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合伙人

第20章 推演(一)

    朱棣举着铜管这边瞅瞅,那边看看,越看越是喜欢,越是喜欢就越是心惊。这东西可是军国利器,马喆就这么轻飘飘地送了出来,可见兴化这样好东西还有很多。

    看了好一会儿,朱棣才恋恋不舍地将铜管推回去,装进盒子中,对马喆抱拳道:“咱半生都在军营厮混,是个粗人,这东西一看就是好东西,不知这东西可有名号?”

    “晚辈称之为望远镜,兴化大匠则说的有些夸张,将这东西叫做‘千里镜’,只能望远几里,何谈千里。然而军中将官对这个名字颇为喜好,丝毫没有把晚辈的话放在眼里,‘千里镜’便成了这东西的名称。”

    朱棣轻拍着装着望远镜的盒子哈哈大笑道:“‘千里镜’这个名字好,有了它带兵作战,观察敌情就有更多的选择。

    夜不收也不用抵近查探军情,这对夜不收的安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千里镜’这个名字名副其实。马先生送本王如此大礼,本王来的匆忙也没有准备什么好的礼物。

    这枚玉佩乃是先帝所赐,就送与马先生,聊表谢意。”

    说着朱棣便将腰间的玉佩解下来递给马喆,请马喆收下。

    马喆没有推辞,双手将玉佩接过,笑着说道:“长者赐不敢辞,多谢燕王厚赐,这枚玉佩晚辈定当留作传家宝,传之于子孙。”

    看到燕王与马喆相谈甚好,姚广孝一颗悬着的心多少放下了一些,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接下来的谈判也会轻松一些。

    若是因自己的缘故导致谈判失败,姚广孝觉得自己就是燕王的千古罪人,自己万死难辞其咎。

    好在双方见面,马喆给足了燕王面子,以晚辈自称,这让姚广孝心里好受了一些。

    谈判进入正题,朱棣率先开口道:“马先生主政兴化,政通人和实乃经世济用的大才,屈居于兴化一地实在是屈才了,本王有意邀请先生入幕,宰辅天下。”

    马喆站起身来望着官道旁边一片片已经金黄的稻田,指着稻田问道:“燕王,你觉得这一片片的稻田,最后落到百姓手里的能有多少?”

    朱棣虽不知马喆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但他并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纨绔,面对马喆的问题,朱棣实话实说道:“老百姓一亩地的收成除去种植成本,以及缴纳赋税佃租,能够落在手里三四成都是官吏不贪,地方豪强没有巧取豪夺。”

    “既然如此,那么燕王登上大位之后,能否做到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多剩个三五斗?”

    朱棣很想拍着胸脯说自己当上皇帝,一定会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这话说了他自己都不信,更别说是别人。

    就算他当上皇帝,大乱之后,功臣的功劳需要赏赐,残破的城池需要修缮,边墙外的鞑靼需要投入更多的钱粮防御反击。

    可以说朝廷处处要钱、这天下不但不能减税,有可能还要加大徭役的征发,可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不苦一苦百姓又能如何。

    “马先生,本王知道先生爱民如子,不忍看到百姓受苦受难,但朝廷如今到处风雨,正是需要大量的钱粮劳役的时候,这个时候也只能苦一苦百姓,等到天下安定,本王一定轻徭薄赋,让百姓恢复生息。”

    “燕王,晚辈冒昧问一句,燕王在起兵之后除了定下一个夺取大位的目标之外,可有想过登上大位之后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吗?”

    朱棣愣住了,如何治理这个国家,他没想过啊!他可是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帜起兵的,要是整日想着如何治理这个国家,那不是与祖制背道而驰吗?

    “马先生,我大明自有祖制在,只要遵循祖制,何愁天下不宁,百姓不兴。”

    “既然燕王要遵循祖制,那么晚辈就按照严格遵守祖制的方式推演一下大明的兴衰,燕王可有兴趣听一听。”

    姚广孝眸光一闪,心中暗暗吃惊,这马喆有什么本事,竟然敢妄言推演未来,就算号称神相的袁珙也不敢说自己能推演未来。

    这马喆不是真有本事,那就一定是在故弄玄虚,姚广孝打起精神,一旦发现马喆在故弄玄虚,自己一定当场揭穿他的真面目。

    朱棣不知姚广孝心中所想,听到马喆能够推演大明兴衰,当即来了兴趣,他也想知道大明将来究竟会如何。

    “好!马先生请开始推演。”

    “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华夏登基称帝后,皇族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以太祖为祖宗的主脉,另一个是以南昌王为祖宗,现在的靖江王为传承的一脉,晚辈可有说错?”

    朱棣摇头道:“没错,伯父与堂兄还有侄儿守谦早亡,伯父这一脉人丁不兴,由于建文倒行逆施,侄孙赞仪至今未能就藩。”

    “既然没有问题,那就接着往下说,按照大明祖制,太祖钦封的亲王,要世袭罔替一直传承下去,亲王生子为郡王,也是世袭罔替一直传承下去。

    郡王生子为镇国将军,一样世袭罔替一直传承下去,镇国将军生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生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生镇国中尉、镇国中尉生辅国中尉,辅国中尉生奉国中尉。

    请问燕王殿下有没有算过,从太祖继位到现在,宗室人口增加了多少,燕王可有算过?”

    朱棣常年驻扎在边塞,并不参与宗正府事宜,皇族现在有多少人口他并不清楚,与其他藩王相比他的子嗣在诸藩中少的可怜。

    但他就算粗略估计,按照每个亲王五个子弟估算,如今大明食郡王禄的宗室至少都有百人,更别说还有亲王爵位在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这个数量将会翻着翻的增加,按照朱元璋制定的宗室俸禄,用不了多少年,大明的岁入都不够给宗室发放俸禄的。

    更何况这些宗室还会有庄田、土地供养,这些土地朝廷并不能征收一文钱的赋税,宗室占据的土地越多,朝廷能收上来的赋税就越少。

    想到这里朱棣脸色苍白,放在石桌上的手都不由颤抖起来,他这会儿有些理解建文迫不及待的削藩的做法了。

    站在藩王的立场上,觉得建文如此不顾念亲情,视他们这些亲族长辈如洪水猛兽,站在建文的立场上他却看到了宗室快速繁衍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