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纸钞
夏原吉没有就数学到底该不该提高地位过多的纠结,以户部为例,数学确实能够提升户部的效率,就算朝廷出面推广数学学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更在意的是新政赋税如何征收,朝廷的财政问题该如何解决,马喆讲了这么多,还都停留在宏观层面上,具体该如何操作还没有讲。
“马先生,一旦实施新政,加大商业税的征收,朝廷必然会增加征税人员的数量,如何才能用更小的成本做到更大的征税额?”
马喆略微思考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沉声道:“想要实现更高效率的征收赋税,就要从实物税过渡到货币税。
想要实现征收货币税,首先就要保证百姓手中有货币,也就是钱。说到钱,首先要明白钱是什么,钱的作用是什么。夏大人应该知道货币的起源吧?”
夏原吉点点头道:“这个本官倒是略知一二,上古时期人与人交易习惯上是以货易货,逐渐人们发现以货易货的交易太过局限,费时费力。
于是先人就想到用一种大家都认可的中间物代替货物,并赋予代替物价值,这个代替物本身就应该有价值。古人首先使用贝壳做为代替物。
渐渐地人们发现贝壳本身价值不高,且容易损坏,一旦损坏就是很大的损失,在铜的冶炼成熟后,古人逐渐开始用铜做为代替物,一直延续到今天。
然铜的产量不多,始终不能满足天下使用,前宋还在巴蜀采用铁钱作为货币,同时期的巴蜀为解决钱荒还发行了交子做为替代交易凭证。
延续到蒙元,以金银为锚定物发行‘中统钞’,这种钞法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就因为贬值太快,深受百姓厌恶。
百姓最后宁愿以物易物也不接受‘中统钞’,到了我大明,也是铜为主、‘宝钞’为辅,‘宝钞’依然贬值严重,从洪武初一贯宝钞换一贯铜钱,到如今在市面上连三百文都换不到。
若是不能解决钱荒问题,根本实现不了以货币代替实物征税。”
马喆神色淡然地问道:“不论是前宋的‘交子’,蒙元的‘中统钞’,还是大明的‘宝钞’。贬值的根源是什么?”
“无论是前宋的‘交子’,还是蒙元的‘中统钞’都是因为滥发导致信用破产,从而无法流通,成为废纸。”夏原吉抬头看了一眼朱棣,有些话不是他这个臣子能说的。
朱棣见夏原吉看他,不明所以,开口道:“既然是马先生问你,你就实话实说看朕作甚。”
夏原吉心一横继续道:“前宋也好,蒙元也好,发行纸钞还有准备金,锚定物,我大明发行宝钞没有任何锚定物,而且朝廷还不负责回收,因此贬值更快,若是如此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宝钞’将无人敢用。”
朱老四脸一下子就黑了,这不是指着和尚骂贼秃,他看向马喆想听听马喆对于宝钞的看法。
马喆没有跟着夏原吉的思维走,而是问了另一个问题。
“陛下,夏大人,两位觉得朝廷发行纸钞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棣抢先道:“当然是安全最重要,若是宝钞被歹人盗印,那损失的就是朝廷。”
马喆又看向夏原吉,夏原吉道:“本官认为最重要的是有保证金,让百姓明白拿到的宝钞能够换到等值的铜钱。”
“陛下说的是货币的安全,夏大人说的是货币的信心,这两个都重要,但都不是最重要。想要明白发行纸钞什么最重要,首先要明白纸钞的本质是什么。
纸钞的本质是国家用强力赋予它价值,辅以锚定物发行的等价商品。纸钞面值上的价值取决于国家对其赋予。
因此发行纸钞最重要的是国家的背书,你得让老百姓明白,老百姓手里的每一张纸钞都能得到纸钞面值上的价值。
发行宝钞有没有准备金并不是最重要,锚定物可以是金银铜,也可以是粮食。
回头我们再看大明发行的‘宝钞’,宝钞最先流通给朝臣,以俸禄赏赐的形式发出去。然后流通到市面上。
这一张宝钞的面值国家竟然不承认,老百姓拿着宝钞交税,官府收不收?老百姓拿着宝钞去官仓买粮食官仓收不收?
国家发行的纸钞,国家都不收,这不是直接承认这纸钞就是废纸一张吗?这样的‘宝钞’不贬值天理难容。
想要保证‘宝钞’的币值,第一要以国家来背书,百姓拿到宝钞,无论是交税、还是在市场上买卖都必须得到认可。
第二要有合理的回收制度,纸币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耐用,国家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无偿为百姓兑换破损纸钞。
第三要提高宝钞的印刷质量,加强防伪,并教会百姓如何辨别‘宝钞’的真假,不会让歹人钻了空子,最后受到损失。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宝钞’不能滥发,每年的发行量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发行的数量必须要与新增的国民生产总值对应。
纸钞不同于铜钱,其本身就有价值,铸造多少取决于国家一年的铜产量,而纸钞的材料是纸,就算是最贵的纸,其价值也远远不如面值的十之一二。
若是国家层面不能控制内心的贪婪,财政一遇到困难就超发,用不了几年就如同中统钞一般,贬值到一定程度,只能通过变钞稳定币值。
第五是纸钞的面值不宜太大,想要在市面上流通,一百文面值已经是很大的面值,最大的面值不宜超过一贯。不是大额交易,根本就用不到大面值的纸钞。
纸钞面值太大,给百姓的感觉就是不值钱,况且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总不能朝廷印一张纸就轻飘飘地换了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收成。
在国家层面推广纸钞,不能急于求成,要用温和的手段,让民间逐渐接受纸钞,并形成习惯,当百姓发现纸币在便于携带上,远远优于铜钱时,纸钞就算真正在民间得到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