堡,裹夹百姓,开始攻打县府,如今已经占领了长社县。
转眼一个月过去,此时朱才已经带着船队回来了,这次他不光带着自己的船队,还有从何氏租借的庞大船队。
“安君,这回我们有大船9艘,其余中小船只26艘。可以一次性运走两万五千人。”朱才欢喜非常的和张安道。
张安看着风尘仆仆,瘦了一圈的朱才感慨的道:“良骥,你不辞辛苦的往来运送,是有大功劳的,请君放心,我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安君,能帮助这些和我一般的百姓,再苦我都愿意。”
张安闻言用力的握了握朱才的手“良骥,真是我范蠡也。”
朱才听了这话好生高兴,因为作为商贾的他从小最倾慕的人就是范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