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死了一次又一次

第53章 可为马兵

    王威在榆林当总兵万历三十六年,万历三十七年王威就去辽东任总兵了,那会张献忠才几岁?所以千度千科关于这段肯定是错的。

    丁毅听到总兵不是王威,就知道,肯定是千度千科写错了,这回去不得拔乱反正,吴琛不得给我奖金?

    就在他若有所思之际,边上张献忠问:“朝廷还允许地方自行征兵?”

    显然有点不敢相信,他虽不是军中出身,但也知道,一旦允许地方自行征兵,必然容易生乱。

    明朝边军军户原本是世袭制,但中后期因为中高级军官的剥削和土地兼并,大量军户逃亡,军户不够用了,军队也不够了,到明英宗时就允许地方自行募兵。

    当然,这募兵也要通报朝廷:“凡一应人等,有愿奋勇效力剿贼立功者,许其赴官自陈,即关与糇粮、兵器并绵布二匹,以俟调遣。”

    地方每征召一个新兵,朝廷拨付粮饷和绵布二匹,当然,按现在的规矩,像李庆万,丁毅这种强烈要求自己来当兵的,他们的入伍的粮饷和绵布二匹等,统统不会有,至于后面的粮饷,就看刘贵的贪婪程度了。

    明朝地方募兵制度没有进行的很坚决,加上财政和其他诸如军官腐败等原因,所以明末时的军队战斗力一直起不来,如果崇祯能放开地方自主募兵权,让民间地主也能这么干,或许还能为大明多续几年。

    当天李得安把军中的一些事情和面见刘贵时要注意的事项和三人说了一遍又一遍,他年纪虽大,但做事十分小心稳妥,难怪能活到现在。

    第二天大早,他带着三人先去见了管队官周正。

    周正和李得安同乡,年纪也差不多,小时候看着李庆万长大的,倒很好说话,收了十两银,叮嘱他们在刘贵面前听听少说,接着让人开了个证明,大概的意思是归平堡有军户逃亡,人手不够,想募兵三人,请上头定夺。

    李得安拿着他的请示,又带着三人来到保宁堡,求见防守官刘贵。

    保宁堡是大堡,丁毅也是很少看到这么大的堡,在他杜威的记忆里,辽东这么大的堡也不多见。

    保宁堡就在榆林镇西边,有护卫榆林的作用,整个堡占地面积至少一两百亩,像个小型城镇。

    进去后各种建筑坐落有序,中间就是防守官的办公所在。

    众人跟着带队亲兵走进大厅,只见里面主位坐着一个武官。

    武官看起来四十出头,穿着一身五品武官服,丁毅仔细看了下,衣服上面应该绣了个熊,此人正是保宁堡防守官刘贵。

    “小的归平堡李得安,叩见防守大人。”李得安一进去就跪下了,而且口称小人,姿态放的很低。

    李庆万,张献忠纷纷跟着下跪,丁毅也没办法,只能跟着下跪。

    房间里却变的十分安静,刘贵坐在那静静打量着几个人。

    李得安不敢抬头,李庆万和张献忠也不敢抬头,丁毅却是不由自主的抬起头来。

    正好发现刘贵在看自己。

    王志贤在历史上还是长的非常帅的,也很英武,要不然张献忠的柳娘也不会一直想勾搭他。

    刘贵看看王志贤,再看看张献忠,这两人身材不错,都很健壮,李庆万差了点,和两人个子略小,又瘦了些,总体还算满意。

    这几年延绥镇被抽调了不少精锐,刘贵也想弄些精兵,但现在外面条件也不好,愿意当兵的大部份都是歪瓜裂枣,要么瘦小,要么老弱,眼前这三人,还算条件不错的。

    “起来吧。”刘贵这时终于开口了。

    四人赶紧起身。

    李得安先把周正给的请示递上去。

    刘贵应该知道了,看都没看就往桌上一放,接着就打起了官腔:“朝廷对咱们,是有征兵囤田的任务,但一般限每年春,秋两季,还得层层上报,由兵部批复,李得安你也是老兄弟,应该知道每年很多上官们还会想着法子把子侄亲属往里塞,现在世道不好,当兵至少能有口粮吃,突然增额三员---”

    李得安听到这里赶紧向李庆万和张献忠三人使了个眼色。

    三人纷纷上前,从腰后摘下早就准备好的袋子递上去。

    十两碎银也没多,但三十两加起来,拎到手上还是有点感觉的。

    刘贵也不客气,直接接过三人递过来的袋子,还逐一打开看了看,又从中取了一小块出来,左右端详之后,哈哈一笑,塞了回去。

    三十两不算多,但他的堡是增了三员新兵,可不是占了原来的空饱。

    各镇每年都有增减兵员的权利,像延绥镇大量被调兵到辽东,也是可以增兵的。

    他级别低了点,但也有份额,增了三员新兵,自然就多了三分好处。

    这人也挺实在的,拿到钱就办事,马上脸色一正:“李得安你得他们说好,军中有军中的规矩。”

    “小的们知道。”李得安陪着笑:“第一年不拿,第二年拿一半。”

    丁毅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朝廷对新兵下发的粮饷等物,他们三人第一年是不拿的,全归刘贵,第二年只拿一半,其余的也归刘贵。

    这就是刘贵愿意收新兵的理由,他又能多吃几个饷。

    “恩,妥当。”刘贵这才满意的点头:“你和周正说好没有,安排在哪?”

    “横山墩缺额六员,其中马兵三员,步兵三员,想让他们去横山墩。”

    刘贵点点头,也表示了认同,那个墩的军户逃了不少。

    “可会骑马?”刘贵收了银,客气很多,打算安排他们为马兵。

    “回大人,都会骑马。”

    “那就为马兵。”刘贵收想,马兵给的多,自己拿的也多。

    “多谢大人,小的再多句嘴,大人,他们每人该分多少田?”李得安再问。

    这是丁毅让他问的,李得安之前和他说了,那来的田,田都在上官手上,不过有些荒田可以自己屯种,但一样得交税。

    刘贵意外的看了他们一眼,通常这样问是愿意屯田的,但现在愿意屯田的边军可不多,而且你屯出优质的良田后,都可能被上官侵占。

    他们愿意,刘贵自然也乐意成全。