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龙威

第十六章 天堂神授

    竺子谦往天堂的方向走去,可是,明明展现在自己眼前的彩虹路,是极宽阔,极平坦,极亮堂的,而他却走得十分艰难。

    他走着走着,觉得自己已经有气无力,身体里没有一块地方是让他舒服的,腿部像是灌了铅似的挪不开步子。根本没心思观赏路边的美景,只顾着一步一步向前跋涉。

    正当他走得气喘吁吁,腰酸背疼的时候,发现前方的彩虹路分成了七条,一色一条,向着各自的方向伸向远方。

    竺子谦不知该走那一条。正犹豫间,忽见一位老人,身背竹篓,头戴巾帻,手拿镰刀,从云绕雾合的树林里出来,迎面向他走来。

    竺子谦心中大喜,急忙对老人低头行礼:“老伯在上,小子这厢有礼了!”

    “好说好说,快快请起。”老人搭理道。

    竺子谦接着忙问:“请问老伯,前边哪条路通向天堂?”

    老人笑了笑说:“哈哈哈哈!只要你不怕艰苦,坚持下去,条条大路通往天堂!”

    老人说完,又哈哈一笑。然后只见他手掌一展,掌中立即现出一杯热腾腾的茶来。

    老人接着说:“我看你已精疲力竭,不妨歇歇,喝了这杯淡茶再走不迟。”

    竺子谦近前抬头一看老伯,不觉吓了一大跳,他从小学医,对家中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竺氏医谱》上历代医学宗师、神医、圣医画像早就烂熟于心,这一看已认出,此人正是东璧堂堂主李东璧,人称濒湖山人。赶忙跪地叩拜:“‘药圣’在上,请受小生一拜。”

    濒湖山人哈哈一笑,脚踩祥云,腾空而起,手掌轻轻一摆,那杯茶已到竺子谦面前。

    竺子谦重新跪地再拜,然后起身双手捧起那杯热茶一看,金黄颜色,清澈见底,一股淡淡的药草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时顿觉口渴难耐,正想一口气喝了个杯底朝天,可他刚刚张口,忽见杯中光芒四射,紫气升腾,眨眼之间,杯中之茶已分解成七色烟雾,分别从他的七窍之中钻了进去。等烟雾全部进入他的体内后,竺子谦只感觉到全身每个角落,每寸肌肤,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舒畅,身体开始飘飘欲仙起来。而就在这时,手中的杯子化成一只托盘,已到了他的脚下,在彩虹路上,随意移动,行走如飞。

    竺子谦选择了一条中间的绿色大道,脚踩托盘,向前飞去。此时,他回头一看,只见身后的路,七色已经合拢,又是先前的彩虹路。竺子谦这才想起濒湖山人的那句话,“条条大路通天堂”。

    而当竺子谦再次回过头来往前看时,彩色的路不见了,托盘在空中飞过一段峡谷后,在路边停下,变成了一块石板,再也不能移动分毫。

    竺子谦心又慌了,只好走下石板,顺小路前行。走了不远,他来到了一个村庄,一眼望不到边,但却十分眼熟。此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凡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耕作,忙碌不辍。他这才想起,这里原来正是陶渊明的“桃花源”。

    走进村寨,村民热情相迎,家家邀客入舍,美酒佳肴相待。觥筹交错之间,竺子谦向村民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家乡皇家湾的情况,令村民感慨万千。其中有不少村民兴奋地告诉他,村中也有来自皇家湾的人家,有竺家庄的、有蒋家铺的、有万里桥的、有茁家铺的、有长石村的、还有辰家铺的,等等等等。竺子谦十分惊讶,眼前尽是老乡,可他一个也不认识。详细问过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在他出生之前就离开了皇家湾的平民百姓。

    告别了村民们,竺子谦继续前行。过了村头的小石桥,看到不远处有个面积不小的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明亮,倒影着远方的青山和岸边的垂柳。彩色的翠鸟穿梭在柳枝繁叶间,成双成对的鸳鸯悠然自得地在水面游弋。

    池塘中有个宽敞的水榭,水榭中央有个不小的六角亭,亭中有张古色古香的圆桌,圆桌边坐着两位大仙,他们正谈笑风生。

    竺子谦走到亭中一看,原来是靖节先生陶元亮正在与辞赋大师屈灵均前辈一道饮酒品肴、吟诗歌赋。

    竺子谦在两位童子的邀请下走进六角亭,正要跪拜,两位大文豪赶忙起身将他扶起,并请他在桌前坐下,为他斟满美酒,添上佳肴。三人一见如故,不分彼此,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畅谈起各自最感兴趣的话题,打趣取乐。竺子谦开始还言语谨慎,渐渐地发现他俩并无当初在凡间的忧愁善感,也就畅所欲言了。当他谈及唐诗宋词和时下盛行的小说、戏曲时,两位大文豪兴奋不已,赞不绝口。

    也不知谈了多久,竺子谦觉得收获颇丰,不便过分打扰二位大仙,便起身告辞。临行前,二位大文豪亲手给他送上文房四宝。他正要跪接,可那文房四宝竟魔术般地不见了,而手一收回却发现已在掌中,并渐渐溶入掌心消失了。而两位大仙却哈哈大笑着飘在空中向他拱手告别道:“万卷在胸中,心似奔马行。”

    竺子谦顿觉胸怀无限开阔,不禁感激万分。他离开池塘继续前行,却不知该往何处去。他望见不远处云雾缭绕着的一个山头,心想:“山中必有仙人,不妨前去请求仙人指路。”便加快了步伐向山边走去。

    竺子谦来到山脚下,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终南山”三个大字。

    这使竺子谦想起了妙应真人孙十常,人称白山药王,就在此处修行,便想前往拜访一下,希望能得到真人赐教一二,可是,没等他上得山去,他就觉得山中寒气逼人,身上衣服单薄,难以抵御。正在为难之时,却见一童子手持一件银光耀眼的罗衣跑下山来,对他说:“请问来人可是竺郎中竺子谦?”

    “本人正是竺子谦。”竺子谦忙向童子施礼,而心中疑惑,“莫非妙应真人早已算准了我要来拜访他?”

    “我家师祖知道竺郎中正经过此地,本想请你上山一叙,不料偶感身体不适,不便接待,还是请回吧。另外,此季山中已进入霜冻期,师祖差我送上罗衣一件,供竺郎中暂且御寒,以防百病缠身。”

    童子递过衣服,转身就走。

    竺子谦早已冷得发抖,接过罗衣就穿上。不料,罗衣上得身来,顿时如万针穿刺,直往体内插入,从头顶到脚跟,全身各处一时疼痛难忍,他连忙伸手要脱下罗衣,可罗衣却顿时不见了踪影,而疼痛感觉也同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时,竺子谦发现自己身上虽然还是先前所穿的那身衣服,但已没有了寒冷的感觉,反而觉得温暖舒爽,而且全身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愉快。身为郎中的他立刻明白了,这一定是妙应真人用“罗衣银针”给自己施加的法术,疏通了全身脉络,不仅使自己消散了病源,而且还能强筋健骨。

    竺子谦心生感激,便要回头离开,可他一转身才想起,刚才没有问一下童子,自己接下去该往何处去?正在着急时,童子又返回来说:“刚才忘了告诉竺郎中了,前面将经过一个村庄,村中有一病人,麻烦竺郎中前去帮真人一诊。”

    童子说完,丢下一个精致的药箱,没等竺子谦说话就又转身跑上山去了。

    竺子谦背起药箱,根据童子指引的方向,走了好久好久,一路上有看不完的美景,却没看到一个村庄。

    正在纳闷时,来到了一座小桥。桥的那边有人在田地里种庄稼,过了桥才看到桥下住着几户人家,下去一打听,这家果然有个病人,正要求医问诊。

    竺子谦看完病出来,脑子一下清醒过来。心里嘀咕着:刚才给病人诊治,居然对病人全身脉络穴位及其病原了若指掌。自己从未学过针灸,而整个过程竟然能十分娴熟,头头是道,运掉自如?莫非是妙应真人暗中相助?可他哪里明白,这正是那件罗衣的功劳。

    竺子谦想到这儿,就急忙向着终南山方向跪地叩拜,口中念道:“祖师爷在上,受小人一拜。”

    话音未落,空中仙乐声起。竺子谦抬头望去,远处天空呈现着一座花园楼阁,妙应真人端坐其间,只见他手指一点,竺子谦腾空而起,转眼已站在真人面前。

    妙应真人让童子收回药箱,又赠一圣医锦囊。然后对竺子谦说道:“贫道别无相送,只一圣医锦囊给你,随心而用。切记,人间医术需胆大而心细,智圆而行方。望你好自为之。”

    话音刚落,真人就带着童子和他的花园楼阁回终南山去了,只留下竺子谦一人还悬在空中,他吓得不敢动弹,低头看脚下,原来已有祥云承托,飘浮自如,行走如飞。再看看手中的圣医锦囊,仅仅酒盅大小,挂在腰间,甚是好看。想起妙应真人“随心而用”的话,便解开一试,原来只要是治病所需,竟然心有所想,物有所现,大小多少,悉听自便。

    竺子谦欣喜之间,来到一乡间小屋,进门看时,心里不由得发怵。只见屋内一张桌上摆满了人体器官和一个人上半身的骷髅骨架,旁边一人正在将一个个器官重新安装到人体里。一举一动,清晰可见。

    竺子谦一看,此人正是“外科鼻祖”,“圣手”华旉华元化。

    看着华元化正忙着,竺子谦大气不敢喘一声,只能站在一旁看着。等他把一个人体拼装完毕,一针一线缝制好后,华元化没等竺子谦叩拜,就急忙将其扶起,认真地问:“全看明白了吗?”

    竺子谦恍然大悟,原来“鼻祖”是在给他演示“元化重生”之术。

    华元化拾起竺子谦腰间的圣医锦囊,放进了一包粉末和一把手术刀说:“本官身无长物,仅有自制玩艺,姑且赠送与你,请笑纳。”

    竺子谦知道华元化装进他的圣医锦囊的是“麻沸散”和手术刀两样宝物,于是,连忙双手托起圣医锦囊,跪地伏拜。

    等他抬起头来时,小屋和华元化都不见了,眼前只剩下他孤身一人跪在茂盛的花草之上。

    竺子谦又望空再拜,踏上祥云,随风而去。不想眼前又出现了彩虹路。竺子谦未曾上路就见不远处梅林之中有一八角亭,周围喜鹊登梅穿梭嬉戏,见有人来,喳喳之音不绝于耳。

    亭子坐落在八卦图中,亭中端坐着一位神仙,上身头戴冠帻,须发飘逸,慈面善目,胸怀阔广。再看下身,鸟身禽立,一束七彩长尾,美丽无比。

    竺子谦认识,此仙正是神医秦越人。身后立着他的三个徒弟子阳、子豹和子越。

    竺子谦慌忙伏地叩拜,不敢仰视。

    “竺郎中快快请起,本院在此等你好久了。”

    秦越人说着就用手中拂尘往面前石桌上平扫了一下,桌上立即呈现出一只石盆。接着对竺子谦说:“竺郎中可识得此盆?”

    竺子谦听言,方敢抬头,一见石盆,金光四射,想起了秦越人师父长桑君,以山巅“上池”之水给他喝下,然后尽授其高超医术的神奇传说,就回答道:“‘上池’之水,只配神仙饮之。”

    “你本非凡人,原是神农血统,天池灵芝,修行数千年,执着不懈,受玉帝之命转世下凡,不辱使命。你以仁德行医人间,弘扬中华千古医德,深受百姓爱戴,感动玉帝和众位神医,我等受玉帝之命,将各自平身所学尽授予你,各种医术已于你体内融会贯通,你已不是凡医。本道别无他物相送,只此一盆清水给你,饮尽之后上路去吧。”

    竺子谦来到石盆前,只见盆中之水,深不见底,感觉无法一饮而尽,而就在他张开口的一刹那,盆中之水忽然变成水龙卷,直奔他的喉咙而去,瞬间一饮而尽,可自己竟毫无感觉。

    秦越人见大功告成,便在众鸟的簇拥中,腾空而起,升向远空去了。竺子谦只听耳边响起秦越人的告诫:“竺郎中,你要切记,受众仙点化,当知恩德无边,你在人间施展众神医之术,须造福百姓,不得罔顾天意,逆天行事,以乱天道。不然,众神之术,顷刻之间,荡然无存。竺郎中好自为之。”

    没等竺子谦搭话,秦越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他一人站在空旷的原野上,看四下无路,望四方渺茫,又不知该去何处了。

    突然,远处传来喊杀声,转眼有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向他杀来。情急之下,他纵身一跳,站上了云端。

    竺子谦往下一看,无数人马分成红、黄、蓝、绿四路,在荒野上互相捉对厮杀起来,还不断变换着队形。

    竺子谦小时候看过一点兵法,认识下面的各种阵图。既有方阵、圆阵、偃月阵、车悬阵、锥形阵、钩形阵;也有鹤翼阵、鱼鳞阵、长蛇阵、雁形阵、六花阵;又有疏阵、数阵、玄襄阵、九宫八卦阵、五虎群羊阵;还有善于围敌的“赢渭阵”、便于奇袭的“阖燧阵”,用于伏击的水阵和火阵,利于射击的“云阵”等等,最后是诸葛孔明的“八阵图”和“梅花阵”。看得竺子谦眼花缭乱。

    忽然,一阵大风把竺子谦吹到了高山峡谷,森林沟壑之上。没等他在山顶站稳脚跟,就见山下一群兽身人面和人身兽面的动物们冲杀过来,同时有风雨雷电助威,妖魔鬼怪上阵,神仙圣贤施法,双方杀得昏天黑地。最后,他看到黄帝斩杀了蚩尤才明白,这原来是著名的涿鹿之战。

    竺子谦不忍心看那惨不忍睹的战场惨状,便转过身去,可是却看到了山的另一面正在进行的是武王伐纣时的牧野之战,只在顷刻之间战场变成了屠宰场,血流漂杵。浓烈的血腥味呛得他呕吐不止。

    他快步奔到另一个山头,却发现晋国大将先轸正在指挥城濮之战和崤之战。看完两大事件发生的始末,他对先轸的军事才能敬佩不已。

    竺子谦腾空飞往其他山头,刚刚落脚,就见半山腰上有个凉亭,里面正站着两位老人,一个头顶发髻,身着短衫,双手柱着一根拐杖,而腰身却十分挺拔,飘飘然有神仙气概;另一位身材魁梧,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左手执一书卷,右手摇着羽扇,清秀儒雅,仙风道骨。对于后者,竺子谦猜着应该是蜀国丞相诸葛孔明,于是便上前施礼:“晚生拜见忠武侯卧龙先生!”

    诸葛亮举起羽扇示意竺子谦免礼,说:“哈哈!滴血子不必拘礼。”又指着短衫老者道,“快去拜见祖师爷长卿仙人。”

    “长卿仙人?”竺子谦疑惑地看着短衫老人说,“难道您就是‘百世兵家之师’孙子孙长卿?”

    “呵呵,呵呵!”短衫仙人乐呵呵地说,“贫道姓孙名武字长卿。”

    “啊呀!先生在上,受晚生一拜!”竺子谦慌忙跪下叩拜。

    “滴血子快快请起,刚才孔明先生有言在先,你‘不必拘礼’。”孙武笑道,“若要按照辈分来算一算的话,你为炎帝滴血之子,自然应该生于我俩之前,所以,你称呼我们为‘先生’,我们可不敢当啊!哈哈哈哈!”

    “非也,非也!”竺子谦连连摇手说,“我投胎转世人间,理属晚辈。岂能失礼!再者,子谦自幼研读您二位先生的兵书,虽然晚生愚笨蒙昧,但也受益良多,常常感激不尽,因此,二位先生乃我良师,请受学生再拜。”

    竺子谦说着又跪下叩拜。

    “滴血子真是礼多了?”

    孙武和诸葛亮说着就一起弯腰将他扶起。三人乐呵呵地在亭中坐下。

    此时,只听山中又是喊杀声震天,三人俯瞰山下,只见刀兵四起。

    “此为秦赵长平之战。”诸葛亮说。

    “此战胜败之理不在长平。秦胜,非白起之功;赵败非赵奢之过!”孙武叹息不已。

    “先生是说秦胜之功在范雎施展了反间计,赵败之过归赵王年幼无知,听信了谗言,罢免廉颇,错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奢?”竺子谦说。

    “赵败之过,你只说对了一半。”孙武说,“还应归咎于庸臣害主!”

    “惭愧!惭愧了!”诸葛亮后悔不已,“有赵孝成王与赵奢的前车之鉴,蜀魏街亭一战,我却重蹈了赵王之覆辙。”

    “幸有空城之计挽回败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孙武说。

    正说着,就见山下重现了诸葛亮失街亭后正挥泪斩马谡的场景。诸葛亮惊出一身冷汗,大叫道:“啊呀!我错用马谡是失策,而迁怒马谡乃失德也!”

    孙武见诸葛亮如此苛求自己,便说:“山下的孔明先生可是十足的凡人,要他把所有过错独揽一身以成就其圣贤之德?可你别忘了,马谡可是立下了‘军令状’的,军中无戏言,不杀岂能严明军纪?”

    “纵有此理,主要错误还是在我。”诸葛亮并不肯原谅自己。

    这令孙武和竺子谦更是钦佩之至。孙武看着山下秦将白起正在指挥秦军活埋二十万赵国降兵,十分愤慨地说:“古往今来,最最失德之人乃白起也。”

    接着他们三人又看了项羽与章邯的巨鹿之战、楚汉相争中的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还有三国时期的官渡、赤壁、夷陵之战,还有东晋时的淝水之战,以及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水域而进行的鄱阳湖之战、明朝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孙武和诸葛亮都作了一一点评,其中许许多多的运筹之法、谋划之策和战略战术都作了详细解说。使竺子谦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今天能得到二位仙师面授兵武大法,实在是子谦三生有幸了。”竺子谦再次跪地叩拜。

    等竺子谦站起身来时,孙武和诸葛亮不见了,四处寻找皆无影踪。猛回头,他却与身旁一位突然出现的老者侧身撞了个满怀,而老者一个踉跄,手中的书卷掉下了悬崖。竺子谦急忙扶住老者。老者还未站定就探头往悬崖下看,然后又抬头看看竺子谦,摇头叹息道:“唉!小伙子,我刚从张子房手中夺过来的那本书,本想借给你一读,可你却冒冒失失地把它撞掉了,可惜可惜!”

    竺子谦十分抱歉,可定神一看,吓了一跳,禁不住大叫道:“圯上老人!”再低头往悬崖下看去说,“那书定是《太公兵法》了?”

    “正是正是。另外我再送你《山海经注》和《天地神妖大全》。”圯上老人随手又扔下两本书说,“若你与它们有缘,你就能追上它们。快去!”

    圯上老人话刚说完,就一把将竺子谦推下了悬崖。竺子谦“哇”的一声,头朝下脚朝上直奔《太公兵法》、《山海经注》和《天地神妖大全》而去。

    奇怪的是,竺子谦一路下坠时,无数的字符从那三本书中溜出来,全部跑进了他的大脑里。等他追上那三本书卷时,书卷里已经空无一字,并且转眼就气化,消失不见了。这时竺子谦身体还在下坠,吓得他魂飞魄散,突然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竺子谦醒了。先前把他从地狱救起的那个老道已站在他面前。他又回到了原地,这时天堂与地狱的交叉路口。竺子谦刚才的天堂之行仿佛南柯一梦,但所经历的一切都已深埋心底,融入骨髓。

    竺子谦又连忙上前向老道谢恩,而老道并不还礼,只是微笑着说道:“恭喜竺郎中,地狱一关,已洗清你一身尘埃污垢和过错;天堂一游,你不仅医术本领皆已超群,军事谋略也成天地人三界一绝,实乃人间百姓万福,你从此还能对三界之事早知三百年,便于你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不过,你需切记,人间万事皆关天意,顺天则生,逆天则亡。仁善则长寿,奸恶则短命。人命关天,自然不可儿戏,但人寿长短皆有定数,这些你须铭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天意不可违,万不可感情用事!”

    老道说完,不等竺子谦表态,就羽扇一挥,再丢下一句“愿你好自为之”的话,便把竺子谦送进了一个无边无际的隧道,飘向远方去了。

    竺子谦眼前一黑,自己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推出了鬼门关外。他又游荡于奈何桥边,黄泉路上。与刚才经过时所不同的是,眼前有无数的孤魂野鬼,一个个虎狼一样地盯着他。无数只鬼手向他伸过来,不见人影,只听到声音:“分一点钱给我用用吧!”

    这时,竺子谦突然看到了裁缝拐子三伯向他走来,跟他打招呼。竺子谦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多钱,急忙掏出一大把,送给三伯,可三伯接过钱去就不见了踪影。

    竺子谦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撒给了孤魂野鬼,可是这简直是杯水车薪,那些野鬼还是不停地要,竺子谦一边答应一边躲闪。忽然,看到了两个高高大大的黑白无常用铁索锁着一个老太婆从他面前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